早期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2-02-14 11:29:52李立李冬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腹腔镜康复

李立 李冬雪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肝胆类疾病,尤其是目前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胆囊结石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为无食欲、胆绞痛、呕吐,患者会出现消瘦的迹象。待结石形成后,部分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囊颈部嵌顿,严重时诱发感染,形成胆囊急性炎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目前,胆囊结石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手术治疗难免会带给患者一些机体损伤,影响患者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因此术后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是近年来促进胆囊结石患者快速康复的重点方向。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06 例胆囊结石患者,以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06 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 例)和对照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3~61 岁,平均年龄(47.12±4.71)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11 例,胆囊结石22 例,两者合并17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26 例;年龄30~64 岁,平均年龄(49.10±6.37)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20 例,胆囊结石23 例,两者合并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本院接受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并接受住院治疗;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慢性疾病患者;②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意识不清、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疼痛干预、知识宣教等。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姿态等,尽可能亲切随和,让患者能够产生信赖,从而有助于方便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要及时与其交流,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②饮食干预: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做好饮食营养的评估,并为患者提供较为科学的饮食方式,告知其合理饮食,少吃多餐、避免油腻辛辣等,以此来提高术后恢复的质量。③疼痛干预:由于患者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因此需要做好疼痛干预,通过播放音乐、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要使用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及时汇报给医生知晓。④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胆囊结石治疗的科学宣教,指导药物的使用、日常的卫生护理等,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的几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下床活动方案,指导其下床活动,从而帮助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康复进程。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在床上先开始一些双下肢被动活动,比如伸展上肢、伸屈腿、上下小幅度抬腿等。待术后第5 天,鼓励患者下床倚靠床栏站立、扶床栏行走等,循序渐进,活动2 次/d,10 min/次。活动结束后,让患者坐在病床边缘,让肢体自然放松,有节奏地慢慢呼吸,放松5 min,如果这时发现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稳定,那么可躺回病床休息。下床活动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保证患者的肢体能力得到有效恢复,能够在出院后回归正常生活。出院后,要叮嘱患者微信随访1周,并且每20 天定期复诊1 次,持续2 个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②不良反应:排尿困难、水肿、恶心呕吐等;③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活环境4 个维度,每个维度25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活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胆囊结石在肝胆类疾病中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关,尤其是喜爱烟酒的患者,发病几率更高[3,4]。由目前的研究得知,胆囊结石发病原因与胆汁酸、胆固醇浓度比例失调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胆汁瘀滞会加大该病的发病几率[5]。

由于胆囊结石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会以为是吃坏肚子、肠胃炎等疾病而忽略了治疗,未及时就诊导致病情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自身生命安全[6]。从胆囊结石患者的初期临床症状来看,部分伴有胆绞痛,具体表现为腹部上浮疼痛、恶心无食欲,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给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7-9]。目前,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并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的使用率逐年上升,患者的接受度也较高[10]。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的优势,目前是患者治疗疾病的首选方式,但是手术完成后的不良反应、心理状态、机体功能恢复等都会影响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后的生活质量[11]。不管手术创口大小如何,手术本身都会带给患者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可能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患者最终无法得到治愈。尤其是麻醉醒后,手术会带给患者一定的疼痛,此时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康复信心,具体包括提供止痛干预、心理疏导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心理障碍导致生理功能出现障碍[12]。同时,还需让患者进行必要的肢体运动,以保障身体能够快速康复[13]。因此,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非常关键。本研究的结果说明,经过常规护理+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更高。

综上所述,借助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加强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同时,借助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胃肠道生理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通过适量的运动也能转移患者对于疾病的注意力,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腹腔镜康复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04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