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的临床意义

2022-02-14 11:29高美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收缩率二头肌痉挛

高美娇

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患者脑血管损伤、导致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其是一种运动和感觉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平衡障碍、单侧肢体活动减少等[1]。疾病早期未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肌痉挛等后遗症,使患者行走时表现出典型的偏瘫步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有效的上肢功能康复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复杂局部痉挛综合征的发生[2,3]。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肢体康复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康复方法无法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治疗。本研究以抗肢体痉挛康复为理论核心,设计了一种临床抗肢体痉挛的训练方法,作者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沈阳市中医院针灸一科收治的60 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9~69 岁,平均年龄(65.23±2.08)岁。试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9~68 岁,平均年龄(64.99±2.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经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首次发病;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40~75 岁;存在预后肢体偏瘫,下肢伸肌痉挛;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无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后存在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患者;存在有外伤、骨折等影响肢体功能障碍因素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全身疾病,或精神病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存在有听力、视力障碍,不能配合诊治的患者;存在有严重言语功能障碍者;存在病情不稳定、有恶化倾向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患者在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治疗。在康复活动中,确定患者肢体的正确姿势。运动时间从2 min/次开始,逐渐延长到30 min/次,1~3 次/d,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①上肢抗肢体痉挛康复治疗:a.上肢活动训练:患者仰卧,手臂抬高,拇指向外,使患者肩关节处于外旋位,一只手托住患者上肢,伸直肘关节,使其手臂缓慢地抬起,反复练习[4]。b.肩膀运动:患者采取坐姿,用健康的手支撑下颌骨,同时托住患者前臂,手放在患者侧肩,协助其进行肩关节回旋运动。c.托举双臂练习:患者自行锻炼,同时临床应给予鼓励,患者仰卧,健侧上肢抬高,帮助患者抬起患者上肢,并用手指与健康侧交叉,然后帮助患者利用健康侧力量,带动手臂直立起来,进行肩关节运动[5]。②下肢康复活动:a.髋关节活动训练:患者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临床托住患侧膝盖,同时托住患侧脚,进行髋关节屈伸运动,使其关节处于垂直位置,可以减少髋关节的挛缩。b.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患者仰卧,腿部屈曲,临床用手托住膝盖,要求患者伸开健侧肢体,用力蹬床面,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要求其抬起臀部,并给予鼓励。c.拱桥式康复练习: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脚放在床上,双膝间夹一本书,夹至双膝,手臂平放在床上,鼓励患者用手掌向下的力量抬起臀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CSI 评分、上肢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MBI 评分、FMA-UL 评分、FMA 评分、SAS 评分、SDS 评分。CSI 评分用来评价患者下肢痉挛程度,量表包括肌张力、阵挛2 个方面,总分14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下肢痉挛越严重。FMA评分用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FMA-UL 评分比较总分为55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好。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比较采用表面肌电图,评估患肢肱二头肌的协同收缩率,表面肌电图检测以肱二头肌肌腹最膨隆处作为监测点,在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记录肱二头肌、协同肌及拮抗肌的肌电值,5 次取最大值。计算其屈伸时协同收缩率。采用SAS 和SDS 评分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测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MBI 评分包括吃饭、洗澡、换衣服、排便控制、如厕、活动、上下楼梯等,患者日常生活得分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CSI 评分、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MBI评分、FMA-UL 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SI 评分(8.50±0.21)分、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14.40±1.32)%、MBI 评 分(73.50±1.70) 分、FMA-UL评分(12.20±0.2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80±0.18)分、(16.90±1.31)%、(62.50±1.71) 分、(6.20±0.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SI 评分、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MBI 评分、FMA-UL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CSI 评分、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MBI 评分、FMA-UL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FMA、SAS、SDS 评分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27.52±1.15)分高于对照组的(24.09±1.29) 分,SAS(44.20±1.57) 分、SDS(47.20±2.07)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60±1.52)、(55.20±1.98)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MA、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FMA、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康复功能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肢体痉挛康复进度往往较慢,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避免患者肢体发生痉挛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难点[5]。传统临床康复训练往往由临床以各种方式进行,耗费大量的人力,患者积极性不高,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训练效果不理想[6,7]。本文所使用的抗肢体痉挛康复,注重良好的肢位维持,患者患肢处于抗痉挛位,同时在维持体位过程中,通过触摸患肢,使其意识到患肢,对促进其感觉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8,9]。临床每隔半小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矫正,如从仰卧到侧卧位,给大脑大量的刺激[10]。所有的姿势都会影响患者患肢肌肉张力的分布,例如,仰卧位可以增加肌肉张力,通过按摩痉挛的肢体,可以缓解其关节僵硬,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工作[11]。改变体位时,注意避免刺激上肢;同时在患者髋关节下方垫软枕,使其舒适,起到缓解肢体痉挛的作用,该康复模式需要家属参与,照顾其基本生活的同时陪同其进行康复训练[12]。

综上所述,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对患有脑卒中致偏瘫的患者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收缩率二头肌痉挛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中老年人易发的大力水手征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汽车仪表板用PP改性料收缩率的研究
打招呼
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损伤机制法医学鉴定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