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卡前列甲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2-12-27 04:17张桂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直肠

张桂宁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分娩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的一种常见产后并发症[1]。产后出血可引发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对于该病治疗极为重视。研究显示,产后出血与产妇合并妊娠并发症、产时机械性损伤及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密切相关[2]。因此,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常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几率。目前,缩宫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常见药物,通过促进宫缩减少产后出血量,但该药代谢周期快,需要反复用药,且对于部分重症产后出血产妇效果并不理想。卡前列甲酯是近年来一种常用的产后出血止血药物,具有治疗效果好、用药方便等优势。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部分产后出血产妇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84 例单胎分娩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 例。观察组: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27.61±4.21)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72±0.65)周;产妇类型:经产妇20 例,初产妇22 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5 例,阴道分娩27 例。对照组: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8.06±5.01)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82±0.70)周;产妇类型:经产妇18 例,初产妇24 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4 例,阴道分娩28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均为单胎妊娠,生命体征稳定;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多胎妊娠;合并其他严重器官或系统病变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心肺功能不全者;软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在其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474,规格:1 ml∶10 U)10~20 U,经产妇为20 U,初产妇为10 U。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00007,规格:0.5 mg)治疗,胎儿娩出后,直肠给药1 mg。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后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出血量情况。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为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将弯盘放置于产妇臀下,收集会阴部留下的血液,收集的血液放置于带刻度的玻璃瓶中,测量出血量。在产妇臀部铺设无菌产垫,于分娩后2、24 h 进行称重,测量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为:产后出血量=玻璃瓶中血量+(使用后的产垫重量-使用前的产垫重量)/1.05 g。②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③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面色潮红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为(6.38±1.35)min,短于对照组的(9.68±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3,P=0.000<0.05)。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56.84±23.65)ml、产后24 h 出血量为(389.59±32.01)ml,均少于对照组的(196.25±25.11)、(458.48±5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4、7.507,P=0.000、0.000<0.05)。

2.3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5/42),其中发生恶心呕吐1 例,腹泻2 例,面色潮红2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4/42),其中发生恶心呕吐2 例,腹泻2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24>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3]。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最常见因素。正常情况下,产妇娩出胎儿后子宫肌收缩,可以压迫肌束间血管,起到止血作用[4]。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如体力消耗过大、精神紧张、子宫畸形、镇静剂或子宫收缩剂应用不合理等)可引发宫缩乏力,临床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一般采用缩宫素治疗,可达到一定的降低产后出血效果[5]。但缩宫素经合谷穴注射后半衰期较短(约3~4 min)[6],在机体内代谢较快。且经注射进入血液后,药物很快被血浆中的缩宫素酶灭活,因而用药效果欠佳,治疗中需要反复注射以保证促宫缩效果。缩宫素治疗采取注射给药方式只能够对子宫上段收缩发挥作用,在受体位点饱和后促宫缩作用会明显减弱。

卡前列甲酯属于一种前列腺药物[7],是前列腺素PGF2a衍生物,具有较强的促宫缩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充分发挥促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作用,对子宫肌层血管产生压迫,因而可促使管腔内的血窦及血管有效闭合,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从药物半衰期上看,卡前列甲酯应用后半衰期较长,长达30 min~6 h[8],因而可快速并持续的发挥促子宫收缩作用,与缩宫素同时应用,可有效弥补缩宫素半衰期短、持续时间短的缺点。卡前列甲酯的给药方式包括舌下含服、阴道给药及直肠给药等方式,一般直肠给药是常用治疗方式,经直肠给药,产妇不仅更容易接受,栓剂进入人体后也可准确的到达病灶位置,经人体吸收后可快速发挥促子宫收缩的作用。研究显示,经直肠给药的促子宫收缩作用可长达2~3 h,且用药后6~9 h 可随尿液排出[9],对产妇肝肾功能的影响比较小,因而用药安全性更高。且相关研究显示,卡前列甲酯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血压及心率的影响均比较小[10],因而在妊娠高血压等合并妊娠并发症产妇中也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本次研究,胎儿娩出后,对照组应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为(6.38±1.35)min,短于对照组的(9.68±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为(156.84±23.65)ml、产后24 h 出血量为(389.59±32.01)ml,均少于对照组的(196.25±25.11)、(458.48±5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可有效缩短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且术后2、24 h 的止血效果明显。分析原因,一方面,卡前列甲酯可发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实现软化宫颈及扩张宫颈的效果,促进子宫血管及血窦闭合;另一方面,卡前列甲酯栓剂为直肠给药,可直达病灶,具有起效快且促宫缩时间长等优势。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联合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未比单独缩宫素用药比例增加,因而可见,卡前列甲酯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因为卡前列甲酯采用直肠给药,经尿液排出,因而对其肝肾功能影响较小。部分产妇可引发消化道不适,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可以在用药前或用药过程中给予止泻、止吐药物治疗。治疗中还会出现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但很快会消失,因而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卡前列甲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止血效果好,且对产妇肝肾功能影响小,用药安全性高,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直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诱导柴油机润滑油氧化衰变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