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玲 西藏拉萨市实验幼儿园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包裹东西等等。一次偶然,幼儿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的核心。”据此,从幼儿对“纸”的兴趣点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由此产生。
早晨入园后,小朋友们和往常一样进行阅读活动。今天诺诺带来一本织布制作的手工故事书引起了旁边小伙伴们的兴趣,大家都围着他:“哇,这是什么书!是布做的吗?”“我的书皮是硬硬的!”“我的书是滑滑的纸,他的是毛毛的纸!”“我爸爸说,纸是用树做的,你们知道怎么做的吗?”……
不一样材质的书吸引了好多幼儿的围观,大家纷纷观察手上的书本,浓厚的兴趣也打开了这场“纸”的探索。
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源于兴趣”。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对“纸”产生了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正好抓住其中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出问题、启发思考、推动深化,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与探究。
经过讨论,我发现幼儿对平常用的白纸、折纸、卡纸、餐巾纸了解比较多,但对纸的种类、粗糙程度、厚薄、用途等感知较少。纸有多少种?它们有什么用呢?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各种各样的纸》的调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幼儿的探索活动推进到幼儿生活中去。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发现生活中纸的多样性及其各种特征,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纸和纸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这是爷爷看的报纸!”“瞧!我找到了透明的亮晶晶的纸!”“看看我找到包礼物的包装纸!”幼儿各自兴奋地说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的发现:报纸、糖果纸、牛皮纸、餐巾纸、卫生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纸》的亲子调查活动,幼儿知道了很多本来不知道的纸,纸或光滑或粗糙、或软或硬、或皱或平……幼儿在探索中对纸的兴趣更加浓厚。
为了增进幼儿对纸的进一步认识,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个“各种各样的纸”的版面,让幼儿更直观地去感受、认识各种纸,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中,感受纸的不同特征,了解纸的各种用途。
“老师,我妈妈上次还和我一起做纸呢!”果果的一句话,又引发了幼儿的讨论。“纸是怎么做的?”“纸是用木头做的吧。”“我知道纸是用树皮做的!”……随着了解的深入,幼儿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在基本了解了纸的简易制作方法后,我们一起收集好了造纸所需要的材料(水、各种可溶水纸、纱布框、搅拌棒……),准备一起来试一试造纸。幼儿将自己找到的废纸、纸板、纸巾等清洗干净后制作成了纸浆和其他材料一起投放到了美工区,开始了造纸之旅。将纸浆放到水中使劲地搅拌,把纱布框平稳地放进纸浆水中,等待几秒后捞出,放在阳台自然风干,一张自制纸就这样做成了!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尊重幼儿,并尽量提供条件,放手让幼儿去探索、体验和发现。让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感官参与尝试,解决问题,不断发现和思考,感受成功的喜悦。
诺诺:“我奶奶用报纸给我做了一个大大的纸帽子。哈哈,戴起来就像小小粉刷匠!”“我爸爸也会折纸,他还给我做了纸飞机,飞得很远。”卓玛说道。旺宝说:“纸真好玩,我也想玩!”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幼儿对纸有了初步感知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心,对纸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推动幼儿的进一步探索,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
1.健康活动《好玩的报纸》:利用废旧报纸,引导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各样的玩法。在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中,提升幼儿玩报纸的兴趣,大胆探索各种玩法,体验玩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
2.语言活动《纸娃娃》:通过师生共同阅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小女孩和妈妈之间的美好情感。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大胆联想创编。
3.科学活动《纸花朵朵开》:引导幼儿自由画各种花瓣的花,将花瓣向中间合上后放置在水里,观察纸花在水中发生的变化,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艺术活动《纸飞机》:根据折纸步骤图一起动手用纸折出纸飞机,画上自己设计的专属标记。在活动中,大家开心地看着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纸飞机在操场上空飞得又高又远!
5.社会活动《环保纸》:家园互动,寻找生活中循环再利用的纸质品,明白纸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废旧纸品可进行二次循环再利用,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起来的。”结合班本课程主题,根据幼儿兴趣教师还创设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区域游戏,如:在阅读区投放《纸娃娃》《蔡伦造纸》《剪纸传奇》等和“纸”有关的一些绘本,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在科学区投放除古法造纸材料之外的其他低结构材料,供幼儿尝试探索。在美工区投放剪纸、折纸、制作贺卡及纸杯花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玩纸”游戏,锻炼幼儿手部肌肉能力。
本次班本课程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兴趣,设计了一系列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通过探纸、识纸、做纸、玩纸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认知能力,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课程中我们不仅开展了预设的“各种各样的纸”“纸从哪里来”等活动,而且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又生成了“古法造纸”“纸飞机”等活动。在充分调动和发展幼儿主动性的同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好玩的纸”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课程的生成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适时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有效学习为目的的课程发展过程。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水平,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考虑到班级里每个幼儿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锻炼和收获,教师适时在班本课程的各个活动操作环节中,都根据班级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情况准备不同难度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施展自己的优势和才华。在“古法造纸”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半成品材料筐和原材料筐。一开始使用原材料尝试造纸有难度的幼儿可以选择难度相对简单的半成品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在用半成品材料轻松获得成功后就开始选择原材料筐材料,用其它材料进一步尝试探索。不同的幼儿在获得成功的同时,能力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只有在幼儿已有基础上构建起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课程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定要追随幼儿的兴趣,适时进行指导,才能使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