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精华”视角下新发展理念价值意蕴的三维解析

2022-02-13 17:50孙喜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理念传统

孙喜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迄今仍然闪耀着智慧之光,与当今时代有诸多契合之处。作为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发展理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一、新发展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

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具有多重理论维度,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同时,新发展理念也“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2]

(一)新发展理念的源泉和动力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起着凝结和纽带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在长期的实践中沉淀出累累硕果,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3]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文字、语言、习俗、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交流融合,是指导人们进行生产实践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外来优秀思想相融合而得到完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价值认同,成为新发展理念的源泉和动力。

(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支撑

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举措,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特质,还有“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等。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新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观念、“和合”文化、“天人合一”观、“兼容并包”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观念相契合,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充足的文化自信、永恒的文化魅力。

(三)新发展理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心理底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塑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整体辩证思维,贯穿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新发展理念继承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孕育的整体思维、系统观念、和谐思维等。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方面各有侧重,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着重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5]新发展理念继承了传统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现代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

二、新发展理念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要认真体悟、深入挖掘新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新境界,有力凝聚人心和力量,始终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

(一)“革故鼎新”精神是创新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

中华民族历来善于创造、注重创新,创新理念一直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优良品格,也是中华文明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上,革新、创新、维新一直是其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追根溯源,革新精神来自“周虽旧邦,其命维新”[6]并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革新精神,主要是指培育高尚的伦理道德和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

创新发展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生生变易、革故鼎新的时代彰显。在中国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在经济领域发展的攻坚期和改革的深水期,就要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7]创新发展理念旨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理论创新起到引领作用,主要强调解放思想,敢于打破陈旧思想的束缚,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其二,制度创新起到保障作用,必须完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各项制度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其三,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其四,文化创新是灵魂,为各项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和合”思想是协调发展理念的文化渊源

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契合了古已有之的“和合”思想。如《周易》强调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促使事物发生变化,使事物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和促进的协调关系。古代先哲孜孜以求的“和合”思想被广泛应用于道德规范、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中,“和合”主要体现为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强调协调的态度和方法;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中,讲求“天道自然”“和实生物”,强调“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中,集中体现为“和而不同”,只有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才能在差异中寻求统一。如“和羮之美,在于合异”就强调了差异性中求统一、多样性中求一致。协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髓对后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旨在实现当前社会发展中城乡、区域等协调发展,形成多领域、各要素、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果,但是建设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8]等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一些新举措推动协调发展。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高质量的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的整体实力。二是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三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9]协调发展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特征,在既相互影响制约、又彼此协调融合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天人合一”生态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源泉

绿色发展理念汲取了朴素生态观的思想精华。中国传统的生态理念由来已久,其核心思想突出天人是相即不离的一体。儒家思想倡导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论述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和、统一。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侧重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而然、顺性而为,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自然。虽然儒家和道家论述的自然观念侧重点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包含了对自然取之有时有度、“天人一体”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的朴素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文化中朴素生态观的传承和弘扬,突出强调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首先,“两山”理论丰富发展了传统伦理生态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关涉人民福祉、社会安定、国家发展大计,更是实现“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两山”理论之中。其次,把传统伦理生态思想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划定生态红线,将生态问题制度化,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比如,在生态建设制度设计中,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做到权责明确,直接责任到人。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更加全面系统的内涵,它始终重视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10]

(四)兼容并蓄精神是开放发展理念的文化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开放观念早已嵌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所说:“当西方人的精神被神学的黑暗蒙蔽时,中国人的精神却充满着开放、包容和探索欲望。”[11]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近十年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家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2]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经济发展实际问题,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外对开放”。[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五)朴素平等思想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精神之源

共享发展理念的萌芽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中华儿女始终怀有“等贵贱、均贫富”的美好愿望,拥有“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良好愿景,形成了朴素的公平、正义、平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后人影响深远。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汲取了传统平等思想的精华,实现了对传统公平正义思想的升华。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相互贯通的方面。在实践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社会公平,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民生问题,健全收入分配制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建立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这些举措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公平地享受美好生活,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三、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历史连续性的特征,在当今社会依然熠熠生辉,为新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新发展理念既保持了民族性,又凸显了时代特征,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新发展理念是“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4]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新发展理念作为我们党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个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15]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模式等有关方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新发展理念辩证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并结合新时代国情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科学指导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16]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当前发展趋向、发展规律的新认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新发展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发展。

(二)新发展理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思想活力

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7]有着鲜明的问题指向,紧扣着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它的提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思想活力。

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更加强调对人的关注,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其为“新”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1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新发展理念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问题,他指出:“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19]“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2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了发展的本质,围绕“为谁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让人民深切体会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推动人民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进而激发14亿人在新阶段的奋斗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新发展理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实践创造力

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指导实践。“从历史的逻辑来看,新发展理念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端,在与时代的双重淬炼下,逐步成为带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引擎”,[21]是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从国内实践情况来看,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当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精准“药方”。新发展理念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22]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另一方面,从国际实践方面来看,新发展理念具有宏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为当前世界发展困局而开出医治良方。创新发展理念可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问题,打造创新型国际治理框架,为世界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协调发展理念可解决经济发展失衡、南北发展差距等问题,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打造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绿色发展理念可解决全球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问题,高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放发展理念可解决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内外联动性问题,坚持“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3]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共享发展理念解决世界发展中的公平问题,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是对世界现代发展经验的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悉,体现出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注入全新力量的承诺,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与全球治理潮流的洞见与研判,为世界提供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重塑世界秩序的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理念传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