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殷 肖瑞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并阐释“新的赶考之路”这一概念。过去100年,党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的答卷,而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新“赶考之路”。“赶考之路”的表述既是对党百年奋斗、筚路蓝缕艰辛历程的历史性概括,也展现了党始终清醒坚定、不懈上下求索的独特精神气质。深刻理解“赶考之路”论述在党和国家政治话语中的理论内涵及新时代历史进程中的实践要求,对于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赶考之路”一词从最初的描述性表述演变为一种意象性表述,现已发展成标定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历史方位的政治性表述,其概念逐步融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成为规范性政治概念和政治话语。这种变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对历史进行思考、对未来进行谋划基础之上的深刻自省,也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精神和政治品格的一个侧写。
“赶考”一词原意指读书人由于路途遥远必须提前动身参加科举考试。“赶”字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性,“考”字强调了事情的重要性。将“赶考”旧词新用,从描述一种行为到抽象出一种意象,进而上升为一种政治表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匠心独运的创举。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在临行前对周恩来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1]毛泽东同志对“赶考”一词巧妙化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贴切表达了党所处的历史处境和肩负的时代任务,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勉和自醒。此后,“赶考”一词逐渐成为党政话语体系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汇,常用以形容党在面临重要性、急迫性任务时需要保持的冷静清醒、艰苦卓绝的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首次公开提及“赶考”,并作了新的阐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进一步阐明,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努力交出优异答卷。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多个重要场合和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赶考之路”进行了明确阐释,进一步丰富了“赶考”的内涵。他结合时代背景赋予“赶考”新的意义,并强调党带着百年历史经验踏上新征程,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赶考之路”的论述,是在继承毛泽东同志1949年关于“赶考”论述的基础之上,科学总结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百年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出的宏伟命题和时代要求,具有独特的开创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从“赶考”到“新时代赶考之路”,由毛泽东同志开创并延续至今的“赶考论”,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和创新实践下,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阐释,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伟大宣告,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的战略远见,标定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全新历史方位,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引领下奋力拼搏、接续奋斗的动员令。
1.是对时代问题的现实回应
“新时代赶考之路”与1949年“赶考论”,均是我们党在关键历史时期提出的、针对全党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论述。1949年从西柏坡到北京,是我们党进行全面执政,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新中国的重大历史转折期;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转折期。在两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党的核心都立足大局大势提出了“赶考”“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战略命题,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赶考之路”的内涵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赶考之路”的论断首先意味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客观清醒的判断、沉着冷静的思考,及善于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同时蕴涵着踔厉奋发的进取精神,赓续传承艰苦朴素、勇于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困难挑战面前保持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还体现着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始终怀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踏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是对发展局势的科学研判
“新时代赶考之路”是在1949年“赶考论”基础上的与时俱进和深化发展,是针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的新要求。1949年“赶考论”是毛泽东同志从执掌全国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出发的专门叮嘱,是七届二中全会上“两个务必”思想的进一步体现。“新时代赶考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复杂形势下,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为把我们党打造成一个具有长期执政能力、永葆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作出的精准判断。
“新时代赶考之路”观照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把握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新时代赶考之路”的论断首先体现出对党和国家当前局势的深邃洞察,从长期大势中认识当前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同时包含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党的主要任务的理性认知,把握“正确的”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和历史趋势,在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增强历史主动;也凝聚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深沉思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不断解决难题的道路上发展、壮大、前进。
3.是共产党人宗旨意识的深刻践行
新时代赶考之路与1949年“赶考”体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1949年“赶考”是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延安“窑洞对”思想的体现,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赶考之路立足人民至上原则理念,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出发,进一步强调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的百年继续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新时代赶考之路”是对“赶考”精神的再确认和再延伸。“新时代赶考之路”明确党员干部要保持知重负重的精神风貌,伟大的“赶考”路上总是充满挑战,故而需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也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得了各种困难,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咬定青山不放松,锤炼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还需要党员干部具有卓越的能力素质,善于从瞬息万变的实际中提炼出反映历史本质和规律、事关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准确识别并科学解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大局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务必要牢牢把握主动权,落实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两个确立”,立足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是唯物史观的时代表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基本原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坚强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具体实践中创立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科学视角和方法,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理论保证。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是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两个维护”与“两个确立”内在一致、相互贯通,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理解“两个确立”、认识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提高认识“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忠诚核心、行动上始终维护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才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4]要善于从政治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5]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党的领导对象、领导内容、领导过程的全面性,增强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功能的整体性,将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加完整、高质量地发挥党的领导功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始终掌握政治主动、战略主动和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刻进血脉之中,秉持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实质进展,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源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历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充分平衡的发展实现物质的更大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7]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途径。[8]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从本质而言,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从历史上来看,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革命中有执政、执政后不忘革命是党的优秀品质,到何时都不能丧失了革命精神。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党长盛不衰、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经历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才更加凝心聚力、团结统一,才有了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党群关系,才更能够在国际风云际会中赢得历史主动。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完成好党的历史使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必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坚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定不移推动从严治党走深走实。要发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对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