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红霞
(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 安徽铜陵 244100)
和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强调阅读与表达并重,特别注重对基本写作方法的指导,编排时兼顾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教学顺序。教材中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等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通过训练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网络。从话题、内容、方法、目标到习惯,按照一个序列来系统地编排,力求细化。各个年级中的习作要素也有明确的规定,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习作目标是“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而第二学期的习作目标则是“按一定顺序写景物”。有了具体的习作内容和明确的习作要求,方便了教学实施,教师在习作教学时也就有了抓手,同时教材这样编排,循序渐进,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在一系列训练后,逐渐提升习作的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这册教材在单元后面共安排了七次习作,其中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篇单元习作组成,这一编排也是部编版教材的创新之处。事实证明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大量的习作练笔,而每学期仅靠单元中安排的几篇习作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练笔的需求,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写作亦是如此。为此,部编版教材在安排单元习作之外,还设计了不少习作小练笔。小练笔的内容丰富多样,呈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以“小练笔”形式在课后习题中呈现的有三处,分别是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读一读描写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一段,再照样子写一段话;第13课《猫》,读一读描写猫老实的一段话,体会其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第26课《巨人的花园》,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安排的这三次小练笔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前两次依托课文的语言材料,提供了具体的语段为支架,第三次以文本为范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外,在每个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也安排了写的训练,有的不仅提供模仿样例,还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如语文园地一中“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和语文园地七中“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有的只提供了写作的范例,让学生表达的空间更自由、更充分。如语文园地三中“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小诗”。这些练笔极大地丰富了习作的内容,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坡度,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这样的编排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不必为写什么而苦恼。
同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因此,要想让学生乐写、会写,教师就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每一篇习作教学目标定位要准,要切实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部编版教材的习作教学在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教学目标之外,还要根据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特点及习作要素设定更具体的目标。如四年级习作教学目标仍要定位在“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引导学生习作时,应让学生明白习作是为了与人交流,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别人一读就能明白。要恰当地设定习作话题目标,指导学生清楚地将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力求避免出现写作要求过高、学生表达不清楚等问题。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者唯有准确把握习作教学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式的随意性教学。
从三年级起,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册中都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该单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者务必要抓住这个核心,切实用好精读课文和提供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习作能力有所提升。比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要求以“游”为题,完成一篇写景的文章。这一习作单元的教学,先要找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和《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然后通过课后的习题引导学生用抓关键的过渡句、补充线路图的方法,了解这几篇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揭示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还应对本单元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如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出写景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通过“初试身手”中的两道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景物。这一习作单元的编排,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会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积极运用,最终提高学生按游览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能力。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少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写作前指导上,从作文的选题、选材、内容的安排到表达的技巧等都一一讲解,然而学生写作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之后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的评语也比较笼统,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够流畅”“条理不清晰”等,面对这样的评语学生毫无兴趣,更无从下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费尽心力的作文批改也就徒劳无功,毫无意义了。其实最有效的习作指导应该是习作后的讲评环节,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习作成品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他人的反馈,知道如何写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习作。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自读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语文园地三中“词句段运用”的第2小题就有“学习修改符号,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的明确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要加强习作后的修改指导。而班班通的普及也为习作讲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每次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可以从中挑出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作为“病例”,通过展示台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运用“增”“删”“调”“换”“批”等具体的修改符号,从错别字、词语搭配、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评改方法,供学生模仿和借鉴,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在自改或互改习作时就有章可循,能举一反三。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习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有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小练笔”,练笔的内容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写法便于借鉴,由读学写,促进了读写结合,有效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同时在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也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习作练笔,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习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借鉴范例提供的方法,不断地习得并内化习作方法。这些习作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而且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某个月下的情景。在进行第6自然段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圈画出“我”在月下所见所闻的语句,并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描写月夜景色的方法,内化语言。布置小练笔时,为了防止学生曾经的记忆已模糊或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我就请家长带着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出门走一走,看一看。有了课文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学生在练笔时也能借鉴课文中的写法,抓住月夜景色的特点,并调动多种感官,写出自己在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对写作充满热情,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1.创设写作情境
李吉林老师探索出的情境作文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写作教学时,若只是单一地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如果把他们带入一定的情境中,就能改变习作教学远离儿童生活的现状,在富有美感或有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作前,我让学生隔三岔五到学校分配给我们班的小菜地里看一看(菜地里有刚栽不久的辣椒、黄瓜、茄子等菜秧),随时记录观察感受,为后面写整篇的日记做好准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学生亲历了这些蔬菜从绿油油的菜秧到开出白的、黄的、紫的花,再到结出青的辣椒、紫的茄子、绿的黄瓜等漫长的生长过程。拔草、捉虫、浇水,也是他们在观察蔬菜期间常做的事情,他们对这块菜地是付出了汗水,有着深厚情感的。因此,学生在写这篇观察日记时,有话可说,写出了真情实感。
2.引入描述性评语
传统的作文评价笼统空洞,缺乏情感,没有针对性,对学生起不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如果习作的评语能用第二人称“你”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亲切的口吻,肯定他们习作中的优点,指出不足,激励进步,学生看着评价就像是老师在同他谈心,就会感到亲切,也易于接受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增强。比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一篇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我给班上一位学生的习作评语是这样的:你在介绍小狗的样子时,描写得多生动呀,老师仿佛看到了你家小狗那像雪一样的毛,黑玻璃球似的眼睛,还有伸着舌头喘气时的可爱模样。不过,老师很好奇,你家的小狗晚上睡在哪里?睡觉时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你能再介绍一下吗?对另一位学生的习作是这样评价的:你是一个观察仔细的孩子,笔下的猫咪既有温驯的一面,又有暴躁的一面,描写得非常生动。不过,老师还想知道,你和你家可爱的猫咪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或难忘的事呢?学生们在读了我的评语后,对作文进行了认真修改,修改后的文章更精彩。
3.给习作评定分数
教师评改作业时可以给学生打上一个可直观的分值,因为评定等级远没有打分更能刺激学生。作文评分时教师不要吝啬,要舍得给学生高分,对于那些语句流畅生动,构思新颖独特,想象力很丰富的习作给予满分又有何妨?对班上一些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给他们的评分在一次次递增后,都达到了100分,而对那些写作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在每次作文评分时,我也有意识地提高分值,即使他的后一篇习作跟前一篇相比并没有较大的进步。对于一直在增分的学生,我还会适当给予其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因此,每次发作文本时,学生们都争相去看分数,看自己的,也看同学的。习作评分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愿意去写,并视写作为乐趣。
4.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在绞尽脑汁完成作文之后,往往很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机会,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朗读优秀的或是有进步的习作;利用班级墙上的“语文园地”刊登学生的佳作;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对于发表了的文章则可以把它们张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让大家一起欣赏。
总之,要想提高习作教学的效果,我们就得领会课标精神,切实把握教材中每一次习作的目标和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并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