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委编办
牡丹江市委编办主动探索建立行政编制周转使用制度、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卫生系统人才编制“周转池”、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市编区用”周转管理制度等,保障重点领域人才编制需求,初步构建起人才编制保障体系。
加强人才编制保障,是机构编制部门“保障重点、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牡丹江市委编办主动探索构建重点领域的人才编制保障体系,在服务保障“人才强市”、建设现代化牡丹江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方面,在编制供给侧抓优化,统筹市直部门空编归集行政周转编制,用于解决部门没有空编仍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行政周转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专编专用、落一增一、减一收一”。近两年,累计为市场监管、乡村振兴、医保、民政等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选调生归集行政周转编制79名。另一方面,在编制需求侧抓创新,支持经开区、自贸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市经开区探索实行“行政编制+聘任制”,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全员竞聘上岗,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自贸区绥芬河片区探索实行“行政编制+员额”管理模式,核定员额12名,用市场化手段破解引才难留才难。
适应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需要,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周转编制按需核定、不设限量、动态管理,实行编岗适度分离,主要用于重要领域、关键岗位及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引进人才编制保障。2018年以来,市直核定人才事业周转编制130名,分三批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46名。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为引进人才事业单位核定12名人才专项领导职数,用以解决高层次人才按政策优先提拔领导职务。
为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编制不足、人才不足“两个缺口”,牡丹江市利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契机,整合分散在各单位的空编资源,在卫生系统内调剂188名事业编制建立卫生系统人才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专业人才;综合考虑医疗机构床位数及床位使用率,创新性为公立医院核定编制控制数5706个,为卫生系统引进留住人才创造条件。近三年,支持医疗卫生系统通过“高校直招”“定向引进”“岗位留人”等方式,落编高职称和高学历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19名,全市中级职称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由34%提高到52.4%。
针对总体超编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专项用于解决满编超编但仍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情况。从2020年起一定时期内,按上一年度教师减员数量的130%—140%的比例补充教师。近三年,为市直招聘教师核准使用事业周转编制480名,市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绿色通道”签约高层次应届毕业生补充教师465名,教师平均年龄从45岁下降到4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提高10%,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持续改善。同时,落实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模增加151名,加强了基础教育编制保障力度。
立足城区编制偏紧、人才短缺的实际,突破编制层级管理,统筹市区两级编制推进“市编区用”解决城区引进人才需要。“市编区用”要坚持统筹使用,在挖潜盘活用好城区现有编制资源基础上,城区无可用空编调剂,方可申请使用“市编区用”事业周转编制;要坚持保障重点,主要保障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要坚持严管严控,“市编区用”事业周转编制专编专用,区级不得擅自调剂,不得作为核定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计算管理岗位职级比例等编制基数;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动议决定、划转收回。截至目前,已为城区中小学调剂“市编区用”事业周转编制367名,为阳明区落实省“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调剂“市编区用”事业周转编制18名,城区基层人才编制保障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