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生、家长全员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13 13:41丁世洪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师生小学

丁世洪

摘  要:全民阅读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推动全民阅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扎实开展全民阅读工作,本文就小学开展师生、家长全员阅读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促进师生、家长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师生;家长;全员阅读;阅读课程

一、明确目标任务

(一)提升师生、家长同理心的能力

通过与文本对话,感知其思想、性格、情感、价值观等,使其能心理换位、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提高师生、家长的社会洞察能力,促进自身修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二)提升师生、家长倾听理解的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能够正确理解沟通对象以语言、文字及其他多种形式传递的信息,以及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三)提升师生、家长有效表达的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以物、事、情、理为内容,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流畅地进行言语交流和文字写作,以达到无障碍沟通。有效的表达将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

二、构建课程体系

搭建“3+3+3+n”的课程体系,第一个“3”即分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序列;第二个“3”即每一序列分三个板块;第三个“3”即每一板块下又分三个领域,“n”为每一领域下推荐n本书。教师序列分为通识、专业、拓展板块,通识阅读分为思政、法律、史学领域;专业阅读分为教育理论、专业成长、教育心理领域,拓展阅读分为哲学、文学、科学领域;学生序列分为低段、中段、高段板块,每一年段又分为文学、科技、人文领域;家长序列分为公民阅读、教育阅读、兴趣阅读板块,公民阅读分为道德法治、中华经典、科学文化领域;教育阅读分为儿童心理、养育技巧、卫生保健领域,兴趣阅读分为职业技能、哲学经济、生活情趣领域。

三、落实实施策略

(一)优化阅读场所

配置教师书吧,配齐沏茶、冲咖啡等生活设施,定期添置图书,定期发布图书目录。设立学生阅览室,班级设置图书角,廊道建立流动图书馆,开放电脑室建立“电子阅览室”,保证学生能随时随地取书阅读。与社区文化中心共建“家长阅览室”,由社区和家委会共同管理,确保家长有场所阅读。

(二)固化阅读课程

构建八项阅读课程。一是“校馆共读课程”,与图书馆衔接,办理借书证,方便师生、家长阅读,解决阅读资源不足的问题。开展“我与图书馆”活动,让师生、家长与图书馆建立深深的联系。与文联、文化馆合作,开展“名家进校园”“作家签名赠书”“我和作家有个约会”等读书活动。二是“校校共读课程”,联络区内外有志于阅读实验的学校,组成读书联盟校,组织师生、家长参与其中,每月推介一本书、每季度走进成员校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每学期一次外出采风、每年编辑出版一本优秀文集。三是“家校共读课程”,定期开展“千名家长读万本好书活动”,线上进行阅读打卡、线下撰写读书笔记。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分享读书心得,传播育儿知识,汇编优秀家教案例。开展家长随笔竞赛活动,组织“我手写我心”家长读书随笔征文活动,锻炼文笔,提升素质。四是“师师共读课程”,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本好书,同看一本书,举办征文演讲比赛。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先集中阅读再分散活动,填写读书记录卡,学校定期通报。不定期的在“朋友圈”分享好书推荐语,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五是“师生共读课程”,每天下午开设“师生共读课”,集中阅读半小时,全校师生自选书籍安静专注地进行阅读,教学处每周检查通报。举办师生好书推介会、师生朗读经典等活动。六是“亲子共读课程”,每学期组织“亲子共读一本书、我伴孩子共成长”读书活动。每天要求父子或母子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共读不少于40分钟,填写“亲子共读记录卡”,每周检查评比。七是“生生共读课程”,开设“生生共读课”,每天早晨集中20分钟统一朗诵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每天中午开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分班轮流借阅。每周定期出版手抄报,每月一次读书班会,每期一次主题征文、演讲、朗诵活动。八是“全员共读课程”,每学期开展“阅读三同”活动(即师生、父子或母子、生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举办“智慧背囊、厚学养德”师生、家长读书分享会,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三)强化引领提升

定期邀请知名作家、教育专家进行阅读引领,如开展“走进常新港”“特级教师进校园”“家庭教育伴我行”等活动,分享经验,点燃激情,引领成长。校长躬亲示范,每天分享读书心得,定期进行好书推介,笔耕不辍,行为引领。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分学段开展阅读教学专项课题实验,每周一节主题式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每期组织部分教师总结阅读教学经验进行成果分享,如怎样写观察日记、研究报告、儿童诗等。每学年组织一次(群文或整本书)阅读赛课活动。加强家长阅读指导,每月一次家长阅读指导课,教方法、授技巧、传经验,让家长真正能阅读、喜阅读。

四、注重实施评价

(一)建立阅读评价体系

根据师生、家长阅读的目标任务,以口语表达效果和文字写作质量为主要评价内容,采用自评、互评、组评、班评、校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考察师生、家长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阅读面与阅读量,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师生、家长全员阅读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评价考核。

(二)构建阅读评价方式

1. 学分银行,开发学分累积App,根据师生、家长阅读与写作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分别赋予一定的学分,学生每天自己評价,班级每周评价,学校每月评价、期末总结。

2. 评比表彰,每周评选一次“阅读星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每月评选一次“阅读明星”,在每月的主题校会上进行表彰,校长签名并赠书。每期评选一次“阅读大王”,在散学典礼上颁发勋章,制作喜报、编辑微信向社会公布。学校定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最美书屋”“最美书架”“书香少年”“书香教师”的创建评选活动,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引领带动。

3. 写实评价,建立“阅读档案袋”,记录师生、家长阅读的整个过程,在档案袋中汇集阅读写作的全过程资料,包括读书记录卡、心得体会、习作、自我反思等。

4. 成果展示,分类、分项、分级展示师生、家长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网易博客”、自我及他人评价、朗诵会、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创办校刊,定期发表师生、家长的优秀文章,进行好书推介等。定期推荐优秀的文章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

(三)用好阅读评价结果

1. 教师方面:将阅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把阅读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作为职称评定、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2. 学生方面:将阅读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进入素质教育报告册,作为“优秀学生”评选的必备条件。

3. 家长方面:将阅读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作为优秀学员、优秀家长评选的必备条件。

通过实践研究,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培育了良好的学风;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培育了良好的教风;提升了家长素质,涌现出了一大批书香家庭,培育了良好家风。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薛思琪.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内容整合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张红梅.“全员阅读”提升“德育实效”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7):111-112.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师生小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