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实践活动邀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2-02-13 11:42韩石玮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韩石玮

摘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是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它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它是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母语的理解、感悟、运用、创造的实践体验过程。本文尝试结合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部分案例,拟从立足语文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借助传统文化几方面探讨核心素養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社会生活 传统文化

语文学习的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母语的机会也随处可见,课堂内外语文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立足语文教材,实践活动有情境

部编语文教材强化生活意识、活动意识,学语文、用语文贯穿部编教材。我们立足教材,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桥梁,通过活泼、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去发现现象、探究问题。

(一)关注教材,拓展学习内容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为不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提供了前提。教师教学时应以语文课本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教学《纸的发明》后,分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说一说纸的发展历史,生活中纸的种类、作用等。学生们在找、读、议等相互交流过程实现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有人说在学生眼中,汉字的作用只是交流信息。其实不然,如“遨游汉字王国”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和收集整理资料,在汉字起源、字谜之趣、谐音之妙等丰富的活动中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变化,体悟汉字的历史温度,激起“中国人爱汉字”的情感,并升华为对汉字浓浓的爱,进而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阅读是语文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盘古开天地》后,设计“神话故事小舞台”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借阅、上网等方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神话故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尤其是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精神。

(二)勤于思辨,发展学习思维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充满好奇的世界,在实践中发展语言潜能更为自然和适合。比如《陶罐和铁罐》的课堂辨析活动,这里的思辨不是如何区别“陶罐和铁罐”,而是引导学生以“陶罐和铁罐谁的价值高”为题准备辩论。学生们积极准备辩论材料,合作编写辩论提纲,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也在合作中培养了协作精神。这样的课堂辨析在潜移默化的合作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关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平台

(一)联系生活,感受美好生活

学校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假期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体验期,是检验语文学科素养的训练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形成以语文能力为特征的课外活动案例、小报、绘本、实验报告等成果。画一幅画、练一页字,再动手做一份相关的小报或节日、古诗等主题绘本,学生在画、写等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了审美情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收集整理、自我规划能力……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走进公园与秋天进行亲密接触:看看大雁南飞,欣赏秋叶飞舞,制作秋叶贴画,描摹眼中秋色……学生在一系列“找秋”“赏秋”“写秋”的实践活动中“遇见秋天”。节假日,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各类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我是文明宣讲员”“使用公筷公勺”“最美河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

(二)实践体验,我手写我心

葡萄到底酸不酸,必须亲自去尝一尝才知道它的滋味。语文核心素养告诉我们,母语学习中,字、词、句、段不是无规则地随机排列,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习作更是如此,不能纸上谈兵,要在生活的大语文课堂中实践体验,使学生获得素材和最真实的体会。与其给学生若干不相关联的话题,训练零碎的写作技能,不如选择一些重要的话题进行相对集中的练习。面对“停课不停学”的超长版寒假,我们设计了百字作文自主训练活动,通过相关主题的连续写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话题上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丰富心灵体验,让语言回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既激起了学生“乐于动笔”的热情,又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借助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有活力

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传统节日是五千年年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如端午节时,设计“我们的端午”实践活动:说“传统节日”习俗,诵“传统节日”诗文,讲“传统节日”故事,写“传统节日”习作。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各地特色活动及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再亲自做一个香囊、包一回粽子、挂一次艾草、唱一首端午童谣。在此实践基础上“写节日”水到渠成。借助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让优秀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课堂上学生在“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中读懂了王羲之的勤学苦练,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学习《梅兰芳蓄须》,分清“生旦净末丑”的京剧角色,了解中国各种地方戏曲……课堂外学生见到花样繁多的“囍”字剪纸、特色浓郁的元宵花灯、惟妙惟肖的风筝……这些民间艺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古朴的情感,与中国的文化血脉同源。寒假,设计“我们的春节”实践活动:剪一回窗花、画一幅年画、写一副春联、做一盏花灯,感受民间艺术蕴藏着的民族传统思想、美德和民族精神。

丰富而开放的学习环境,各具特色的实践形式,是最适合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享受着语文实践的乐趣,培养了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包建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