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教学——语文教学的基石

2022-02-13 11:42张小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石语文教学

张小平

摘要:词句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语言文字,能创设情境,再现画面;能理清文章脉络,升华文章情感;能营造诗意课堂,提升朗读品味。从语文“双基”出发,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词句教学 语文教学 基石

引言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词句教学,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提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中,工具性的具体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文双基”。

丁培忠先生曾讲过:“语文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是的,言为心声,在一篇文章里,一段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浸润着作者的不同情感,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文本,紧扣字词,有效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使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会让课堂别样精彩。

下面笔者就个人上课、听课中的一些感悟,浅谈词句语言文字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用词语创设情境,再现画面

文藝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而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升华往往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进行情境创设,丰富学生情感,教学效果一定截然不同。通常我们都会通过图片、实物或是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达到这一效果。其实立足课本,紧扣课本词句,也能立体呈现文本情境,还能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第九册课本《慈母情深》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第二课时的导入中,为了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复习学过的词语,就出示了这样一组填空题:

( 震耳欲聋 )的噪声

( 弯曲 )的脊背

( 褐色 )的口罩 ( 疲惫 )的眼睛

( 皱皱的 )的毛票 ( 龟裂 )的手指

笔者让学生填完空后熟读,根据词语的意义,想象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纷纷发言:“我眼前仿佛看见了一个嘈杂的车间,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在辛苦地工作。”“我好像看见母亲瘦弱的身躯,看见她正用龟裂的手指数钱呢。”“我看见了一个勤劳辛苦的母亲正把她辛苦挣得的毛票数给孩子,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这样一来,学生回忆复述了课文,又理解活用了本课词语,加深了对母亲慈爱的体会。这都是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结果。

再如,在教学第十一册课本中《老人与海鸥》一课时,笔者出示两组词语,再现课本中“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的场景。

老人喂海鸥

撮起嘴 应声而来 抑扬顿挫 起起落落

海鸥送老人

炸了营 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白色旋涡

学生通过词语的朗读,想象了画面,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丰富了对老人与海鸥情感的体会和理解。

二、用词语理清脉络,架起理解全文的桥梁

一堂程序清晰的课,往往让人听得轻松愉悦;一堂程序清晰又紧扣文章重点的课,往往会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有效利用文本,扣住文本关键词,用这个关键词作为师生学习的线索,既让人感觉程序清晰、环节紧凑、重点突出,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有水到渠成之功效。笔者曾听过两位年轻有为的教师的两节公开课,他们就是这样做的,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向学生出示:“作者两次去德国有什么样的感慨?”学生马上找到本文关键句:“多么奇丽的……,多么奇特的……”教师马上指出:“请关注两个词——奇丽、奇特。为什么说‘奇丽’‘奇特’?”于是,这节略读课文就围绕“景色奇丽、民族奇特”来进行,学生学起来轻松,听着清晰,教学设计也清新。用这两个词就理清了文章脉络,架起了学习理解课文的桥梁。

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先从课文中提炼出“瑰宝”这个词,让学生读课文,从文中理解“瑰宝”体现在哪里,再出示“毁灭”,让学生找关于“毁灭”的文字叙述,通过对比来揭示侵略者的可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他是通过关键词“瑰宝”和“毁灭”来统领全文的。这体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深刻挖掘了文本,抓住了文章重点,充分理解了词语,突破了教学难点,让人感觉程序清晰又有新意。

三、用句子梳理全文,升华情感

语文基本素养的体现,不仅是听、读,更关键的还是说、写。语文知识不仅是积累,更重要的还是运用。怎样在课堂上有效运用这些语言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在教学五年级第九册课本中《难忘的一课》一课时,笔者分析完课文,紧紧抓住文中原句“这是多么强烈的……,这是多么浓厚的……”中的关联词“多么……多么”,先引导学生试着写一个生活中的句子,再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板书)造一个句子。很多学生写得很好,如“台湾教师写得多么认真,多么吃力啊!”“台湾教师和孩子们是多么热爱祖国文字,多么爱国啊!”……接着,笔者结合板书,也出示了一个自己写的句子:

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写得多么专注;

老师和孩子们,一遍一遍,读得多么认真;

中国历代伟人像,一张一张,画得多么急切。

然后引读“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再总结回归课题——所以这又是一节多么让人难忘的课啊(在课题大问号后又添加一个大感叹号)!这样,通过“多么……多么”梳理了全文,又升华了文章爱国情感。

再如,在一节《卡罗纳》的示范课上,笔者还领略了教师从课文中提炼语言梳理全文的魅力。老师通过学习大家对卡罗纳关爱的句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炼、组织语言:

爱是关切的话语;

爱是一声问候;

爱是默默的关注;

……

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大家对卡罗纳关爱的方式,而且以后遇到这类情况,也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去关爱别人。这些都是语言文字有效运用在语文课堂上的鲜活例证。

四、用句子营造诗意课堂,提升朗读品味

语言文字如果在课堂上有效运用,还可以提升学生朗读的能力和品位。有些文字,通过我们的斟酌,通过我们的变通处理,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老人与海鸥》的时候,对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做了一下处理,通过有目的的断句,让平淡的文字变成了充满诗意的诗句。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教学时笔者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出示这段做了处理的文字,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的热情很高,情感很充沛,仿佛进入了画面里,陶醉在那种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美好中。学生朗读有感情,通过断句,也理解处理后诗句的意境美。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很多,以上笔者只结合自身教学略谈一二。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而用此语言说话写作的人,则是这个家的守护者。”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文本,从字词出发,落实“双基训练”,紧紧抓住语文的“根”,让字词教学成为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杨再隋.语文的味道[J].小学语文教师,2019(5):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基石语文教学
曾参杀猪
论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的三大基石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根本完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