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老师不能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并采取实际教学行动来强化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实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老师需要使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掌握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从而实现高中历史的高质量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文章先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展开系统论述,再指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最后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些方法。
1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站在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要多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多思考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正确,教学才有意义。对于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教学目标不要局限在升学考试上,而要具备发散性的教学眼光,老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教授这一学科,要意识到历史学科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实际上,高中历史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以前发生了什么,老师还要培养学生一些必要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帮助才是最大的。一般来说,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这五个方面,接下来将对这些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以方便读者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1.1唯物史观——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通过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学生们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历史的走向会形成属于自己基本正確的看法。在这个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学生会站在一定高度来看待历史的演进问题,学生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走向会有清醒的认识,对于一些历史发展拐点也会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未来人类社会的基本走向。当学生掌握了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之后,会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今后做出各种选择的时候会更有信心。唯物史观对于学生的思想具有冲击性,学生会因此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会变得更加有个性、有想法。
1.2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件的主要依据
对于各类历史事件,其真实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不能单纯靠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去评判,我们需要根据史实资料来做出判断,这种根据史实资料来判断历史事件的素养就叫做历史解释。一般来说,我们对于历史上的事件以及人物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一些史实资料,比如说《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史实资料。当我们面对一些史书没有记录的事件时,不能盲目做出判断,更不能依据野史来形成主观上的认识,需要根据一些文物等真实有效的资料来做出综合判断。基于真实资料而做出的历史解释才具有教育意义,学生也应该养成用真实资料来判断事物的习惯,这样,对于历史事件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1.3历史理解——结合历史环境形成理解能力
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这件事的对与错,也不能基于现在的条件来评判它的影响,而是要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解释这件事。历史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横向理解这件事情的方法。比如说唐朝的藩镇割据现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制度有碍社会发展,但当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唐朝周边的一些潜在威胁决定了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藩镇制度才逐渐凸显其弊端。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看待事物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结合历史环境来理解一些特定的事件。
1.4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区间的辨析能力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和历史理解有相同之处,这两种核心素养都要求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来评判一件事情,但是这两种核心素养也是有区别的:时空观念倾向于站在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看待问题,历史理解则倾向于站在横向角度看待问题。比如说在看待一个人的功劳与过错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人放在不同的历史区间来对比,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这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在对比分析的时候,也能从中吸收一些育人和警示的道理,我们的思维体系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有些历史事件,我们把它放在不同的历史区间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而有的历史事件放在不同的历史区间会有截然相反的结论。老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区间的辨析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有的分析事物能力。
1.5史料实证——具备历史资料的求证思路
当拿到一段史实资料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论证这段史实资料的真实性,我们要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待获取的史实资料;二是基于史实资料正确的前提下,还需要对这些史实资料进行辨析和还原历史真相。这种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构作用,当学生掌握这种核心素养之后,在面对各种需要做出判断的事情的时候,会非常有逻辑地进行分析和推导,思维会相对缜密,从而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该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基础铺垫,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理念教育。
2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老师要意识到,教学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而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靠的是品德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这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他的眼界和认知边界,而这些思维能力是通过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出来的。短期来看,对高中生开展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但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对高中生开展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2.1培养逻辑能力
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判断事物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历史本身是一门规律性学科,在历史推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逻辑推导能力,能够迅速发掘出关键性历史要素并进行关系论证和逻辑判断,最终得出相对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历史核心素养之后会逐渐形成一套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核心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当学生掌握了逻辑推理能力之后,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这种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会越来越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越来越高。当学生掌握了这种逻辑能力之后,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学生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2.2提高认知水平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规律具有比较好的启发性,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历史具有多个学习维度,学生可以纵向看历史,也可以横向看历史;可以看一个历史人物对时代的影响,也可以看一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
比如说,当学生观看历史表面的时候,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发展规律,会用发展的眼光对一些事物做出总体判断;当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并掌握了历史核心素养之后,会发现历史是一门百科全书,能够看到人间百态,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提升到更高层次,他们的品德和行为艺术以及情商都会得到促进,走向成功的概率会更高。认知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的软实力,能够帮助学生走得更远、更顺利。
2.3形成求实思维
历史是一门具有辨析要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质疑和求证的思维,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首先要用质疑的眼光来评判,然后,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进行求证,推导出真实的历史事件。当学生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之后,也就具备了求实能力。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于一些伪科学和伪事实,学生能够独立做出正确判断。求实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先后关联的要素,这些要素既有联系又有内在逻辑性,学生会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来求证事情的真伪,这样,学生就不会被一些事情误导,从而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比如说,当别人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拥有求实思维的人会很自然地去判断这件事的真伪,不会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
3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老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不能用常规的死记硬背方法,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要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启发,使他们产生思考的行为,这样才能起到实际的教学作用。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名词,老师不一定要让学生清晰地记住,只需要让他们从思想上感知这些名词即可,因为只有思想认同,才能产生行为认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这些核心素养。
以下几点是笔者总结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考,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3.1历史推演——促进学生把握历史规律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具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一些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拐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历史规律的时候,学生掌握了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这种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逻辑思维,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不断强化。
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的方法上,老师可以通过历史推演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可以和学生推演嫡长子继承制和秘密立储制度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历史变化,学生能够掌握朝代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的背景。在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推演之后,学生能够明白嫡长子继承制度在避免继承纷争上具有优势,但是这种制度不能选出有才能的领导者,会导致朝代衰落;而清朝时期的秘密立储制度可能会增加一些纷争,但是这种制度能够起到择优录取的作用,从而选出有才能的领导者。通过这种有逻辑的历史推演,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3.2文物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时空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理解,而理解的角度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纵向理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文物分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文物分析不需要借助文物实物,只需要对着图片分析即可。通过对文物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事物表现以及价值观念。一般来说,文物分析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陶俑、铜制品、金銀制品等物件。分析不同时期的文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特定的“时空观念”。
比如,汉文帝霸陵的位置被确定,一些陶俑的照片也被公布出来,那么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文物的特点,以及其他时期陶俑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分析出当时的工艺以及社会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对这些文物进行分析,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甚至能够发掘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指出更多路径。
3.3思想置换——促进学生辨析历史事件
换位思考是一种常用的处事方法和学习理解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换位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辨析一些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加深对历史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认识。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如果要真正理解他们的决定和行为,我们就可以通过思想置换的方式来实现。
比如,对于汉景帝削藩所引出来的“七国之乱”这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会认为削藩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有的人会认为这是明智之举,要想真正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理解这一核心素养。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想置换,让学生站在汉景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学生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背景时,学生也会举步维艰,发现藩镇确实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矛盾点,学生会明白,削藩虽然会带来一些纷争,但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有助于长治久安。
4 结语
老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能以学生的升学考试为唯一教学导向,而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上,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长远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求实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力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18(24):37-38.
[2]杨韬略.利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