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02-13 13:26储三平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储三平

摘   要:经典书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反复品鉴的,它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典籍,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教给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经典诵读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将知识内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

经典书籍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其文化价值难以估量。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及经典古诗词等。经典诵读能够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背诵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有学校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编写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根据年级划分了三个学段,并确定了每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诵读内容主要有《三字经》《声律启蒙》《唐诗精选》等;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诵读内容主要有《诗经》节选、《增广贤文》节选、《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节选等;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诵读内容主要有《宋词》《元曲》《孟子》等。本文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践出发,探究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诵读,“激趣”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典诵读,最重要的是“激趣”先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欲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应用能力。

配“乐”创设诵读情境。古诗原本就是吟诵的,有唱有诵,意境深远。教师要根据古诗文的特点,配以合适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诵读情境,如抒情的文字配以舒缓的音乐,铿锵的文字配以激越的音乐等。例如,《蜀道难》可以配以《渔舟唱晚》或《春江花月夜》,《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以《赛马》等,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反复吟诵,在经典中陶醉。

配“画”延伸诵读的想象空间。根据诗意,为古诗文配上相关图片,能够丰富古诗文的意境,拓展想象空间。配“画”既赏心悦目,又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画”的出现可在课前,或激趣,或引入,或设置悬念;可在课中,或加深理解,或释疑解难,或锦上添花;可在课后,或拓展延伸,或再造想象……

配“讲”提升诵读的效果。故事永远是吸引学生的不二法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理解诗文,了解经典文化。例如,在教学《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时,笔者先给学生讲关于黄香孝敬的故事,学生在大致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诵读诗文,这样诵读的效果会更好。

配“评”促进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 “周诵读之星”和“月诵读之星”的评比,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把自己的诵读能力展现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月诵读之星”,促进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

配“演”扩展诵读形式。在校园艺术节、儿童节或元旦联欢会等大型校园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诵读表演,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将诵读落实到实践中。

二、经典诵读,方法为“舵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方法犹如航行舵手,能引领船上之人到达目的地。科学的方法是巩固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的保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多种诵读方法,引领学生诵读。

(一)录音矫正法

古诗文内容深奥,与学生生活实际差距非常大,再加上生僻字、通假字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可以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录音功能,把学生读的内容录下来,再与原音对照。学生在辨别、分析、纠错练习中,能够掌握诵读技巧,提高诵读水平。

(二)游戏识记法

经典古诗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语言凝练、精致,内容深远,富含哲理,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是学生作文、做人的范例,是值得也应该识记的。游戏是联系经典和学生的纽带,是架在经典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特点与经典的内容在节奏上要相对一致。例如,“跳皮筋”游戏较适合《三字经》;“丢手绢”游戏则比较适合经典故事等。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地诵读经典,能够加深印象,增强识记。

(三)分类珠串法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面得到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珠串法就是把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将经典典籍进行大致的分类,进而建构合理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诵读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节日为分类标准诵读:母亲节要求学生诵读《游子吟》,培养感恩之心;端午节诵读唐代文秀的《端午》和宋祁的《屈原祠》,让学生了解端午的习俗和屈原的爱国情怀;中秋节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感受明月美好、家庭团圆的快乐;重阳节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古时重阳登高的传统和思乡的情怀等。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自觉诵读的意识,在诵读中提升文学素养。

三、经典诵读,习惯为“燃油”

好习惯成就终身。好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养成的结果。犹如车子燃油,油足车才能跑得远,学生只有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诵读之业才会长久。

(一)营造诵读之“场”,挖掘一切诵读资源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造就人,誦读环境对学生影响深远。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接近经典。比如利用广播在学生每日上学、放学间隙播放经典内容;利用路队吟唱经典,且每周更新;利用文化墙识记经典;利用课间游戏活化经典等。总之,使学生“经”不离手,“诗”不离口,诵读为每日必修课。

(二)加强诵读管理,树立诵读典型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强化、刺激。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份“诵读记录表”,让学生有“据”可依,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近期诵读任务、诵读要求及完成时间。其次,教师要做好检测工作,对那些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个“诵读小能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给其他同学以榜样示范作用。最后,教师要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合力促进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

(三)塑造校际经典,推广校际品牌

要想经典诵读在校园蔚然成风,学校要采取相对稳定的举措,让这些举措成为学校经典文化品牌。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经典教学相关活动,如开展《国学经典》“同课异构”系列教研活动,每期规定教师所需阅读的经典书目,提高教师的素养,为学生输入“源头活水”;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利用一些英雄事迹创编校本经典教材;最后,围绕“经典材料”设计不同主题的“读书节”活动或各项趣味比赛等。利用多种活动,使经典深入校园,植入师生灵魂,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教师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让学生接触经典、浸润经典,让经典助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王黎明.关于经典诵读与文化传承的思考[J].今古文创,2021(39):117-118.

[3]赵自林.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29):191-192.◆(作者单位:安徽省岳西县中洲小学)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