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华锋,郭 兵,杜 浩
(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沛县分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0)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是通过冬季机械通风达到降低粮温、粮堆内部蓄冷;夏季采用内环流技术将粮堆内部冷源抽出,以达到均衡粮温、降低仓温、仓湿、控制虫害及延缓粮食品质变化,以实现准低温储粮的科技储粮技术。中储粮徐州直属库沛县分库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冬季较长,春秋季较短,为改善储粮手段,现将本库区151号和152号传统空调储粮仓房进行内环流技术改造,结合本地区秋季通风降温、冬季蓄冷、春季密闭仓房、夏季内环流控温的技术手段,以达到节能增效、提升储粮水平[1]。
通过仓内底部通风地笼、仓外通风口、环流风机、仓外保温管、仓内空间与粮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2]。在环流风机的作用下,自粮堆底部从通风地笼抽出冷气,经过保温管注入仓房上部空间,使仓内上下空气在闭合的循环系统中运行,不与外界空气接触,达到调节仓温和表层粮温的作用,从而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选取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沛县分库151号仓为试验仓,152号仓为对照仓,两仓均采用四周窗户薄膜压盖、外墙保温、仓内吊顶隔热等技术,在设施设备均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内环流控温试验[3]。仓房储粮基本情况及仓内蓄冷情况见表1、表2、表3。
图1 内环流控温技术图
表1 仓房基本情况表
表2 仓内储粮基本情况表
表3 冬季仓内蓄冷情况表
①系统运行前检查。系统运行前需再次对仓房保温隔热工作进行检查。②温度的设定。系统开启温度值普遍设定仓温为26 ℃,关闭温度设定为24 ℃,选择自动开启模式。两仓均从7月15日开始,对照仓房不开启内环流控温系统。③安排人员。每日9:00利用电子测温系统检测试验仓与对照仓仓内粮温、仓温及仓湿,并于当日记录当天用电量。④安排专人每3 d进仓抽取上层样品检测害虫密度及黄粒米率[4]。
每日电子测温数据显示,试验仓房151号仓在打开内环流控温测试时间内,仓温均未超过25 ℃,对照仓房152号仓,在未打开内环流控温的时间内,仓温明显升高,由图2可以看出,试验仓房在整个试验阶段仓温基本维持在准低温(25 ℃)以下。
3.2.1 试验仓粮温变化情况
对粮堆上层、中间层、下层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见图3。试验仓房由于采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除南面墙(阳面)部分粮温位点高于25 ℃,其余粮层位点均保持在25 ℃以下;仓房粮堆内部由于冷热交替,造成中间层温度上升、上层温度下降、下层温度变化缓慢的趋势[5]。
图2 仓温变化曲线图
3.2.2 对照仓粮温变化情况
对粮堆上层、下层、中间层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见图4。对照仓由于未打开内环流控温系统,造成上下层粮温上升、中间层粮温变化不大,整体粮温呈上升趋势。
图3 151号仓粮温变化曲线图
图4 152号仓粮温变化曲线图
由图5可知,试验仓仓湿下降刚开始较明显,后逐渐趋向于平稳,对照仓在相同时间内较试验仓仓湿明显偏高。
由图6可知,试验仓房内部书虱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期对照仓房书虱密度呈自然上升趋势。由于试验仓使用内环流控温技术,使书虱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有效控制了储粮害虫的发生。
由图7可知,试验仓在实施内环流控温技术后,仓房粮堆内部稻谷储存品质变化较慢,以稻谷中黄粒米率为例,在为期30 d内的黄粒米率变化较对照仓房有明显下降趋势。
图5 仓湿变化曲线图
图6 仓房粮堆上层储粮害虫变化曲线图
图7 不同仓房上层黄粒米率变化曲线图
本次试验内环流控温共运行372 h,理论能耗558.0 kW·h,与普通空调储粮仓相比,空调仓运行372 h,理论能耗4 181.28 kW·h,大约每日节约116.88 kW·h,单仓吨粮费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情况见表4。
表4 内环流控温与空调仓能耗对比分析表
平房仓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上能够做到均衡、降低粮温及仓温,使整仓在夏季储粮上能够维持粮温在25 ℃以下,以达到准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可以实现降低仓湿效果,有利于控制书虱等储粮害虫的生长繁育。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通过降低仓温、仓湿,有助于延缓储粮品质的变化[6]。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与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在吨粮能耗效果上的分析,其吨粮能耗明显小于空调控温,更有利于储粮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