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珊珊
1.学会细心观察,能从家人和动物之间找到相关联的地方。
2.学会抓人物特点,通过多角度思考, 抓代表性事件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人。
3.感受习作内容的温馨。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学生交流。(外貌、爱好、性格、本领……)
1.微课导入,引发疑问。
(1)观看微课。导入:有位同学说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这是怎么回事呢?(播放微课)
习作例文:妈妈很和蔼,很温和,像一只绵羊。她有一头波浪卷,看上去蓬蓬松松像云朵。她爱吃素,总挑青菜、茄子、南瓜吃。在我眼里,妈妈对我细心教导的样子是最美的。有一次,我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不敢给她看卷子,遮遮掩掩的,最终还是被她发现了。可没想到,妈妈并没有像想象中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地对我说:“没事,这次没考好,我们查缺补漏,下次努力!”你瞧,我们家这只“绵羊”你喜欢吗?
(2)找相似处。
提问:这个故事中,为什么说妈妈像一只绵羊呢?找找相似处。
(3)小结。同学们,他从外貌、性格特点、喜好等多方面感受到妈妈和绵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难怪他觉得自己的妈妈像只绵羊呢。(板书:特点相似)
2.展开联想,找联系。
(1)阅读课文,启发联想。
(2)联系生活、寻找相似处。提问:想一想,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与哪种动物比较像呢?
点拨:可以从外貌、喜好、性格特点等多角度进行联想。
小结: 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进行联想,家里人和什么动物比较相似。(板书:多角度思考)
(3)记录相似处,小组交流评价。
学习活动:选择一位家庭成员或自己,写一写特点,看看和哪种动物相似。再组内交流,互相评价相似度。
学习活动一:
3.全班交流。
(1)猜一猜。(指名说家人的特点,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
(2)寻找原因。
(3)修改思维导图。
4.抓代表性事件。
(1)有位同学家里有好几只可爱的小动物,写得也很有意思,请你读一读,还有发现吗?
课件出示:
妈妈: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给一起洗了。
曾祖母: 她是只“猫头鹰”,总是打着盹,半睡半醒。虽然她平常只会说“啊”“嗯”,只要和她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很温暖,很祥和。她没有牙齿的嘴巴,笑起来“呵、呵、呵”的。
(2)交流。
点拨:这位同学在写妈妈和曾祖母的时候,不仅写了她们的特点,还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来写。这样写,读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1.初写片段。
学习活动二:抓住对一位家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写一段话。要求:
(1)写出家人与动物之间相像的特点;
(2)列举代表性事例,把印象最深的特点写清楚;
(3)根据标准自评。
自评标准:语句通顺、特点相像、代表事件写清楚。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集体交流。
(1)习作展示,集体评议。
(2)交流对家人的感情。
2.范文引领。
(1)出示范文学习。
弟弟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他调皮捣蛋,总是闯祸。弟弟还是一个吃货,家里一有吃的,就会马上被他消灭掉。尤其是桃子和香蕉,弟弟一见到它们就笑嘻嘻的,伸出“爪子”就拿,一定要吃完为止。
(2)评议交流。
点拨:爪子是动物才有的,这样把人当成动物来写,让他带有动物的特征,是不是更生动有趣了?(相机板书:带动物的特征)
3.迁移运用。
(1)出示例句一组。
姐姐弯下腰,轻轻地向我走来。
姐姐弓起背,蹑手蹑脚地向我匍匐而来。
(2)比较发现。句子中使用了猫的动作“弓背”和“匍匐”,带上了猫的特征。
(3)照样子修改,交流反馈。
4.修改习作。
明确要求:把事例写生动,试着把人和动物的特征进行联系,加入自己的感受。
5.组内互评,推荐佳作。
6.分享佳作,进行评星。
1.总结。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为每位家人写上一段话,那么我们笔下的家就成了小小“动物园”。(板书:小小“动物园”)
2.布置任务。这节课我们练写了其中一位家庭成员,请同学们回家后把写的这个片段读给家人听,让他们评评你写得像不像。用上本课学到的方法,把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写一写,形成完整的作品,下节课我们来评一评,秀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