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 芳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体育的意义被挖掘与高扬。面对时代的呼唤,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每一位体育人必然做出的回应。2021年8月,笔者从教师转型为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转型的第一件要事即起草《衢州市2021-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研工作思路》,随即在原衢州市祝芳名师工作室(系2017年衢州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于9月27日组建成立了“衢州市中小学体育课改研修团队”。其用意是将原名师工作室相对自由、相对民间、相对不够系统不够规模的样态进行升格,从区域教研的立场扩大培养面、提升系统性,坚定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国家课程标准、省级课程指导纲要,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时代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转型,追求“上好体育课”,呈现优质体育教育。现将团队建设的策略机制等进行介绍,与更多的名师发展共同体交流经验,共享共进。
按照“自愿报名—学校审核—县区教研室选拔推荐—市教研室审核确认”的程序,遴选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想发展的一线教师组成研修共同体。第一批成员48人,来自衢州市6个县市区中小学校以及市直特色示范高中。根据区域与学段分五个小组:柯城小学组、联合小学组、柯城初中组、联合初中组、高中组。团队由市教研员直接管理与指导,并将各县区教研员、市中小学体育名师设为团队顾问,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培养周期为五年,实行“可进可出”制度,围绕十大研修任务与“八个一”考核要求,不合适的及时退出,合适的适时引入,确保研修团队的先进性与战斗力。
研修团队的建设,实质上是通过“人”的培养推进“事”的落实。“事”有大事、小事之分,有要事、急事之争,有难事、易事之别。“大事”是从“立德树人”的全局与大局出发,呈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优质体育教育。实现这一大事,需要厘清当下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亟需突破的难事、要事、急事,同时又要找寻到容易操作的小事、易事,找寻到将难事要事化小、化易的路径。基于上述思考,出台了研修团队十大研修任务(表1)。
表1 衢州市中小学体育课改研修团队十大研修任务
本团队的研修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每月15日晚上定为研修团队网上论坛时间,按主题分组轮流主持、主讲、点评,并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网上论坛;二是实行每周分享制,鼓励团队成员将日常所学、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上传到钉钉群分享;三是线下研修,原则上团队内部一学期确保两次。其他市内外教研培训活动,研修团队成员优先推荐参加。
结合研修任务与研修模式,出台“八个一”考核要求,具体指“每周一分享、每月一论坛、每学期一本书、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一单元计划、每学年一论文、两年一课题、三年一台阶”。每学年一考核,并将结果反馈到当地,在评优评选及学习机会的安排上优先考虑。
十大研修任务直接拉高研修团队起点,从课程改革最迫切需要建立的大单元计划着手,破解以往教学碎片化、随意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引导教师建立依据大单元开展常态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运动爱好与运动专长,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提供优质体育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要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单元计划,绕不过的学术性专业挑战是学科大概念,倘若教师能从大概念的高度来审视运动学习中的各种基本技术、组合技术、战术等,就容易从高处建立统摄性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意义与效益。比如研制球类大单元,有“进攻与防守”这一大概念统领,那么,所有的个人进攻(防守)技术、团队进攻(防守)技战术,其实质都是在创造进攻或防守的空间时间机会,形成攻防博弈的意识与能力,这就容易将各类技术进行结构化关联,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发展学生的项目整体性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具体在教授技术时,也能从大概念高度把握教学。如教授变向运球突破技术,关注的焦点就不只是转体探肩、跨步护球等具体的动作方法,而是让学生理解变向运球的意义在于通过方向、速度、幅度、节奏等的变化以摆脱防守,创造有利的进攻空间——类似大概念一旦建立,学生就容易形成由此及彼的迁移运用能力。
当前,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体育学科究竟该如何研制大单元、有哪些大概念、如何发现与提炼大概念等类似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比较薄弱,值得研修团队迎难而上,将这一重要的也是急迫的事情提上研修议程。
课堂教学是推行“教会、勤练、常赛”模式的基础,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凭借课堂这一主阵地才能有效施展,照见教师的职业情怀、专业技能、教学理念、教育素养等。而育人理念的革新、教学理论的发展、评价机制的变革等使得课堂教学的范式不断变化。核心素养时代,课堂教学转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好课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如浙江省在原一节体育课7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又于2021年9月提出课堂教学转型的四条标准: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法学法问题化。面对转型的呼唤,课改团队理应做先行者。具体策略如:每次研讨有课堂展示、大单元课堂教学实践、每学期人人一节公开课(结合大单元计划)、每学期优课推荐、阶段性深度磨课、人人参与观评课、人人写阶段性课堂教学反思等。
基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面向高中全学科的“双新”(新课标与新教材)研讨活动背景,课改团队提出“双优”行动,以“优化大单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转型”为抓手,着力推进大单元、大概念、课堂教学、观评课等研修内容的落实。
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下,健康体能被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体能成为中小学必修必学的课程内容。体能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功能性体能在竞技与健身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学校体育教学领域还未普及。体能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五大身体素质上,甚至只是应对体质健康与中考项目的重复性训练,其弊端是只重视“肌肉”的刺激,忽视“动作”的优化与功能的建设。显然,这样的追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体态、健康体能的需求。以体能理论研修为推动,结合体能单元与课例的研讨、室内外体能操创编、体能动作测评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体能理论素养与专业运动指导能力。
体操作为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已日渐式微。在追求优质体育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体操应该回归校园、落户课堂,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针对儿童的身心特征,重点在小学阶段普及体操教育(中学阶段呼吁开展至少一个模块的体操选项教学),包括体操大单元构建、体操课堂教学实践、课例研讨与推广、场地器械优化、体操大课间及全员运动会展示等。根据课标导向,还应淡化竞技体操的固化套路模式,强化教育体操的基础性、多样性、合作性、探究性、挑战性,让儿童能亲近体操、热爱体操、学会体操、终身受益。
新时代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是要从“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是否教会了以及教会在程度上的差异,课程标准以“学业质量标准”的形式给予了引导。上海体育学院领衔的全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制组出版了《青少年篮球运动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青少年羽毛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等系列丛书,北京体育大学领衔研制出版了《全民健身少年儿童篮球运动能力等级评定标准》等系列丛书,但上述标准要具体应用到学校,仍需要区域教研部门主动作为,在参考的基础上做出二次研制,使标准真正适合于地方与学校,并以标准为纲,进行区域性体育教学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组织课改研修团队先行进行标准的学习、研制与论证,并选择试点学校进行试行,进而形成区域性技能评价方案,推进区域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述任务既是研修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主体,能够推动体育教师教科研能力等素养的全面提升。
加入课改团队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使命,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快速成长,更需要以个人和团队去影响更多人的发展。研修任务加研修考核的“双拳”出击,便是在任务驱动下的主动加逼迫式成长。
“每周分享”作为“八个一”的第一个考核内容,可谓从小处(小事)着手,推动大事要事的连锁性落实。要求不少于100字,周末之前上传到钉钉群,组长做好登记并选出每周最佳,同伴之间可互看互学。“衢州体育教研”公众号也及时进行“每周分享”的推送,既宣传了课改团队,也激发教师写出更有价值的分享。截至2021年学期末,课改团队已完成了17周分享,老师们在一学期内写了18篇文章(第一篇为开班所获),而且每篇分享平均字数达到1000字。每周分享推动着体育教师每周必须留出时间进行独立反思与写作,生动反映出老师们日常读书、研讨学习、教学实践后的输出,也使团队内部及时了解课改成员在认知与能力上的进阶程度,营造乐学善问深研的氛围。
“通过有价值的输出倒逼有意义的学习”——这便是每周分享(写作)的最大意义。有意义的学习包括进行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的阅读、研制与实践大单元计划(包括理解大概念、核心任务、关键问题等)、体现教学转型的公开课检验、论坛研讨、观课评课等。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遴选,而是为了激励,激励人的信念、信心、勇气、智慧。衢州作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上缺乏区域优势,更需要研修团队立足本地培养,加快发展。
“衢州中小学体育课改研修团队”成立不到4个月,展现出的生命力以及得到各方的关注支持,让人备受鼓舞。如“每周分享”越来越有内涵,这是“真学真做真研究”后的自然产物,许多教师利用深夜、凌晨、周末等休息时间输出有质量的作品,衢州市教育局主办的《衢州教育》已连续两期刊登了17篇团队成员文章,并配发编者按,有2篇文章已处于专业杂志审稿期阶段。举办了6次线上论坛、2次线下活动、10余次小组与区域辅导活动。初步完成了5类项目的第一个大单元计划,近30人次进行了专题报告。深度磨课3节,其中2节被省教研室“天天公开课”录用,2节将面向市内外展示。3所高中学校创编了室外体能操并展播。在课改团队中建立宣传小组创建“衢州体育教研”公众号,目前已发布30多篇内容,积极传播体育人的故事、体育教育的意义与成果等,总阅读量超过5万次。课改成员深度参与各县区教研员组织的调研活动、教学活动评比等,一定程度上检验与推动了教师们的能力,发挥了课改团队的辐射引领作用。2022年将承办“长三角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启动活动”“浙江省普通高中‘双新’研讨活动”等。
三个多月的实践,可以看到特别肯吃苦、特别肯干事的体育教师,一旦投身于系统的研究实践中,便能焕发出强大的专业发展潜力。当然,还有许多研修任务还未展开,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继续深入。但我们相信“事在人为”,着力培养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体育之大事就有蓬勃发展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