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锋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1]。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2],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和非胆固醇结石,我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3]。熊去氧胆酸胶囊是治疗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的一线用药,也是目前被美国FDA批准惟一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胆汁酸药物[4],中医药在治疗本病具有手段多样、疗效显著等优势,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的方法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熊去氧胆酸胶囊组(对照组)和穴位贴敷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组(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9.18±8.74)岁;病程0.7~6.6年,平均(3.61±1.77)年。观察组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23~65岁,平均(50.49±9.39)岁;病程0.5~6.6年,平均(3.50±1.9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制定[3]。中医证候标准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中肝胆气滞证制定。主症:①右胁胀痛;②心烦易怒。次症:①厌油腻;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脘腹满闷;⑤嗳气。舌脉:①舌质淡红;②舌苔薄白或腻;③脉弦。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腹部超声检查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结石直径小于30 mm;③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④年龄18~65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药物依从性较差者;③对所用药物或胶布过敏者;④贴敷部位有皮疹或溃疡等皮肤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商品名:优思弗,德国Losan Pharma GmbH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1059,规格为250 mg×25 s)治疗,10 mg/kg,1次/d,需连续治疗1个月。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药物组成:柴胡10 g,枳实10 g,延胡索15 g,炒莱菔子15 g,夏枯草6 g,滑石15 g,金钱草15 g,海金沙15 g。制作方法:将上述中药放入高速粉碎机中粉碎,敷贴前用白醋加温水将药末调成糊状,将调和成的膏糊置于4 cm×4 cm大小的胶布中。贴敷部位及时间:将制作好的中药贴敷贴于患者的胆囊、肝俞、胆俞、阳陵泉、日月、期门穴位,1次贴敷8~12 h(以皮肤耐受为度),连续敷贴5 d为一个疗程。间歇2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贴敷中如果贴敷部位出现轻度皮肤发红、瘙痒可不用处理,减短贴敷时间;如果皮损严重则给予对应治疗,中止试验。
1.6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彩超检查结石直径大小的变化;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右胁胀痛;心烦易怒)每项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0、Ⅰ、Ⅱ、Ⅲ) 积分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次症(脘腹满闷;时有恶心;厌油腻;嗳气;饭后呕吐等)有则记1分,无则记0分;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弦)各记1分。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即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5%且复查彩超未见结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95%>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复查彩超结石直径较前缩小50%及以上;有效:临床症状稍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率≥30%,复查彩超结石直径较前缩小50%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彩超等实验室检未见结石直径变化或增大。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8.89%。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结石直径比较治疗前2组结石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结石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溶石上疗效相当。见表3。
表3 2组患者结石直径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中医学并无慢性胆囊炎的病名记载,现代医家将其归属于“胆胀”范畴[6],认为本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虫石积滞、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该病的病位在胆腑,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其基本病机是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胆络失养,不荣则痛。临床上分为肝胆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肝胆湿热证、胆热脾寒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证、肝阴不足证7个证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除了在口服中药外,还有诸多特色疗法,比如穴位贴敷法、针刺疗法、按摩法、穴位埋线、耳穴治疗等[7]。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既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发挥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的中医特色外治法,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研究在组方中柴胡,性辛,味苦,辛能行,苦能泄,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为治疗肝郁气滞之要药,现代研究本品能抗炎、镇痛、保肝等作用[8];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名医别录》云:“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本病肝郁气滞日久以化火、化痰选方择药时加少量夏枯草以清肝泻火;加炒莱菔子化痰除胀佐以消食兼顾其后天之本;加用滑石、金钱草、海金沙以利胆排石。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止痛、清热、化痰、排石之功效。本研究在选穴上,选择经外奇穴的胆囊穴,因其是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要穴,特别是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的病症,具有利胆镇痛的功效;选择俞募配穴法,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具有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之功,《素问·奇经纶》:“口苦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益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胆经下合穴,具有利胆之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六腑”。穴位贴敷时用醋调和可增加其疏肝利胆之力,增强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总有效率达93.33%,可以明显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医疗成本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