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产业融合
——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的营建探索

2022-02-11 12:02廖辉辉LiaoHuihui
华中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道成都市森林

廖辉辉 | Liao Huihui

魏 成 | Wei Cheng

陈明坤 | Chen Mingkun

张清彦 | Zhang Qingyan

“绿道”发源于欧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现代绿道已经从最初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演变成当前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生态廊道[1]。针对绿道的研究,国外与国内先后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2-4],长期以来都是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和生物保护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5-7]。从总体趋势上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绿道的功能都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体现多目标[8]。但不同之处在于,欧美国家已经将绿道视为一种以土地可持续为目的而发挥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网络类型[9],而国内则往往侧重物质和技术建设[10],忽视了绿道内涵与功能建设[11],且研究领域大多集中于城市[12]和乡村[13]层面[14],对于区域性森林绿道的研究视角较少。当前,我国森林绿道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虽有学者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绿道如福州“福道”[15]、小兴安岭风景道[16]以及铜陵大铜官山地区谷地生态廊道[17]等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为森林绿道营建中对生态价值的保护、景观价值的提升及游憩价值的挖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在基于生态保护、文化彰显及经济促进等多元价值融合的森林绿道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空白。

2017年9月,为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都开展了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天府绿道规划体系分为“区域—城区—社区”三级,拟打造长16930k m串联城乡、渗透社区的全域绿色网络。其中,核心绿道骨架“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共计1920km,龙门山森林绿道为“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的“两山”之一。2018年6月,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市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指出:“坚持以生态绿道为载体,始终贯穿商业逻辑,植入新兴高端业态,依托绿道创造生活消费场景、发展绿道经济”。在此背景下,龙门山森林绿道“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逻辑起点被确立。地处成都市新“差异化空间发展战略”中的“西控”地区,龙门山森林绿道肩负着探索绿色转向发展之路的重任,是成都市打造“公园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本文以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为例,充分挖掘成都市龙门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融入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等营建理念,深入探讨森林地区的绿道规划与营建策略,以期为国内森林绿道的规划与营建提供借鉴。

1 区域现状与资源条件分析

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规划范围南北跨越成都市西部下辖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及蒲江县6个市(县),总面积约7103k2,约占成都市域面积近一半,包括11个街道和109个乡镇,总人口约355万人(图1)。2019年,6市(县)GDP总量为2115.34亿元,人均GDP为59649元,位于成都市各区县中下水平。

图1 成都市天府绿道规划体系及龙门山森林绿道规划范围图

从地形地貌上来看,规划区西部的龙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拔地而起,绵近千里,拥有龙门山地区特有的横断山脉、山麓丘陵过渡地带以及川府平原三种地貌,呈现出从“天庭”到“盆地”的横断大地景观(图2)。因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形成不同气候带谱和局部小气候,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因而,龙门山地区独特的自然地质条件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规划区内分布有1个国家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公园、1个地质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拥有包含成佳茶园等在内的数十个农庄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图3)。

图2 规划区内高差与地形地貌图

图3 现状主要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分析图

龙门山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异常丰富,涵盖古聚落、水利、寺庙、遗址、经济等多种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规划区内含有30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传统村落以及景色优美的田园林盘村落。同时,该地区还拥有国家、省级及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85处。此外,被誉为“国际商贸通道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的川藏茶马古道,也由中、西、南三路经过规划区南部。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携带着丰富的时代与社会经济变迁信息,蕴含了古蜀千年的文化底蕴,清晰地记录了成都乃至川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总体而言,作为成都中心城区西部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龙门山地区是孕育富庶川府平原的重要动力。要实现“西控”之绿色发展之路,龙门山地区首先需要重视休闲旅游度假与观光农业等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协调好社会人口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匹配,探索绿色转向发展之路;其次是严格管控生态保护区与耕地,提升生态功能,强化生态景观对于大都市地区的后发优势;最后是加强生态景区化建设,通过绿道等通路建设加大可进入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提升休闲旅游的品质化、精致化发展。

2 龙门山森林绿道的目标定位与营建理念

2.1 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规划以“尊重自然、结合地形、多元融合、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观光游憩、生态休闲、康养健身、文化体验、竞技探险”等功能为一体,将龙门山森林绿道建设成为“通山达水、步移景异的最美森林绿道”。

(2)规划定位

规划依托龙门山的区位优势、山水田园风光、人文资源、大型旅游景点,结合重要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将龙门山森林绿道定位为融“山、林、水、园、镇、村”等为一体的蜀山揽胜绿色长廊,打造成都市“绿色发展生态区、蜀山圣境揽胜地、农旅融合复合体、康体探险体验链”。

2.2 营建理念

(1)生态优先,绿色节约:尊重生态地形与集约节约的绿道选线策略

森林绿道综合选线方法的核心是生态敏感性分析[18]。龙门山森林绿道选线在保证最大程度串联各大景观资源及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充分保护当地的森林生态格局:首先,选取分析坡度、高程、水域缓冲区、土地利用情况及植被覆盖五大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通过加权叠加法划分龙门山地区生态敏感性等级,使得选线基本避开高度与极度敏感区(图4);其次,选线应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区等特殊敏感区域;再次,选线尽量选择乡村小径、机耕道、登山道等现状基础较好的道路,亦可利用现有车行道路路肩及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为绿道[19];最后,对部分现状已建成绿道也可加以串联,以达到绿色节约的目的(图5)。

图4 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图5 绿道综合选线策略

(2)层级衔接,差异协同:与各级绿道充分衔接及差异发展策略

依据成都市天府绿道“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龙门山森林绿道作为区域级绿道,应做到“横向连通,竖向贯通”。在横向连通上,龙门山森林绿道在充分衔接天府绿道体系的其他区域级绿道的基础上,设置次区域级绿道,串联市域内各城市组团的同时,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级要素的快速流通。在竖向贯通上,龙门山森林绿道作为核心绿道骨架,起到大动脉的作用,应充分串联各市县的城区级与社区级毛细血管绿道,在各城市组团内部成网,形成串联城乡、渗透社区的全域绿色网络(图6)。此外,作为郊野型与生态型绿道,龙门山森林绿道遵循天府绿道“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三类绿道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得龙门山森林绿道与都市型绿道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图6 “区域-次区域-城区-社区”四级绿道衔接关系示意图

(3)产业融合,自我造血:“农商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规划区内现有的各类农业园区仍较粗放,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待加强,与绿色化、生态化、多元化、复合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龙门山地区要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探索“产业集聚+功能特色+新兴模式”的发展之路。在当前“互联网+”推动与促进下,“农商文体旅”的融合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因此,需将农林产业、商业服务业、体育竞技、森林及乡村旅游业充分融合,与绿道建设相结合,构建完整的绿道消费产业链,使得绿道建设与发展具有“自我造血”功能,推动绿道沿线的土地增值与运营增利,从而实现绿道的可持续发展(图7)。

图7 “农商文体旅”融于绿道发展模式图

3 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布局

在充分挖掘成都市龙门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西控”战略与龙门山地区的发展转向、上位及相关规划要求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为了满足跨市县的绿道体系衔接、农商文体旅充分融合发展、以及地方希冀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形成了“四区三线、百驿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图8)。

图8 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布局图

3.1 “价值挖潜,彰显特色”的四大主题分区

龙门仙踪主题片区——该片区包括彭州市全境和都江堰市北部部分区域,以自然野趣和古蜀风情为主题。彭州市作为龙门山脉狭义的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所在地,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故依托古蜀先祖传说,结合彭州市与都江堰市北部龙门山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古蜀文化、牡丹文化、山地运动等核心吸引项目,将其打造为集自然野趣、古蜀风情与运动休闲于一体的“龙门仙踪”绿道主题片区(图9)。

图9 四大主题分区图

水堰青城主题片区——该片区位于都江堰市中部和南部,以农耕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主题。2017年,成都市开展“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建设工程,拟将其打造成世界农耕和灌溉遗产。同时,境内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外,2018年由成都市规委会审议确定的熊猫之都规划项目的三大片区之一的都江堰片区也正在进行建设。因此,结合都江堰市千年水利、农业灌渠文化、青城山道教文化,整合水、道、熊猫文化、农耕文化等,将都江堰打造为以千年农耕灌溉文明为主的“水堰青城”田园风光绿道主题片区。

雪岭古镇主题片区——该片区包括邛崃市与大邑县全境,以生态探险和古镇旅游为主题。西岭雪山位于大邑县境内,因终年积雪而得名,属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两市县还拥有新场、街子、怀远、元通、安仁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此,依托西岭雪山与鸡冠山森林公园,挖掘特色古镇风情,将邛崃与大邑打造为集生态探险、高山运动、古镇文化、康养旅游等体验于一体的“雪岭古镇”绿道主题片区。

天台故道主题片区——该片区包括崇州市与蒲江县全境,以山水风情和茶马遗风为主题。隶属邛崃山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台山风景区过境邛崃市。此外,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的川藏茶马古道,中、西两路由邛崃市临邛古城分别至雅安与芦山,南路为位于蒲江县内的衬腰岩茶马古道。因此规划依托天台山风景区,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遗存,将邛崃市与浦江县共同打造为具有山水风情、茶马遗风的“天台故道”绿道主题片区。

3.2 “系统耦合,多元融合”的三线绿道营建

本次规划在深入分析地形高差与景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按照功能、途径区域、所处地形高程以及串联景源的差异特点,将规划总计长660k m、宽2~6 m的龙门山森林绿道划分为蜀山揽胜体验线、蜀山揽胜探索线及区域连接型绿道3类,形成3种各具特色的绿色游憩空间(图10):

图10 三线绿道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

蜀山揽胜体验线——在山麓地带规划“主线+次线”形式共计长约350k m蜀山揽胜体验线,其中主线287k m、次区域级绿道63km,粘合龙门山中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形成“一轴三环”的绿道的网络结构,贯穿龙门山地区南北。结合山麓地带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对体验线绿道功能进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功能多元、内容丰富的体验绿道,其中包括历史文化、康养健身、观光游憩等功能。

蜀山揽胜探索线——沿不同高度的山体,分段设计“梳状结构”共计长125k m的蜀山揽胜探索线,使之嵌合山麓地带的体验线,两者共同构成垂直立体的绿道空间格局。结合龙门山复杂、丰富的地形变化,依托中高山深高险远的景点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打造“高山探险、秘境探幽”的探索线主题。

区域连接型绿道——在龙门山平原地区规划可选择性的、南—北和东—西向相互交错共计长185km的区域连接型绿道,衔接龙门山森林绿道内部联系以及与天府绿道体系的关系,进而提高景点点位之间以及不同绿道体系之间的可达性。依托连接型绿道的主题功能,形成以田园观光、旅游休闲、文创体验、竞技比赛、交通集散与换乘等项目类型。

3.3 “经济低碳,因地制宜”的百驿布点体系

绿道驿站布点标准在参照《成都市天府绿道建设导则》的基础上,结合龙门山森林绿道的特点,形成三级森林驿站布点体系(表1)。驿站建设方式主要以改建、扩建、新建为主,大多以现有城镇、景区景点、农业园区、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林盘为基础,因地制宜对其加以利用或进行改造,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体现经济低碳的营建理念(图11)。

表1 龙门山森林绿道三级驿站设置标准表

图11 一、二级驿站布局图

3.4 “步移景异,渗透全线”的景观节点营造

绿道作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达途径,其营建可以从主题线路策划与景观节点渗透两方面强化对景观的传达[20]。规划将绿道沿线1km范围内富有特色的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纳入绿道规划体系,以补充完善沿线的休闲游憩场所,塑造全线步移景异的绿色活动体验空间(图12)。本次规划主要采取改建、扩建的方式,对25个重要景观节点进行重点打造,由绿道依次进行深度串联,在4个片区内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游览线路,分别为:

图12 主要景观节点分布及改造效果图

龙门仙踪主题游览线路:回龙沟蝴蝶观赏步道—鱼凫遗址—湔江河谷—葛仙山绿道—濛阳大地蔬菜生态园。

水堰青城主题游览线路:蒲虹盘山公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都江堰灌区。

雪岭古镇主题游览线路:金三角古镇群—重庆路游览绿道—大邑历史文化名镇体验绿道—江河溯溪绿道—西岭雪山。

天台故道主题游览线路:光明樱桃山-檬子河峡谷体验绿道—成佳茶园—平乐古镇川西竹海绿道—天台山萤火虫步道。

结语

总体而言,国内对于都市型和乡村型绿道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颇丰,但在森林绿道规划营建方面成果较少,特别是森林绿道内涵与功能营建等普遍受到忽视,导致绿道仅仅只是“绿色通道”,功能单一,生态保护与经济服务价值较低,面临日渐缺乏吸引力等瓶颈。本文以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为案例,基于成都市“西控”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深入分析成都龙门山地区地形高差与景点资源的基础上,明确了四大主题特色分区,确定了多元产业融合的三线区域性绿道布局,较好地处理了与山区、山麓以及川府平原相关景源及驿站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成都市域西部地区的可进入性、休闲体验的参与性、产业发展的融合性。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旅游经济收益、提升用地价值及区域品牌、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成都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国内森林绿道的规划与营建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绿道成都市森林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