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娟
(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财务管理工作,其关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可通过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效率以及减少营运资金占用的方式,减少外部资金依赖,从而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确保资金流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针对风险导向的资金管理依然较为传统,研究不足。在制造业领域,多数企业会面临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如周转不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等,因此必须利用合理科学的资金管理策略进行有效应对。现阶段,世界经济低迷,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外部风险,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在企业资金控制管理中,资金筹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资金需求量进行准确计算,保证其科学性。资金筹集若不科学合理,则会对企业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资金筹集数量较多,企业的资金筹集成本也会增加,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借贷利息[1]。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准确定量是筹资的重要内容,也是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起步阶段。除此之外,还要预测资金筹集风险。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因此资金注入量也会增多,企业财务工作经常面临的风险是筹资风险,属于客观存在,不会因企业对象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分析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后,可以确定更合理的筹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资金风险,同时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比较法实现对多种组合方案的对比,从而确定风险最小的筹资方案。加强对不同筹资环节的管理,将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企业资金主要应用于运营阶段,这是发挥资金价值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动态化监控,可提升资金的使用效力。要想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优化,企业需要成立内部结算部门,形成资金归口管理模式,确保资金流向更加明确,从而达到集中管理资金的目的。与此同时,应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在不同发展阶段均会涉及资金划分问题,其中财务监管的具体化发展有利于节约资金,关注项目不同的侧重点,也可缓解资金分配压力[2]。中小企业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行的管理与监控。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进行资金支付需要对行为结果进行预测与分析,通过此种方式保证现金流的充足稳定,同时也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中小企业应构建更全面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在开展资金预算工作过程中,要将制度逐渐渗透到细微事件中。整体运行管理环节中也涉及预算工作,应严格控制预算,为项目运行以及评价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严格执行资金计划,增强资金把控效果,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运营目标。生产计划是企业实现资金有效运行,以及确保投资、预算科学准确的重要基础依据。在不同的生产环节,都必须确保资金与物资的平衡,须结合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编制资金平衡计划,对资金需求进行核算,保证资金使用契合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开展融资工作,资金来源包括股东投入与外部债务资金,从实际情况来看,外部债务资金是中小制造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多数中小制造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情况较差,不具备成本融资条件。融资主体涉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时,会对融资企业的资金安全性以及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通常会设置较高门槛,以此获取贷款,其手续较为烦琐、融资难度较高,而且利率也比较高,中小制造企业难以负担。
整体来看,企业融资渠道较少,生存压力较大,因此部分企业会选择非法融资途径,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面临较高的资金筹集成本,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风险。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受企业规模以及资金周转不良的约束,不会在招聘专业财会人员上投入大量资金。在实务工作中,中小企业也不会为财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企业的财会管控水平难以提高。在开展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财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降低企业的资金管控风险[3]。
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不完善,销售人员可自行收款,但没有及时打入公司账目。其中,资金付款以及报销流程缺乏规范性,白条抵库、多头审批的方式造成随意借支现象频频出现,财会核算工作流程不完善,因此,账面上产生的债权以及债务反映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现阶段,部分中小制造企业会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一定资金,采购财务软件等,但并未认识到差异性模块之间存在独立性,系统未实现有效兼容,无法对采购、生产以及销售动态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反映。财务管理系统不具有信息共享功能,各智能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满足有机统一的需求,极易出现资金在不同环节中沉淀的现象,资金周转效果较差,财务部门在工作终末阶段递交的报表难以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目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政府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政策扶持中小制造企业,可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或者贸易融资等方式开展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合理解决融资问题。与此同时,注重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以及违规收费问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除此之外,在融资阶段,应综合分析不同融资方式的组合模式,保证流动负债可及时偿付,以此为前提确定最佳组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外界环境不确定,就须立足内部环境,企业应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与自身特点契合的企业文化以及规章制度,确定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职责分工以及制衡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应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重视战略控制,构建内部审计激励机制。
针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可设计更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企业一线人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需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此有效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此外,还应培养员工个人道德以及法制观念,加大奖惩力度,定期开展业绩考核工作。
要想提高财会人员素质,需要在用人成本上进行适当投入,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高,管理理念较先进,会对企业产生正向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必须为财会人员提供相应的内训和外训机会,对财会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4]。可见,企业需要招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并且留住人才,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才能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岗位的责权,制定资金获取和使用制度,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借助监督机制提高资金管控水平。
其次,强化岗位考核效果,借助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对资金的常态化监督,避免徇私舞弊,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可制定针对性考核标准,契合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管理与不同岗位利益紧密联系,以此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最后,做好资金计划工作,通过全面预算确保资金结构更加合理,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风险。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金减去流动负债产生的差额,其中占比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应付账款等,这些均属于管理重点内容。企业应有效管控营运资金,重视现金流管控。
首先,应付账款控制需要结合采购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采购物料后会出现一定的资金流出,采购部门在工作中需要保证材料质量与标准的统一,降低后续生产环节的报废损失量[5]。另外,分类管理供应商,综合分析供应商对企业生产运营产生的影响,形成更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重点关注供应商的贸易信用。
其次,提高对存货管控的重视程度,将仓库验收环节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核对仓库实际负责数量。质量部门须定期检查,只有与公司要求契合的货物才能入库。仓库管理在物料摆放上须具备一定的有序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通风、防潮以及防爆等工作,针对物料领用制定完善的审批制度,避免领取的随意性,同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仓库。财会部门需要对物料盘点进行监管,注意物料在生产环节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度,降低报废率。
再次,出于减少存货积压的目的,须构建互动机制与及时反馈机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应以销售计划为重要生产指引方向,引导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在资金流管理过程中,销售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经营流出资金需利用这一环节完成贷款回收和弥补,以保证经营资金流出和流入维持平衡,促使经营活动可持续运转。
最后,结合客户对企业的实际贡献程度,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以此形成更科学的客户评价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等级的客户,须设置不同的信用额度和还款期限,并安排专人负责催收工作。而对于逾期应收款,应联合销售业务人员与法务部专员及时开展催收工作。针对销售工作人员应制定健全的奖惩激励制度,促使业务员积极开展跟踪催收工作。
中小制造企业应设置资金预算模式,同时购买更具针对性的ERP 管理软件,实现对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实时监控,日常维护基础数据,覆盖生产、供销不同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资金控制,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确保资金管理的集中性与统一性。
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须串联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制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应从企业整体经营活动出发,不能局限在资金流上,须提高对信息流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流和物流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须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效果,确保信息流的通畅性,从而推动资金流及物流的快速流动。还要应用合理的营销模式,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完善会计和相关信息报告负责制度[6]。
中小制造企业要想实现蓬勃发展,需要以资金作为根本保障,资金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还贯通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文章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资金流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改善策略,旨在使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管控,确保企业实现持续性经营。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纸面利润,要将目光放长远,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