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陈建银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阅读实践。单一的阅读指向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味蕾”,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因此,提高群文阅读的实效性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建构群文“阅读链”,建立群文阅读体系,让“建构”走向“统整”,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发现”者,成为阅读的“个性解读”者。
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内容庞杂、体系多支、阅读环境丰富多彩,决定了“阅读链”构成的必要性。
何为“阅读链”?最早的用“生物链”的内涵解读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索链关系给予了我们启示,群文“阅读链”联结关系的主体是什么?群文阅读媒介的连接与同体文本共同特质,两者之间形成的链锁关系,将构成群文“阅读链”。基于群文“阅读链”的内涵,群文“阅读链”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群文内容虽然丰富多彩,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价值思想更是林林总总,但师生一定要根据“议题”,对文本进行合理整合与取舍,选取具有关联性的一组文章或一系列文本,形成同主题、同作者或同题材的一系列“链条”,让学生在链条主线的指引下,能够通过系列阅读对比、归纳、总结出同体文本的共同特征,掌握范式阅读技巧。
阅读不止于语文阅读,而应该是宽泛的。阅读应该是由语文课堂延伸出去的精神饕餮盛宴。因此,选取学科融合类的阅读链尤为重要。统编版教材广泛的阅读题材也为类似学科文本的阅读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如学习说明题材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阅读相链接;学习景点类题材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地理阅读相链接……这是跨学科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要发掘文本的特质,链接学科的能力是阅读链有效形成的基础,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仍然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发掘教材资源、建构课内课外的“阅读链”是打通群文阅读、提高阅读实效的必经之路。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必须找准两者之间的关联点,立足教材、拓展延伸是形成“阅读链”的最佳技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主题意识,引导学生由文本走向大阅读。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教师串联好这个链条,在链条上串联好学生阅读的文本,供学生一一鉴赏,认真对比揣摩、细细品尝,找出文本的差异性,让学生最终找到文本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最终开展有效的阅读。
虽然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形式被大家广泛推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课堂的影响,加上群文阅读开展的难度偏大、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对缺乏,群文阅读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虽然表面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旧处于中低水平,阅读理解的题目梯形设计再次反映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群文“阅读链”的提出,让教师阅读教学不再茫然无措,让学生的阅读拓展不再无路可循,建构群文“阅读链”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作为主角的个体解读,教师往往会针对文本,从文本的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围绕既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目标化的同思维的文本拓展,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师思维的变项折射,学生已然成为教师文本解读的附属品。群文阅读的提出,有效地改变了这种教育现状,群文阅读的多篇、多本的连环阅读,让学生的阅读由单一走向多元;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是提供一种阅读的范例,学生在范例的引导下,由阅读主链的牵引,找出同种文体的差异,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拓宽了“阅读链”状态下的阅读新视野。这样,学生在面对一系列文本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有章可循;有效地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藩篱,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统编版语文教材也倡导群文阅读的阅读方式,其中“活动·探索” 单元的文本阅读就明确要求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此外每个单元还推荐了数篇课外阅读读本,在群文阅读的主线下,“阅读链”的雏形已形成。以同一议题形成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展开集体构建系列文本抑或组块文段。在阅读链的有效牵引下,“1+X”的阅读工程有效建立,主题突出,解读的方向明确,阅读的工程化更加明显。单篇的阅读格局被打破,阅读进入了系列阅读的复杂情境。同时它促进了阅读方式的变革,由经验式阅读转向研究性阅读。
群文“阅读链”的巧妙构成,让群文阅读不再杂乱无章,有了阅读主链的牵引,针对某一议题的某一篇文章,展开有效的阅读指导,师生共同阅读,围绕议题,展开价值讨论,从写作技巧到语言的锤炼、文本内涵的解读,一种议题一种阅读方法,一种文体一种研究方向,一个作者一种写作风格,分类、对比、整合,最终达成共识,构建有效的阅读技巧体系。由一篇到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链已经形成,学生的阅读不再是一种信手拈来地随便浏览,更不是简单的消遣、局限于文字表面的肤浅化阅读,而是进行更广泛的知识获取,以及主动地进行思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样,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师。开展群文阅读不仅要注重阅读时间与阅读量的关系,还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关系,把握与学生阅读参与度的关系,只有选择开放性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灵活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真知体验,并提升教学实效。“阅读链”的阅读主题意识的凸显,更加促进了群文阅读实效性的提升。
1.快速阅读,正确把握阅读量与阅读时间的关系
群文阅读教学面广,阅读量大,当然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教一篇文章时用大量的时间咬文嚼字和带感情地朗读。虽然我们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但在信息暴涨的时代,我们更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多篇文章,就需要快阅读。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默读、略读、浏览、扫读、跳读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告诉我们很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等。课内阅读策略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发展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机会较少,快速阅读不能迅速养成,就需要教师长期地训练学生,只要坚持下去,必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
2.围绕议题,正确引导学生开展与文本的对话
群文阅读在要求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快读,心中有杆秤,才能“称”出阅读的分量,而这杆秤就是议题的选择。在群文阅读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可以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也就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教师可抛出问题:“课题是‘穷人’,你认为渔夫和桑娜真的是穷人吗?说一说你的理解。”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基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有益的。因此,在阅读时,学生围绕同一个议题,也会有多个层次的观点,这样的集思广益,对于阅读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无疑是有引导作用的。话题的讨论即思想的碰撞,在这个空间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中厚积薄发;让学生在速读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自我品位,在方法指导中奠定阅读基础。通过群文阅读,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群文阅读的实施应当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其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的课堂是拓展与方法指导并存的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拓展的“反刍”中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阅读感悟、进一步巩固获得的阅读方法,从而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有能力才能乐于读书。
1.依托必读书目,巧妙链接同体文本
我们每学期都会推荐一系列的必读书目,必读书目的推荐强化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阅读教学的自觉性,一本几百页的图书,读前推荐指导必不可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大大激发;课中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最后强化阅读交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纵深处。教师必须驾驭课堂,站在大语文的视角,从课程开发者的角度,去发掘群文阅读的主线,让学生获得主题阅读的技巧,真正地主动读、喜欢读。
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萧红的作品,选自她的《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作者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喜欢自由的生活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儿时的自由不难,难点就在于怎么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的对自由的渴望,这就需要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引入《呼兰河传》中的相关片段,也可以引入萧红的其他作品,学生从大量的文本中了解到萧红成年后生活的不易和社会的动荡,学生通过各种文本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再理解作者怀念童年的无忧和对自由的渴望也就不难了。同时,这种文本的补充,也很自然地让学生主动去读《呼兰河传》,甚至更多萧红的作品。又如,在教学《九色鹿》这样的神话故事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补充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从而让学生对神话产生兴趣,课后去读相关书籍。
2.立足教材,有效链接课外阅读资源
课堂内的课外阅读拓展是课文内容的迁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难度不会太大,再加上有了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学生的精力投入量显然较足。抓住课堂的这一优势,以传统教学为契机,立足教材,有效进行阅读拓展,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素材,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说理文章,抑或是有关革命情怀的教育,在文字上总能带给学生规范表达的体验,在思想上总能给学生指引方向,抓住教材的特点,发掘主题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前的精细备课、课后的资源探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文本的归纳与筛选,找寻出有价值、有特色的同主题素材,师生共同列出阅读清单,进行群文阅读,最后通过自己的阅读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阅读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如教学《负荆请罪》这样的剧本体裁课文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去读更多的关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剧本体裁的文本,如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在阅读这些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剧本的特点——台词、舞台的双重构成,人物语言的鲜明特征等,最后学生能够自己创作课本剧,有了这样的操作,学生在层层的语言熏陶下,通过操作的训练,最后成为语言创作的能工巧匠。由旁观者变为操作者,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群文阅读也可以是对比阅读、拓展阅读,是由课内书本延伸到课外书本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是一组同作者或者同主题的文章等,阅读方式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进行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的综合分析。不同之处是,群文阅读较以前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阅读的拓展、中心思想的比较等。群文阅读促进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感悟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艺术,扩大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领悟阅读的真谛,从字里行间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都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一作者,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在不同时间段心情的差异,在不同的文本中的反映也不同。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探究文本的写作背景,分化出不同文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一题材的文本,由于作者写作风格的差异,反映在文本中也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引中要有拓展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的同类文本以及写作背景,在一步步的探寻中厘清思路,绘出不同的分支,静下心来补充不同的内容。关于思维导图的基本分支,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寻,为基本的范式思维提供模板,让学生有章可循,从而在接下来的不同文本的探索中得心应手。
当然,这种拓展与融合不是盲目地追求量的增加,也不是杂乱无章的糅合,而是一种分类统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表达主题相同的作品整合;可以将描写同样事物的作品整合;可以将写作方法相同的作品整合;可以将同一地域的作品进行整合阅读,甚至是同一流派的作品进行整合;或将同一作者不同年代的作品进行整合。如教学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以“寓言故事中的‘对比’”为主题,以“寓言整合,群文阅读”为策略进行指导,出示三则寓言《狐狸和葡萄》《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上全面开放,在学习“对比”的基础上细化读书要求,也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重新梳理寓言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找到哲理,会分析问题,从故事中明理。整个教学中最后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写寓言故事,会运用“对比”的方法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寓言故事。最后用思维导图,以寓言为主线,分化出寓言主角、寓言构成、寓言道理、外国寓言与中国古代寓言等分支,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寓言的全貌进行深刻的了解,在思维导图作品的展示交流环节,学生抓住了寓言主线,进行深刻细致地解析,让大家受益匪浅。
有了群文阅读的广泛组织,有了一线实践探索的主题提炼,有了价值主题群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群文阅读作为阅读的主力军,学生对其就不会再陌生。在群文这条“阅读链”的牵引下,师生通过对比阅读、比较阅读、分析阅读等一系列手段,建构“链条式”的主题阅读线,从而掌握主题阅读的技巧,增强主题阅读的能力。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再现,让学生的思维差异性在阅读中得以再现,通过系列的枝条展现群文阅读的成果,展示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链”的实践探究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深入课堂、走近学生,让群文“阅读链”实实在在地形成体系,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一种范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真切切地受益。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群文“阅读链”的研究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