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超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太仓 215400)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人才储备正在大幅度增加,尤其以数理化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人才队伍迅速扩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处于一种有待提升的状态,一些学校和教师持续加大专业教学的力度,对于课程思政却呈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过硬,可是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方位融入课堂,在不同的时间段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培养,对于建立健全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几乎每天都是在学校度过,丰富的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接受思政知识.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后,学生可以隐性地接受思政知识,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成长.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理论,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用.课程思政进入课堂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这样不仅构建了多元化的课堂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高水平、更丰富的思政知识.教师培养学生思政,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还能将正确的思政观念传播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更好地建立高效的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课堂.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我们既要培养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又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综合型或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趋势.学好思政课,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受益,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可以受益.课程思政对于我国未来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使得教师更多地注重理论培养,疏于思想品德教学.保守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对于思政课更是无暇多顾.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教学内容和工具得到了更新,但是大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管控力度不够也是一大问题,在学校中,一些教师下课就会离开,并不会在班级过多停留,这也导致学生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有的学校为了追求文化课的质量,甚至会缩短思政课时间,在应对考试时才会组织学生大规模学习.因此即使教师想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也有些力不从心.
在受教育主体学生的眼里,思政课更像是一种附属品,许多学生只是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于思政课并不会花费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这导致学生只有知识,但是缺少最基本的素质.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关注不足,不仅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导,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认识也不到位.课程思政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素质的培养,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关注思政,但是主流专业知识的冲击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判断力.
近几年,课程思政在各大学校的教学改革中都是一个高频词,我们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也在向学生传播道德思想,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在当前政策的引导下,我们不难看出,课程思政就是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从“才”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在注重学生技能理论培养的同时,强调学生的素质建设,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不仅能够以自身技术来维持生活,还能够拥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因此学校加强课程思政刻不容缓,学校应该教导学生有爱国情怀,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重视课程思政,并不是只让学生上思政课,而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观念与心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校方要对学生强调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等理想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融入学生的课堂中.
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思政课程融入课堂时,要显隐结合.教师应该先明确正确的方式方法,对教材熟知,在教材中找出思政元素并将其精炼,为自己所用,安排相关内容讲解给学生.例如,文化课教材中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算,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庄子的“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极限思想也比欧洲早很多年.这些中国古代大家的故事与成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将其分析、概括和总结,将其中的数学思想与古代人民探索知识的精神传播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除此之外,课程思政还应该科学创新,教师可以将历史上的一些数学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思索中取得进步,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走进课堂,在思考中寻求新的方法,以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以新的问题推动新的思维.在学生解出难题后,教师再告诉他们,数学史上的数学家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难题探索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课程思政要立体多元,教师将社会与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在困惑中思考,在适当时可以引出阿基米德计算几何体的故事,教导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应该保持这种不断探索的勇气.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挖掘新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化为己用,将道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在这种受德于教、受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下,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道德素养,这才是良性的课程思政.这样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切合伟大复兴梦,为祖国源源不断地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
学生在面对课程思政时,首先要明白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课程观念.它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型教学理念.学生在课程思政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由于之前的课程思政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人文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学生不能只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观念逐渐完善,争取做到最好,将自己变成一个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方式是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也乐于接受.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中职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教师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能动性显得至关重要.数学史能够直观地反映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教师将数学史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对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笔者所带的班级是旅游班,学生的动手以及阅读表达能力较强,将数学史融入课程思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升.在新授课中笔者尝试借助数学史,从课后反馈来看课堂的活跃度明显增加了不少.
例如,在教学“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将班级分成两部分,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其中任务一是通过网络、书籍查询数系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是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复数的发展历程,并制作PPT 进行展示和讲述.学生通过一些数学史上的小故事,以及数学史上的名人简介,来讲述数的发展历程.这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数学史的渗透教育学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在当前形势下,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合作、讨论中获取知识是一大趋势.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体现“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讨论主题的方向,并适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教师亟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师要将“教学做合一”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实践.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这节内容时,我们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问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学案里分层次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逐渐分解问题.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问题,其他小组对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实时互动的形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在这种“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的,不是被动接受,这样会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的效率更高.教师可借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做人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不能太计较个人得失,应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体现教育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的实用性,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数学无用,主要是没有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将问题生活化或者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中,会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再是空洞、乏味的内容,课堂教学效率会有所提高.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段函数,教师提出实际问题“某城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 千米以内(含3 千米)收8 元,超过3 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1.4 元.求应收车费Y(元)与出租车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学生也能认识到数学不再是乏味的,能主动学习.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使中职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强对学习的兴趣,乐于学习数学.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问题,数学为生活服务.
我国加入WTO 以来,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GDP的世界占比迅速提高,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即便在2021年,我国的经济也没有停滞,而是以较小幅度增长.教师可将我国的GDP 增长情况绘制成函数图像,将其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中.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我们在教学增函数、减函数概念时,可以以GDP 增长情况绘制的函数图像为基础创设情境,生成增函数、减函数模型.教师在单调性教学中,可以以我国的经济为背景,展现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分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力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能够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内容,并恰如其分地与所教内容进行融合,这很考验教师的能力.在融合教育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方面忌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融入的思政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超出认知范围,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忌搬,思想政治的内容不宜采用“拿来主义”,教师需要对其适当加工,在与教学内容融合时要巧妙,在引入、过渡转换时要合理合适,这样才能发挥课程思政与中职数学的融合,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课程思政要以生活实践为根基,找准切入点.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有意识地让学生摒弃读书无用的思想.对思想政治的渗透,教师找准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课中讲述阶段、课后巩固阶段渗透思政内容,课前思政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中思政能够有效突破重难点,课后思政能够达到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
思想政治不仅仅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更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做事应该先立德.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将思政融入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品德,这对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