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荣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中心小学,甘肃 白银 730700)
从实际来说,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仍然缺乏新意.部分课堂呈现出枯燥、无趣的状态,且多数数学教师并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省.学生长期处于这一枯燥的数学课堂之中难免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以上现状进行反思,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这种对数学由内而外的喜欢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呈现出较为活泼的状态,这是决定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处.因此,本文接下来就对如何将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阐述相应学科知识的细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点以及相关教学内容,更加需要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学略略以及相关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带领全体小学生感受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无限魅力与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趣味游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融入趣味化游戏教学环境之中,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的前提之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形成较为全面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趣味游戏教学模式,以便深层次推进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小学数学教学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与复杂的社会需求没有过多的关联.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体现更多的是对数学科目纯粹的热爱,或者是因为“不想落后于其他学生”而对数学产生兴致,或是“想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完成数学作业”而喜欢上数学,或是“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班集体争光”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热爱.以上所谈及的形式各异的“学习兴趣”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它们都是一种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促使学生“由内及外”自发地学习数学.一般来说,教师需要“由外及内”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先以外部的奖励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具体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为了“想要得到奖励与赞扬而学习数学”的外部动机转化为“由衷喜欢数学”的内部动机.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他们就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奥妙.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抽象逻辑能力等会日渐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趣味教学法相较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传统教学方法大都是采用机械的“讲解”“展示”“做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具有提示性的教学,这是一种公式化的、没有生气的教学模式,既无法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数学问题,又难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更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动机,这是一种保守到毫无创新点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长期采用这种毫无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方式,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仅有的那点活泼之气也会消失殆尽,这类数学课堂毫无疑问是非常失败的.从另一角度分析,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正处于头脑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绝大多数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小学生渴望学习学科知识,渴望接触新鲜的教学内容.教师则需要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将趣味游戏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之中,进一步凸显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整体价值以及实际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寻求变化,不能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状态,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来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生喜爱具有新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趣味化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法使学生高度参与学习讨论,能够使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使教学目标能够如期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学生长期受到趣味化数学教学课堂熏陶,其数学成绩以及数学素养将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态势,会不断得到提升.
从“新课标”这一名称就可以看出,它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数学知识的基础性以及普及性等特征展现出来,让小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基本技能.其次,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地展现出数学价值,能够使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日渐发展.最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就必须要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参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标准,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开展趣味教学.
教师可以直接选取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小故事,与典型例题进行紧密对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常见的各种事物以及相关情景,思考具体的学科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数学课本中,学生会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则,课本中就举了大量的计算例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重复练习达到掌握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则.即使学生通过做大量的例题能够掌握这一法则,但是由于这种练习方式不仅枯燥还十分机械,这对于容易分心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长期处在这种以机械训练为主的数学课堂中自然会对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在讲解这一类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引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是充满兴趣的,所以通过引用生活中小故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趣味性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故事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你有12 根棒棒糖,你送给了朋友7 根,你还剩几根? 你有18 颗小星星,其他的小朋友有10 颗,你比其他的小朋友多多少颗小星星? 像这种具有故事性的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在数学世界尽情探索的欲望.并且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课,能够跟着教师思路一起去计算数学问题,对数学应用能力亦能够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
小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科知识方面的理解问题.部分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并未发展至完全阶段,无法快速理解深奥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在此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一部分复杂学科知识点转化为具象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将头脑思维之中的抽象理念转化为较为具体的物体,以便帮助学生从其他角度、其他方面巧妙、灵活地理解相应学科知识,学习多元化教学内容.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认识、辨别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例如,教师要让小学生认识和辨别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征与差异,并在认识这两类规则图形的基础上能够将这两类图形的基本特征归纳出来.但如果教师只是介绍这两类图形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模型展示给学生,例如长方体的书本、正方体的魔方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触摸此类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能够形成一种直观的、具体的基本图形印象与知识,且他们在观察、触摸、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自行归纳出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这样他们以后再遇到这两类图形就能够将其自动纳入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之中.教师通过事物模型的展示,能够让数学课堂富有生动性的同时具有趣味性.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相应教学设备已经逐渐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之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影响,也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多媒体技术,收集教学材料、资源,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课件,或者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广泛学习数字运算定律以及具体学科知识.小学生易被绚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好看的图画等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以上特征,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地运用以上元素进行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在考虑到学情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联的图像等,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与魅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热情.众所周知,多媒体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一大产物,是积极响应时代需求的一大技术成果.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我国教育教学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对于丰富课堂内容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教师需要合理研究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以及学习需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的教学导向,立足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为根本教学目标,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综合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将趣味游戏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增添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都好奇的阶段,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足够有趣,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动被吸引过去.一旦教学内容没有亮点,那么学生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的事物上去.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否则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在摸清学生的喜爱厌恶之后,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如教师要讲解十以内的加减运算法则时,就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我有一颗糖,小明又送了我两颗糖,那么我现在有几颗糖?”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以及具体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灵活选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学科知识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逐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之中学习个性化学科知识点,在帮助学生灵活理解基础学科知识的前提之下,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科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教师也可以将情境教学方法与趣味游戏教学法进行深层次融合,以便快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学科课堂的全新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在设置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场景进行问题的创设,达到让学生具备活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重要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元、角、分”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等价转换这一数学知识的,所以学生会出现难以理解等价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而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以上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学所要用到的硬币,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的硬币面值不能一样,然后教师扮演售货店铺老板,学生扮演购物者.在规定好所售物品的单价之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谁最先凑够一块五,就可以将这支铅笔买走.学生就会在小组讨论中对等价问题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使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等价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具有转换货币面值的能力,也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购买商品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利用一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发展都是非常之重要的.
总而言之,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相较于传统灌输式数学课堂,具有压倒性优势.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趣味性教学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自身数学课堂中切实实践.笔者看到这一发展态势,对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可以让人们对其有一个全面认知,并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起到一定警示效果.数学课堂趣味化是时代发展所趋,必须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践行.希望本文对趣味性教学法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的深入剖析,能够为广大教育者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