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雄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675000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主要是由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以及肺血管疾病所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1],可导致生理功能及代谢平衡的紊乱,多伴有缺氧、CO2潴留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目前,临床多以通气治疗作为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以此保证其通气量,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状态[2],其中以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与无创呼吸机最为常见,前者可通过高流量湿化给氧保持患者肺泡的湿润度,同时增强其气体交换作用[3];而后者则可利用双水平气道正压迅速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具有显著的短期疗效[4]。因此,为了探究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本文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对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与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与探究,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7.52±3.68)岁,病程1~6d,平均病程(4.15±0.52)d;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4.8±3.5)岁,病程1~7d,平均病程(4.22±0.56)d。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呼吸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病例资料齐全;(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多脏器衰竭的患者;(2)对通气仪器存在禁忌证的患者;(3)动脉血氧分压<45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4)存在器官功能障碍需启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其吸气相压力及呼气相压力进行适当调节,保证患者潮气量达到7~10ml/kg,而氧饱和度达到 93%及以上,每次治疗1h以上,每日共使用8h,至少使用2d。若患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无创呼吸机支持,当呼气相压力达到4cmH2O(1cmH2O=0.098kPa)、吸气相压力达到8cmH2O时,可转为常规鼻导管吸氧(3L/min),若病情加重,则需行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进行治疗,在经口鼻进行高流量湿化吸氧,流量为60L/min,吸氧浓度为100%,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同时通过设备进行持续湿化,速度为4~6ml/h,不可超过10ml/h,每日需维持在5h以上,至少使用2d。若患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流量及氧浓度,当流量≤40L/min、氧浓度≤40%时,可转为常规鼻导管吸氧(3L/min),若病情加重,则需行气管插管。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状态:包括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阻力(RAW)、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plat)。(3)对比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包括好转率(通气指标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以及气管切开率。(4)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两组治疗前后氧合状态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氧合状态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O2、PaO2/FiO2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氧合状态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RAW、Pplat指标明显下降,Cst指标显著上升(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对比
2.3 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对比 两组病情好转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对比[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呼吸衰竭是急诊中较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该病的治疗关键往往在于缺氧情况的及时纠正,除了去除病因外,还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通气方式进行治疗[5-7],目前,以高流量吸氧湿化仪治疗与无创呼吸机治疗此类方案最为常见。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可通过正压通气增加呼吸末正压及呼吸末容积,以此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减少其呼吸做功,从而促进其氧交换作用的有效改善[8]。但据大量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治疗对患者气管插管率及预后情况的改善并无显著临床效果[9-11]。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也可有效增加呼吸末正压与呼吸末容积,该方式可将湿化加温的氧气通过加热的单回路管道进行供应,并对患者上气道进行冲刷,以减少其生理无效腔,维持气道正压的持续产生,同时利用湿化作用减少气道的分泌物[12],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且具有无创、舒适度高等应用优势,相较于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该方式更适于临床的长期应用[13]。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氧合状态、呼吸力学指标及病情好转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以上两种方式对呼吸衰竭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明显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与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效果,其整体疗效较为相似,但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的耐受度及舒适度明显优于无创呼吸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