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旺录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技能。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由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数学的时间相对较短,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学生很难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也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厌倦。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意识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很多学生会带着消极态度进行数学学习。而在课外,学生也不会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虽说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任务,但这种计算能力并不完全代表数学。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讲授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反而会局限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1]。
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那么在课外,学生就能够主动训练自身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有着爱玩的天性,在课下很难自主练习自己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只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进行计算练习,很难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中,计算作为一项理解程度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想有效启发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先为学生创建优质的计算情境。
例如,在教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内容转变成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法。如,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这样的画面:一个笼子里有4只小白兔,再放进5只小白兔,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们能够轻松回答出4+5=9只。这样的情境教学,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却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直观理解数学计算内容,进而为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做好铺垫。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学生变成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进而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以《6~10的认知和加减法》为例,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数学体验,可以将课前导入的问题转移到课堂上,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进行数学计算,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以“共有9个梨,吃掉3个,还剩几个梨”为例,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9个梨,然后将其中的3个分给学生吃掉,再让学生检查讲台上还有几个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还可以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教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9-3=6”的数学计算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性,教师可以创建趣味性的计算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计算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乘法口诀的印象,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内容:当所有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诀接龙的游戏,教师先作为第一棒进行询问:“九九乘法表,三五得几?”下一位学生则需要回答正确的答案:“三五十五”。接着,这位学生再进行询问“九九乘法表,四七得几?”以此类推,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游戏当中。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数学计算游戏,不仅能够使数学课堂变得新颖有趣,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知和掌握。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完成对抽象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因为学生刚接触“+”“-”符号,所以对数字的加减法很难理解。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准备若干的小木棒,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摆出1根小木棒,再加入2根小木棒,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的含义,这时,学生将木棒放在一起,得出最终的数量。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间的加、减运算知识。
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课程中,教师创建生活实践类的作业内容,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机会,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布置实践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进而实现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和理解,布置这样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超市购物,并在家长的引导下认识商品的标签和价格,并能够计算出花费的金额。这样的作业内容是最为经典的计算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布置作业后,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对此次实践作业给予支持和配合,进而达到小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通过开展相应的数学竞赛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课上的教学时间很难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教师要扩展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学竞赛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竞争性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水平。同时,教师在设计竞赛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缺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竞赛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能力提升。
例如,在学完《表内乘法》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设计相应的竞赛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告知竞赛时间,给学生3~5天的准备时间。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计算练习,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运算技巧,从而助力学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当比赛结束,教师会发觉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能够延续这样的学习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教育中做到鼓舞、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喜悦,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式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计算题目,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自我计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练习模式,将练习题目变得少而精。同时,在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也不要催促学生,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在教授《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分成A、B、C三组:A组是基础题型,可以是一些基础的乘法运算练习,以巩固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情况;B组是应用题型,可以是一些基础的乘法应用练习,以加强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能力;C组是拓展题型,可以是一些较难的乘法探究练习,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这不仅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得到相应的能力提升[2]。
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还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快又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5~10分钟的口算练习,并采用多样式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口算练习的参与热情,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其次,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应运用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
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计算题目,然后,让学生观看题目直接作答。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让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判断他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设计这样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多种感官结合起来,进而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和速度。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形式进行口算抢答练习,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学生到讲台中央,然后,教师写出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快速抢答,回答正确积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数量又多又准确。这样的抢答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和团队荣誉感,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练习中,教师发现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审题不认真。其归根结底就是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时,由于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学生将48×5÷48×5=25错算成(48×5)÷(48×5)=1。由此可见,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计算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数学学习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实践的过程,出现错误在所难免。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刚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很容易遗忘。例如,在加法进位时加了1,但在计算结果时却忘记加1。同样,做减法退位时,又会忘记退位。特别是连续加法或者连续减法,总是遗忘或漏写。这些问题都与学生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授时,应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出错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授。另外,教师也要因人、因题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目,教师要进行集中的讲解,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经常出错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教学进行长久的练习和培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确保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学计算内容的学习乐趣,并能够将数学计算带到实践生活中,进而完成对小学生的数学启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