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从理论知识的教授转变为了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提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其当作重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探究、思考。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普遍存在错题较为严重的现象。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以下进行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为教师进行错题原因矫正提供保障。
1.未重视错题
上述提到了错题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师未将其重视起来,认为数学教学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国有句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因而错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什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重点放在了自身教学上,并未重视错题辅导,导致学生未将错题重视起来,且再次遇到相关题型时仍然无法顺利解决[1]。
2.教学方式有误
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便可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就目前情况而言,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有误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未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使得学生对知识记忆不深,时常出现混淆现象;教师提出的解题过程与例题方法有一致的要求,使得学生思维固化,遇到创新性习题时无法找到正确思路,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1.数学基础薄弱
数学基础是学生解题的根本。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是牢固的,那么其在解题过程中就可快速理解题目,找到关键信息,基于关键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题,从而提高解题准确性。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解题错误现象,是因为其数学基础较为薄弱[2]。例如,小学生常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无法正确理解题目中的词语,使得其做题时常出现错误。
2.不良学习习惯
不良学习习惯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错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审题不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抓取,需明确问题,并采用有效手段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思考前面学过的知识哪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找到正确解题思路。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普遍存在审题不认真的问题。
错题集简单来说就是将做错的题目进行抄写、整理,并在一旁写出错题原因、正确解答方法及思路。通过反复翻看错题集,学生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从而降低问题错误现象。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错题集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正视错题现象。所以,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错因矫正过程中,教师需将错题集的建立重视起来[3]。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用适合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为其正确认识错题、提高解题正确率提供保障。首先,教师需明确建立错题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并树立建立错题集的意识。其次,教师需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为其进行错题集建立提供保障。再次,教师需将常见的错题集整理方法进行教授,为学生自主进行错题整理提供保障。最后,教师需时刻提醒学生进行错题记录,并定期进行错题集检查,从而使学生重视错题记录,使错题可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错题集的建立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进行分类整理。这一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对错题进行划分。学生可以按照错题原因进行分类,也可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倘若是按照错题原因分类的,便须在题目栏中写出如下字样“概念模糊错题”“算错的错题”“粗心大意导致的错题”等;倘若是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的,便需在题目栏中写出如下字样“图形类错题”“计算类错题”等。通过分类整理这一方式,可为学生后续查找复习提供便利,也可实现错题集优化。②采用适合方法进行记录。即在记录错题时,不仅要将错题进行摘抄,还需记录自身思路、错题原因、正确方法。如此,便可使学生通过错题集明确自己的思维障碍,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题目解决奠定良好基础。③做好补充工作。错题集建立还需依托于补充。即学生根据错题进行资料查找、整理、解答,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建立错题集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错题,明确自身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避免后续解题过程中栽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根本,是学生矫正解决问题错因的有效路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入手点,采用适合手段进行引导[4]。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来看,教师需将以下几点当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入手点:①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审题是解题的根本,只有学生掌握审题方法、认真审题,才可找到题目中的重点信息、理解题目含义,从而根据重点信息与问题的联系进行解题。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方面,教师可将如下方法利用起来:呈现一道题目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题目中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之间有没有联系?重点信息是什么?题目是什么?涉及哪些知识点?应该怎么解答?只有一种方法吗?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画图这一方式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审题后立即画图的良好习惯。②充分利用草稿纸。数学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利用草稿纸进行计算、知识梳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充分利用草稿纸进行条件梳理、计算,降低解题的错误率。③认真计算。计算也是学生出现解决问题错误的根本原因,而想要使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得以提升,教师就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认真计算。而在完成计算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教师还可从课堂教学入手,将预习、复习、作业完成等环节当作根本,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从而为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的解题效率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夯实基础知识当作根本,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时,教师便可将基础知识的教授重视起来。因为,公倍数和公因数有着一定联系,概念极易混淆。为确保学生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问题的正确率提升,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将现代化手段利用起来,通过动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概念后,教师可呈现如下题目:50以内的、含有质因数2的数字有哪些?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最大公约数呢?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达到活跃状态,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使其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而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便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结合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可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可矫正解决问题错因,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做到结合生活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便可根据其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提出一些问题。如,爸爸为小米做了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0.6m,宽0.4m,高30cm,为了使鱼缸更牢固,打算把每条棱都安上铝合金条,请你帮爸爸算一算,至少需要多长的铝合金条?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3cm、高是4cm,求正方体的棱长。为确保学生可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可将相应模型利用起来,使原本抽象难懂的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连,为学生解题提供保障。由此可见,结合生活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率,可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保障。
通过分析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较多开放性问题,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这些问题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解题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便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开放性习题,并将其呈现于学生面前:电影院即将上映两部电影,分别为a和b,b的电影票现有数量为a的3/4,请问a的电影票有多少张?与常见的问题不同,这一问题并未给出具体数值,学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结合补充条件进行计算,所以学生的解题思路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训练、拓宽。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呈现如下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在学生得出一个答案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有这个解题方法吗?谁还有别的思路吗?”而在学生举手回答完后,教师可以给予鼓励,便可使学生形成一题多解可得到教师鼓励的意识,进而为其解题思路扩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解题策略的教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解决问题的错误率,为学生接下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保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解题策略的教授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需知晓,这部分习题较为抽象,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解题,很有可能出现思考不全面或思考错误的问题,导致问题解决情况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对画图这一策略进行教授。因为图像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几何问题多与图像有关。所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画图,可将文字内容转变为图形内容,为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信息进行解题提供保障。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破了,以修理时配上的玻璃面积是多少的解决为例,教师可在呈现题目后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画图,为其解题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通过对解题策略进行教授可矫正解决问题的错误现象,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错题虽然是小学生常见的问题,但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引导,使其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建立错题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夯实基础知识、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多样化思维、对解题策略进行教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探究、思考,采用适合手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并为提升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