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伟
近年来,伴随着新时代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重新成为影视创作的高地,涌现出了一批聚焦历史,展现时代风貌、思想内涵深刻、主题鲜明的主旋律影视剧,引发全民热议,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市场认可。上映40天,突破56亿元票房的《长津湖》,成功锁定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头衔,与同属主旋律电影的《战狼2》占据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前两位,彰显出主旋律电影强大的商业潜力和影响力。①数据来源猫眼票房专业版[EB/OL].(2021-11-09)https://piaofang.maoyan.com/dashboard/movie.《觉醒年代》《山海情》《在一起》《功勋》等电视剧集中发力,通过网台媒介的双向联动,掀起主旋律电视剧叫好又叫座的观剧热潮。而《浴血无名川》《排爆手》《扫黑英雄》等主旋律网络电影实现院网互相补充,形成了线上线下多点覆盖的规模化排播。从传统院线、电视台到新兴网络媒介的全方位生产,使2021年成为中国主旋律影视剧大年。同时,主旋律也与网络剧形成合谋,创作出一批主旋律题材或具有主旋律色彩的网络剧文本,构筑起2021年网络视听的新形态,为主旋律影视剧矩阵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主旋律与网络剧间的相互寻道释放出强烈的谋变信号,表层看属时代境遇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是主流价值观传达的必要趋势,深层观则是市场和观众的共同选择。本文结合相关作品,重点探讨主旋律网络剧这一新形态的话语范式和价值取向,以期为后续的内容生产、话语表达、价值观传递等提供借鉴性思路。
作为一个深具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命题,自1987年的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将“主旋律”从音乐术语引申为官方文艺理念以来[1],主旋律就一直是中国影视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之一,并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成为一种民族特色。学者周安华在把握主旋律关键空间和边界的基础上提出:“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深刻的人民性的表征,是一种当代性的价值选择,是一种熔铸着大众意志与意趣,饱含现实生活内容与真情实感的创作。[2]
在互联网语境下,新媒介与技术的蓬勃发展及以青年为主体的广阔受众市场促使网络剧向主旋律领域发起进军。作为当前网络视听中甫一兴起的特殊类型,主旋律网络剧简单而言就是主旋律与网络剧的结合,但又不单单是主旋律内容与网络剧形式的叠加。目前学界关于它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上述主旋律的范围及主旋律电视剧的界定中获得重要参考。“主旋律电视剧是具有主旋律色彩的、能够反映特定时代、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民美好风貌的电视剧作品。”[3]基于此,推及到主旋律网络剧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厘清。广义上可将一切弘扬真善美、体现时代正能量的网络剧划归到这一范畴之中,狭义上则指以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弘扬主流文化、时代精神及向上向善正能量的网络剧作品。综观2021年国产主旋律网络剧的播映现状,暂可将其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国家参与指导或直接命题,面向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进程或时代楷模而进行创作的献礼式网络剧,如《约定》《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文秀》等;另外一种是网络视听平台在网络自制剧创作上主动向主旋律内容靠拢,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多元杂糅式网络剧,如《启航:当风起时》《我的时代,你的时代》《你好,火焰蓝》等。后者多包含爱情、职场、励志、竞技等元素,属“青春+”题材的延伸,从某种程度上也展现出头部网络视频平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大局意识,但二者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比重上有所权衡。前者明显比后者的主旋律色彩浓重,而后者比前者具备更多的网生特质。
主旋律网络剧的出现绝非偶然。首先,与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增势迅猛密切相关。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仅三年时间,网络视听用户的规模从2018年的7.11亿增长到了2021年的9.44亿,泛网络视听领域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占据网络视频主导地位的网络剧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2020年的上新数量依然高达310部,较2019年提高12.7%。[4]可见,网络剧已成为国产剧集市场不容小觑的视听力量。《2021网络视听平台主流价值传播力研究报告》中显示主旋律作品的播放量呈逐年高速增长的态势,网络平台已成为青年用户视听消费的“主要场景”和“主流媒体”,网络视听节目成为新主流传播的重要载体。[5]如此庞大的用户和市场规模,必定会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抢占视听传播空间的进路;其次,与国家的政策导向、监管和资本倾斜密切相关。为庆祝建党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广电总局提前谋划,重点部署与引导主旋律的剧作方向、治理影视行业市场体系、强化网络视听行业管理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设立重大题材网络影视剧项目库、推出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等举措都让主旋律成为题材创新的富矿,担负起文艺书写现实和历史的责任担当;最后,与网络视听平台抢位升级、服务规划密切相关。随着视频平台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拉新空间的逐渐萎缩,转而向用户黏性和会员持续付费发力。
在国家的倡导扶持和主旋律用亮眼成绩证明了自身商业价值的当下,各大平台纷纷开启向主旋律倾斜的剧集战略,除网台联动播映爆款主旋律影视剧拉新留存外,还依托平台的自制能力进行开发生产,享受政策和题材红利,甚至在未来的服务规划中进一步确认。如腾讯视频表示将重点布局主旋律、现实主义、青春情感等领域,而爱奇艺则储备了《警察荣誉》《狂飙》等30多部主旋律题材网络剧。“不管是基于平台责任,还是从行业趋势、用户洞察来看,主旋律剧集都是内容市场主流中的主流,也是重要的价值高地。”[6]因此,主旋律网络剧可以说是多方合力的大势所趋,符合市场的选择和观众集体心理的潜在需求,也开辟了主旋律题材多渠道、多元化传播的新形态。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源自一种习得的生活方式。[7]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急剧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社会主力群体尤其是长期浸润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新时代年轻人,形成了与传统相异的青年亚文化和现代性审美实践与认知。主旋律网络剧在吸收和借鉴优秀主旋律电视剧和精品网络剧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表达视角和话语策略搭建起新主旋律美学,逐步探索出以现时话语、民本话语、青年语态为表征的符合自身生产与传播的话语范式,呈现出一种政治娱乐化和现实趣味化的年轻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顺畅表达的重要砝码,丰富了主旋律表达的话语体系和路径。
主旋律网络剧没有扎堆进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而是另辟蹊径,更多地着眼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国家发展战略,更多关注当下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精神风貌,以现时话语描摹时代气质,书写属于国人的精彩故事和当代青年的青春华章。乡村振兴主题剧《在希望的田野上》、扶贫楷模剧《黄文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剧《约定》等皆从现代、现实、现状出发,注重生活真实,展示社会变迁,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新时代发展图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原生态的乡土中国,以铜江市白果村这一贫困山村为切口,掀开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国实践”。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直接带来了真实性、接地气的影像表达,该剧没有粉饰太平,也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的尖锐。开篇即是教学楼烂尾,孩子在工地上读书的揪心事实,教育局副局长不是想着解决烂尾楼的问题,而是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联合警察给发帖者张楠施压,并“官方绑架”;村民在村支书的动员下在荒地上种树苗妄图骗取国家补贴;张楠母亲生病需要钱动手术借遍亲戚却遭遇冷脸等情节,都将人性阴暗、人情冷漠撕裂开来进行直观的呈现,极具戏剧张力,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铺垫好了矛盾前奏。在驻村工作队贫困户认定过程中,村民瞒报造假未被评上后,恼羞成怒地将牛粪甩到张楠脸上、公职人员拒绝赡养老人、为争水打到头破血流等强冲突的情节矛盾更是呈现了乡土中国的积苛沉敝和开展工作的艰难,揭示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代表新时代思想和建设力量的驻村工作队员,从解决白果村樱桃树种植、修路、吃水、留守儿童教育等现实问题出发,步步摸索,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驾齐驱,尤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以智启民,开展成人教育,扶心扶志,最终形成了勤劳互助、集体自觉、奋发向上的乡村新风尚。该剧同时聚焦教育体制改革、教师轮岗制这一社会热议话题,回应时代关切,并借剧集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另外,演员质朴生动的表演和原生态的贵州本土方言也为作品的真实性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说,《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贫困乡村的点滴持续向好的发展变化,让观众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驻村工作队的艰辛历程和坚定信念诠释了当代新青年投身故乡建设的家国情怀,具备一定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示范性地将政治话语与青年话语、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与风土人情加以融合,展现出网络剧彰显主流价值观的“载道”可能性。
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真实性和代入感的还有向脱贫攻坚楷模致敬的《黄文秀》,剧集采用半纪录式手法,通过手持摄影、跟拍、主观视点等展现出黄文秀在百坭村的扶贫事迹,平实却深刻地传递出黄文秀在脱贫战场上无畏前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直观的价值导向。
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共鸣。网络剧情节与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合,能够促进用户对内容的情感认同和消费热情。现时话语下接地气的日常化叙事,人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真实性的细节刻画使得作品内容和观众内心的“预置结构”产生了化学反应,进而实现审美视域的突破和审美经验的重构。
与以往主旋律作品惯常采用的宏大叙事、史诗风格和“伟光正”人物形象塑造不同,近年来的主旋律作品开始向普通民众靠近,注重细节和个体,完成向“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风格、内涵转变,主旋律网络剧亦是如此。不论是呈现乡土中国还是城市风貌,变化是2021年国产主旋律网络剧不变的主题,而社会的变迁、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形象的提升等这些宏观层面的展示皆落足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上来。“人民主体论”成为主旋律网络剧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讲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体验,以平民化的视角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国家的发展连接起来,从人民立场观新时代的建设成果,用民本话语绘新时代奋进群像。
由六组故事、同一主题构成的《约定》聚焦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中国人民,展示他们的喜乐悲欢。剧中人物年龄跨度从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职业从农民、工人到城市白领、公职人员,地域从乡村到城市,情感涵盖亲情、友情、爱情,议题涉及国家建设、科技发展、教育振兴、养老保障、留守儿童、电商脱贫等诸多民生话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这样的人物设置和情感表达空间充分体现了剧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通过一张张生动鲜活的中国面孔、一个个普通小人物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让观众在故事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变化中感悟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在人物群像中完成自我的找寻与确认。尽管该剧某些单元的叙事逻辑存在失实、夸张的成分,但作为中国首部献礼建党百年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网络剧,本身内蕴的人民性和时代浓缩性还是具有较大价值的。
需要注意的是,主旋律网络剧依然没有逃脱主旋律电视剧中惯常采用的以市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作为表现主体的倾向性叙述,对真正的农民和工人的着墨不多,更多的是将他们作为衬托和背景。即便是《青年有为》里的基层焊工陈有为也是天才级别的存在,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许一航构成双男主角,其他像以张楠为代表的青年驻村队员,以及黄文秀、吴白、裴庆华等都是高学历精英人才,这固然和国家教育的进步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人民性影视化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
受众接受的有效性是主旋律网络剧价值实现的重要衡量标准,唯有契合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递。在新媒介语境下,以新时代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者群体已强势崛起,受众结构的明显变迁引发了艺术创作要素、生产关系的社会性变革。围绕用户思维打造的网感、游戏话语、“青春+”、轻喜剧等成为一种内在的建构力量,影响了当代的文艺创作与生产。用鲜活生动的青春话语刻画出年轻人的热血甜燃,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观成为主旋律网络剧话语范式的第三大主要特征。
主旋律网络剧在创作中紧紧把握这一核心要义,从形式上看,以年轻人为主角,通过明星化演绎、喜剧化表达,同时借助甜宠、美食、美景、网言网语等元素力图最大限度地缩小主旋律与青年受众之间的距离。从内核上看,热血、高燃、甜爱、励志、正能量构成了青春语态的关键词。改编自墨宝非宝所著小说《密室困游鱼》的网络剧《我的时代,你的时代》,围绕机器人格斗这一新兴领域和机器人专业操作手这一新兴群体展开叙事,与大多数青春爱情剧着力渲染感情的跌宕起伏不同,剧集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男女主人公带领的两支团队全力以赴地追逐梦想,在为国家拿下机器人格斗大赛亚锦赛和世界杯赛冠军的荣耀征程上,展现出当代青年热血满腔的爱国之情和为国争光的民族自豪感。以韩商言、王浩、艾情为代表的“前辈”机甲操作手和以吴白、沈哲、陶其涛、林茵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成为片名“这是我的时代,也是你的时代”的意义指涉,形成中国代际传承的隐喻性书写。难能可贵的是,剧集塑造的爱情观颇具有时代意义和鼓舞性。虽然同为甜宠剧,但《我的时代,你的时代》不满足于简单直接的“工业糖精”和霸道总裁式的偶像演绎,而是打造“男强女强”的人物关系,诠释势均力敌、双向奔赴的甜暖爱情。他们没有为爱丧失自我,而是为了彼此变得更加优秀,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积极向上,这与《你是我的荣耀》里的乔晶晶与于途,《你好,火焰蓝》中的霍言与晏蓝,《在希望的田野上》里的张楠与卞筱悦等都属于爱情与事业并肩前行的典型言说。携手追梦与爱同行,相互支撑双向赋能,这些剧集在甜蜜撒糖的同时也传达了当下青年爱情观与事业观的审美导向。
高燃情节的设计更像是一个调动观众情绪的操盘手,通过蒙太奇不断叠加和煽动观众的情绪,最终呈现出期待中的结果,获得宣泄性的满足。《我的时代,你的时代》中的高燃剧情莫过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为比赛夜以继日地苦训和机器人格斗赛场上激烈的竞技画面,通过音乐、快慢结合的剪辑和选手表情、手势、汗珠的特写等渲染刻苦状态或紧张气氛,在蓄势中积攒最终胜利的动能,足以瞬间燃爆现场和屏前的观众,共享来之不易的胜利。《你好,火焰蓝》中消防官兵烈火中逆行和白衣天使全力抢救伤员的画面;《启航:当风起时》中萧闯出奇招吸引订购商,站在舞台中央演讲后的一呼百应超额完成销量和裴庆华制定了定价和推广策略,推动自主研发品牌机“风神”销售一空的场景等情节都充满了强大的情绪调动力。“高燃”是青年喜欢的状态,是热血和激昂的诠释,常与励志和正能量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不惧未知地向未来走去,拼搏和坚韧构筑了人生的底色,助力着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当剧中主角的形象、处事与普通大众相差无几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代入相应的情境中,产生自我身份和价值观的确认,从而实现正向的导引。
话语体现价值核心,不同形式的话语表达会体现相对应的价值取向。“文以载道”向来是中国文艺作品的价值传统。拥有大范围、大规模接受群体的网络剧虽然是一种特殊文艺形态的文化载体,但依然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尤其是具有鲜明指向和功能的主旋律网络剧,辨析其价值取向就可以把握“道”之所向。综观2021年国产主旋律网络剧,大致有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
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渴望成为英雄,崇拜英雄精神,可以说对正义和英雄的渴望成为人们心中恒久的追求。和平年代,英雄的诞生不在保家卫国的枪林弹雨中,而存在于奋斗拼搏的实干兴邦里。主旋律网络剧将普通个体前置,从背景转化为前景,塑造新时代劳动人民的先进形象和平民化的英雄人物,形成时代背景下个体成长的平民英雄价值取向。
像无数个靠刻苦读书走出山村的孩子一样,黄文秀这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生本可以选择留在城市,但她却自愿回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倾力奉献。取材于主人公日记的《黄文秀》并没有刻意渲染她的伟大,而是朴实地沿着人物的足迹呈现事件:劝老银匠易地搬迁、支持桂平读书、销售助农产品……这一系列心系百姓的常态化行为却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让观众在这个柔弱普通的姑娘身上看到了坚韧、奉献和人性的光辉;《非常夏日》里受到老师资助又去资助别人,传递爱心帮扶助学的季平安;《来碗鸭血粉丝汤》里百年如一坚守传统手艺制作鸭血粉丝汤,抚养弃婴,又将拆迁款悉数为其治病的林河根;《你好,火焰蓝》里以霍言为代表的,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消防队员,在灾难中逆行等,都是在塑造平民视角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种真实、具体、可感的行为范例,这些个体的处事态度和选择,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观众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向观众辐射积极效应。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认同是人们获得其生活意义和经验的来源,它是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8]平民英雄来自于普通大众,他们是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的平凡人,通过对这类人物生活化的塑造无疑拉近了时代英雄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在群体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坐标,给观众一种自己也能成为英雄的认知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个体行为选择和目标设定上发挥积极影响。可以说,对平民英雄的倡导在道德层面能够激起观众见贤思齐、尚信重义、砥砺奋进的深层意识,在社会层面亦利于形成责任担当、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美好风尚。
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哈布瓦赫认为记忆是由外在唤起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群体、社会及时代精神氛围中获取记忆,并由此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集体记忆可用“以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而且“在每一个时代,这个意象都是与社会的主导思想相一致的”。[9]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记忆可以说是某一社会主流文化传统或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基于此,利用媒介或者说通过主旋律作品形成正确的社会文化框架,建构集体记忆就变得可行,这也是主旋律网络剧作品呈现的特质。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根植于绵延不绝的民族血脉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亦赋予了民众充分的文化自信,这些也成为主旋律网络剧获取给养的源泉。不难看出,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作为叙事母题,以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作为叙事框架,强调的是审美向善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价值导向。
用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来提升剧集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向是主旋律网络剧在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渗透。网络剧《约定》本身就是一个诚信文化的整体呈现,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对人民约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兑现,从微观上则是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我约定的践行。林河根在得知夏小撸用鸡熬鸭汤时的震怒,是因为触碰了诚信的底线,而邱德高最终如数偿还鸭血粉丝汤餐费的守信行为也使观众对他的印象产生了改观;义文化在《启航:当风起时》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爱看《英雄本色》、崇拜周润发的萧闯独自揽下私卖汉卡的责任,让戚容斌三人先走,在用二手配件解决宝松问题的事件中保全裴庆华,自己悄然辞职南下广州,还有与张萍萍之间的生死托付,他的讲义气、重情义换来了同事对他的尊重、兄弟(裴庆华和张萍萍)对他的不离不弃,而鲁海牛背信弃义、卷钱跑路的行为也成为剧集和观众集体批判的对象。
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是主旋律网络剧在现代意义上的价值渗透。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扶贫干部,投入国家脱贫攻坚战场,奋战在乡村振兴征程;以张楠为代表的驻村队员,诉说着从“离乡”到“归乡”的价值抉择,在家、国实践中表达对家、国的关爱之情,用青春力量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时代。而坚守梦想、热血满腔,追逐高科技竞技的吴白、艾情以赢取格斗机器人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赛冠军的荣耀表达为国争光的民族自豪感。这里的青春不只有花前月下、两情缱绻,更有为理想拼搏、为国家命运和实现中国梦而奋进的家国情怀。主旋律网络剧以正面的力量来诠释青春和责任,构建集体记忆,让家国情怀成为了青年的精神基因,在唤醒观众的家国认同和时代担当,并激励中华儿女为家庭、家乡、民族、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基础上,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倾向。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0]与电视剧更多的强调现实感和日常生活经验不同,网络剧往往更注重观众的娱乐心态和快感机制的营造,创造出诸如偶像乌托邦、玄幻架空剧之类的脱离现实的、短暂的精神麻醉式的视听类型作品,有些甚至一味地强调高消费、伪精致的生活理念和家庭观、婚恋观、事业观的游戏心态,陷入迎合媚俗、庸俗和价值导向失准失范的泥沼,这对于网络剧的主要受众——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培养环境而言是严峻的。网络剧和主旋律的双向位移和渗透有助于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引导观众调整自身的欲望与主流意识、社会共识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的网络剧健康文化生态,这点在命题系列的献礼网络剧中自不必说,在平台自发的类型网络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彰显出平台注重正向导引、传递主流意识的价值取向。
“青春+”方向上的多元探索率先成为网络剧对接主旋律的发力点。《启航:当风起时》以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的勃兴为线索展开叙事,通过服化道、置景、细节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还原年代特质,为观众营造真实的在场感,方便观众将自我认为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传递的是敢拼敢闯、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励志精神。正如学者所言:“中国观众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们对文学艺术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和有励志精神的形象是非常热衷的。”[11]所以这类网络剧主旋律化的价值转向更多地围绕积极向上、热血拼搏、追求理想、敬业奉献的正面人物形象进行精神引导,通过与身边生活化的群体和当下热议话题的结合来传递正能量,让主旋律网络剧成为个体意识与价值观交流的新场域,在主流价值观传达和审美现代性上找到契合点。
尽管这些网络剧无一例外地打造了爱情叙事下典型的明星偶像阵容的青春景观,“颜值在线、糖力满满”是基于市场消费环境和粉丝审美的需求,口碑两极分化明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文以载道”教化目的隐匿性表达,引领社会文化思潮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网络视频平台价值取向的外化,同时也代表着主旋律网络剧有望突破主题献礼剧的特殊形态而存在,成为常态化的输出内容。
综上所述,网络剧以成熟的类型化叙事消解主旋律浓郁的政治宣教话语,主旋律以鲜明的意识导向来弥补网络剧价值取向的偏颇,二者间的寻道求变、互谋共生是主流价值观在互联网语境下面向年轻受众开辟新形态的有效尝试。虽然尚在起步阶段,但为主旋律视听作品的生产和更广泛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