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提升高中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研究*

2022-02-09 05:07智敬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语篇文本文章

智敬谊

(郑州外国语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要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结合英语学科的人文特点来帮助形成学生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学生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维度,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思维品质高阶思维包含了三个要素:逻辑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判断,敢于质疑,突破常规思维,提出新的观点。

通过对文本的内涵的输入,学生能够接受大量信息,体会中西文化的对比和差异,学会信息的分析和判断;通过阅读英语文本,在整理和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反思和分析形成个人观点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因此,抓住英语文本阅读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所在。

二、文本解读的不到位阻碍了培养思维品质

部分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了很多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做法,不利于通过英语阅读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主要问题体现在。

首先,过分注重知识点,忽略语篇本身的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翻译法和句式赏析法进行教学,把应付考试视为阅读教学的目的。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能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虽然可以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却没有达到语篇理解和欣赏文本的目的,更忽略语篇本身所传递的激发学生对相关人物、事件的回味和反思。

其次,对阅读文本分析不当,阅读策略讲解不足。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把课文文本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语言点进行分析,再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巩固语言知识,用语言知识训练替代了阅读策略的文本分析。在文章构成、逻辑条理方面重视不足,导致阅读文本在学生面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而非完整的、思路清晰的、逻辑严密的一篇文章,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对文本的过度解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不少教师过多地掌控课堂,虽然教学目的达成度较高,但从深层看,这种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发人深省的。学生的思维受到老师思路的绑架,不能自由地进行文本信息的建构,进行发散性思维,很难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三、具体化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理念

文本解读是英语教师进行教材研究的必经过程,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本研究立足于增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从语言特征、文本结构、阅读策略、文化背景等方面出发设置思考链,构建问题支架,诱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提升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题组成员召开座谈会,使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理念具体化,提出实施的做法,勾勒出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法的实施基本范式,我们称之为环式文本解读法。

下面具体阐释该文本解读法的理念:

(1)文本解读第一环:备课

本课题组认为,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应始于教师备课环节,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做到点线结合。点指主要的教学目标,线指教学活动的流程。点线结合的意思是,紧抓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核心的问题,将次要细节交给学生发挥,教学活动在备课阶段就像是一条简单勾勒的线条。

(2)文本解读第二环:表层阅读

教师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以方法,使他们独自阅读的时候也有一套策略,可以自主阅读。所以表层阅读在备课阶段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语篇特征、文化背景、作者概况、语篇线索、文本结构、文本要义。六个方面中,教师可在每次教学时根据具体情况留一到两个方面给学生,由学生课下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锻炼观察、比较、分析、推断等思维活动。

语篇特征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文体的特征,获得阅读比如说明、议论、记叙、应用等文体,以及电子邮件、新闻、小说等文体的一些基本方法。文化背景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对优秀文化精髓的接纳、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作者概况引导学生学会对文章作者的尊重,从作者的生平经历角度理解文章、拓宽人生感悟。语篇线索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面对语篇时的一种思考、总结和归纳。语篇线索和文本结构有相辅相成,抓住了语篇线索,就可以轻松地发现文本的结构。文本要义主要是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本结构像文本的骨架,文本要义就是文本的血肉。文本要义可通过练习使学生主动获得。

(3)文本解读第三环:解构阅读

在第二个阅读环节之后,可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解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浅层问题、评价性问题、反思性问题、创新性问题、赏析性问题等。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在备课阶段可以准备一些备用问题,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做好引导、纠正和补充。当然,根据文本特征,每次课上提问不一定每类问题都关注到,提到的问题择其一二进行探讨即可,并通过问题构建学生的思考链。

这一环节也是环式文本解读法的核心部分。故下面具体作以解释:浅层问题指文本表面基本信息,一方面给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些可以达成的练习,另一方面也站在文本之外进一步审视文本,增进理解。评价性问题是指针对文本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话题等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辩证地看待问题,或赏识或批判,并辅以理由。这个环节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总结、评判等方法,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谢苗,2020)。反思性问题是指学生将该文本中涉及的主要话题或某一侧面或细节与之前相关话题或侧面和细节进行联系,关联自己实际生活,并进行提问。此类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创新性问题的设置旨在熏陶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永远不知道学生的脑瓜里会蹦出什么样的怪点子,这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尤是如此。在高中阶段,我们设置这样的提问机会给学生,是想激发沉睡在他们潜意识中的创造因子,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铺垫。赏析性问题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中有美、有理的地方。有美的地方若能提问便能发掘并逐步习得这种美,有理的地方若能提问便能锻炼思维品质、激活语言表达的内在驱动。

除了对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链接解读之外,也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实现链接学生生活认知的解读,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立体,更加鲜活(赵莲梅,2020)。因此,应鼓励教师或学生设计基于思维的情景性活动,这些情景性活动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进行迁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文本解读应用于具体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

基于以上所述理念,课题组成员在所教班级进行实验,下面介绍一下课题组成员教学中的代表性的教育案例,以解释环式文本解读的操作方法。例如,课例1.English in Mind《剑桥新思维》 Book 3 Unit 9 Culture in mind:Read and Listen这节课的设计:

1.备课环节:点线结合

首先,明确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是教学目标这个点。这个部分的主题是Do they exist?主要讨论一些被称为cryptids的神秘动物是否真实存在,进而讨论研究cryptids的cryptzoologists这些神秘动物学家研究cryptzoology这种神秘动物学是否有意义。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表层阅读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明确了教学活动的前提,就可以将此作为活动设计的主线贯穿始终。阅读活动设计以Do they exist?为线,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cryptids,cryptzoology和cryptzoologists,进而从“人与自然”这个角度思考研究神秘动物的现实意义。

如在文化背景方面,设计者在设计本堂课时,以图片为导入,选用了两组图片:一组是龙、独角兽、美人鱼。这三者是学生比较熟知的“神秘动物”——很多人听说过,但没有人有确凿证据真正见过。另一组是雪人,尼斯湖水怪,大脚怪——文章中出现的神秘动物,但是学生了解较少。这些图片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和文章的信息结合了起来。此外,文章中提到了unexplored world,是神秘动物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设计者用视频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索了一些未知的地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地方的神秘,并从视频中学习了一些常用的代表未知世界的表达方式。设计者的导入较好地将文化背景渗透其中,在更深刻理解文章的同时拓展了此领域的文化储备。

再如语篇特征和文本结构方面,在浅层阅读完整篇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学生能较好地归纳出此类说明文的语篇特征:解释概念--进行佐证--提出相反意见--总结归纳或开放性结尾。平时教学中,学生说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及时指出更正即可。

在文本要义方面,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要点信息和中心思想等有更系统、更清晰的认识,设计者把思维导图放在篇章理解的最后作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前文要点内容,并将要点内容总结为what,where,how,why这几个方面,既有原文的理解,也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即引领学生体会研究神秘动物的现实意义。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写文章的概述、提取要点进行复述等。

3.解构阅读环节的设计

在最后,设计者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设置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文章话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分角色交谈。组内分为cryptozoologists,reporters,critics,cryptids这些角色,每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表达自己对cryptozoology这门科学研究的看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文章中的语言知识,而且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并得到了升华。通过此基于思维品质的情景性活动,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动物们目前的生存状态、神秘动物被人们发现后的一系列伦理及保护等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神秘动物学这种稀有职业的探索。

关于解构阅读部分,课题组另一成员的课例EIM Book 3 Unit 10 The Curse of Tutankamun’s death中则是运用通过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链的做法。在浅层阅读进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问。学生的提问有很多,较为经典的有批判性问题:Is it morally right to enter ancient people’s tombs,unearth valuable items and even have them open to tourists?和反思性问题:Some experts reckon that some ancient buildings deserve preserving compared to others.Which kinds of old buildings needs our protection?Do the benefits of preserving them outweigh the drawbacks?当然,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进行了语法和表达上的适当修正。之后学生通过两人或三人一组的讨论,利用微机课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文章。

可见,学生通过问题链的确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相关问题的发散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考链。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资料搜索,让阅读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阅读既有深度,又有活力(施海燕,2020)。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对于文化保护方面问题或此类问题的探讨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研究成效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我校老师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理论,如“知识图式(knowledge schema)”“自上而下(topdown)”“互动法(interactive approach)”,以及从篇章结构、语言特点、修辞等多维度进行文本解读,这为探索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解读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探索了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环式文本解读模式。在充分研读文献、解读英语课程标准等基础上,探索从语篇特征、文化背景、作者概况、语篇线索、文本结构、文本要义等方面进行浅层阅读的教学设计;探索在浅层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问题支架,设置学生的思考链,从而更深一级地提升思维品质的解构阅读。

六、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希望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上,我们能够带领学生阅读尽可能丰富的语言材料,用更科学的方法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并以此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