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022-02-09 03: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小学生心理

郑 凯

(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是其学科学习的关键阶段,还是其心理教学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时间较长,小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变化,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引,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建立强大的心理素养。在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1.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需要运动者具备一定的意志力,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长跑、足球、篮球等运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体力和意志力,才能保障体育运动项目的完成。小学生有着年龄较小、体能较差的特性,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的体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适宜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体育活动需要在小学生能够承担活动强度的范围内,但是也需要让小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让学生在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下培养强大的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用于挑战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条件。

2.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生是初次接受系统化的知识教学,在其步入小学以后,会发现小学教学课堂与幼儿园的教学完全不同,容易导致其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并且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定都会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小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弱,体育课的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降低心理的负担。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会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在教学的时候小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心理的放松。现如今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学习阶段不仅仅是其学习学科知识的良好时间段,更是其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关键时间段,作为体育学科的教师,体育学科本就存在着非常重的实践意义,更需要注重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具有新意的体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快乐[1]。

3.提高小学生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较弱,在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体育课堂的开展还需要注重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现如今,不少小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容易形成较为自我的性格。在学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进行引导,提高交际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在交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体育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都需要以单纯的体育形式开展,也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娱乐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体能和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小学课堂中组织“两人三足”的游戏,需要学生进行两两配合;还可以组织“拔河”之类的比赛,也需要进行分组配合,本意就是为了让小学生之间存在交流,能够理解到合作的意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心智成长、身体成长和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小学体育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在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也能保障身体锻炼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体育课的活动设计较少,对学生的锻炼不足,也存在部分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是身体发育较为缓慢的情况。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在心脑发育的同时也得到身体上的发育,不要错过良好的成长阶段。另外,小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所有科目的教学教师都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老旧

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实际体现,目前仍旧存在着部分小学学校中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老旧的状况,其认为体育课是让学生休息的课程,又或是认为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明确,可以完全遵从教师意见开展课程,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认知不清晰和教学是对小学生需求不了解的现状。从教师对课程教学理念的认知角度上来说,小学生本就无法承受过大的运动量,并且小学生也不存在体育生的概念,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都是简单地教一些广播体操或是让小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意识到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2]。

另外,教师完全依照自身的教学设计开展体育教学,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不够充分,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主观意识不够明显,导致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小学生的意见不够尊重,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一味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课程的设定,没有询问小学生的意见,这种教学状况的形成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没有充分理解到新教育政策中“以学生作为课堂小学主体”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没有创新

在小学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小学生感受到小学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在小学众多学科中属于危险性较强的学科之一,然而现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对其百般爱护,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害怕学生受伤,难以跟家长交代的情况。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体育课中教师对体育课活动设置的制约,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危险性较弱的活动,小学生也存在着对体育活动了解不足、体育锻炼机会不足的情况,对学生的体能锻炼非常有限。大部分体育课都是进行体操锻炼或是学生的自由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引导,也难以体现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小学生的猎奇心理较强,对一些有新意、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得到思维和体能的锻炼。有部分小学体育课堂连基本的体育活动教学都没有完善,篮球、足球、排球等危险性较强的球类运动在小学体育课中都较为少见,对小学生过度的保护会让小学生的抵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成长较缓慢,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3]。

三、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会给小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小学生会对体育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不足,教师倘若直接开展实践课程,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动作不规范造成肌肉的拉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适当地讲解体育运动相关理论知识,再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对基础动作进行练习,后续再开展体育运动的展示或是竞技,既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又能降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可能性,给予了小学生良好的保护。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中,教师可以教小学生打篮球这一项体育活动,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对一些篮球的运球姿势和规则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先从拍球的动作教起,然后再是传球、运球,循序渐进,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这样的教学课堂运用到了现代化技术,并且没有脱离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更高的适配性,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行业不断创新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对素质教育政策进行深入解读,遵从教育政策,创新教学课堂,这是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做到的教育要求。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课堂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存在的重要性,在开展体育课堂的时候,对小学生的体能进行充分的锻炼,举办的体育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中,进行课堂的全面创新。

其次,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其明白自身的喜好和需求,能够阐述自身的观点。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设定相应的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既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调整,也需要用全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让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参与感,但是长期不变换教学的形式,也会引发学生的反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变化教学的内容、应用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的态度和方式,课堂中的变动会让学生有新鲜感。在不同教学形式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穿插到体育教学课堂中,比如:适当安排学生开展合作形式的体育运动,深入调查学生的内容想法,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的设计,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添加体育类型的游戏,用视频演示运动动作,或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背景音乐[4]。

健身操是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编一段适合小学生的健身操,先对学生进行动作的演示,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健身操动作,在学生熟练以后可以让学生跟着相应的背景音乐进行运动。全新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动作熟练、能够跟上音乐以后,还可以将健身操作为自身日常锻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

4.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域下,小学体育课教师应该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关心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小学生首次接受系统性的教学,教师在小学生的眼里具有权威性,大部分的小学生对教师有敬畏心理,这也导致小学生不敢与教师吐露心声,难以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育游戏,参与到小学生的游戏中,作为游戏的裁判或是领导者,与学生共同游戏、充分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既作为小学生的教师,又作为小学生的朋友,聆听小学生的心事,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5.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开展效果,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能够进行有机的融合,应该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应该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心理疏导的能力,小学体育教师要了解如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体育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培训活动,让其了解学生行为所代表的心理状况,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式[5]。

其次,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少学生会将教师看做自身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具备良好个人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品德,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让小学生有一段愉悦的成长时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在现如今教育准则的影响下,体育学科的教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并且,体育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小学生的思想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让小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对自身能力进行完善,找到开展课堂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其性格的养成和习惯的养成来说都非常重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提升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引导。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小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心理感受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