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泳怡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肇庆 526020)
乔治·莫里森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水准和背景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四个维度之一,学前儿童教师要有与学前儿童发展相关的准备课程学习。为此,好的教学课程方法能够给学生得到更加专业的学习。其实,不单是学生在学习上会遇到困难,就是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上也会遇到困难,那么我们作为这一门课的教师,也要懂得如何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单打独斗的教学研究并不能够能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教学方面的提高,而多方面的教学讨论,教学研究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教学见解。合理的探究,谨慎的研讨,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思考。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有存在性认知方面的疑问,他们会认为,不就是幼儿园的数学知识吗?这很简单,告诉孩子们1+1=2这样的简单运算就可以啦。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够很好集中,对学习兴致索然,以至于在课堂上会选择逃避听课的行为,人在教室里,但是却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做其他事情。同时,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教学互动环节上也不能主动积极地去参与。那么在后续的课程里,这部分的学生来上课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更有甚者,还会选择逃课。学前儿童的数学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同时,学习数学,更能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思维。而且,这部分学生忽略的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如何将知识传授于学前儿童。有时候自己会,与如何根据对象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传授知识,是两回事,特别是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前儿童。这是因为在懂得如何教授的前提下,还要让学前儿童能够接受数学[1]。并且,由于学前儿童的学习接受能力不能很强,还是得需要学前儿童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多次的教学,多次的强调,才能让学前儿童真正地接受到这些数学知识。另外,有的学生还会因为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一门课程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出现不来上课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寻找到,并且应用有效的、积极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在教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则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晰的情况,因此导致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精确。一个教师如果在一堂课上讲的内容没有重点,会导致学生感到迷惑,这节课具体讲解了什么样的内容,具体要学会要掌握哪些技能技巧,具体要怎样去运用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上。
因此,无论教师在上什么类别的课程的时候,教学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也一样。教师所进行的备课,甚至是对课程教学的设计,都需要围绕已经建立好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才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上真正地学习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大学生对于文字类讲解的课程都会显得没有耐心,所以,教师可以考虑使用简洁的话语配上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授课,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门课程。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教师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来讲解书本内容,必要时,还需要实际的例子来配合书本内容进行讲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知识课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实践应用课。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纯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并且还会要求学生对概念和课本知识进行背诵熟记。偶尔一两节课的纯理论性知识讲解还能让学生接受,但是长时间这样去做会引起不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不应该是对知识的单方面灌输,还是需要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但是,我们这门课的教学对象是学前儿童教师,其教授的对象是学前儿童。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单只是进行课程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根据知识点的情况去进行拓展,进行实际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认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一线学前儿童教师遇到的教学情况,教学问题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到知识。教师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过程当中,应该更加重视的是,这些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把我们的学生真正意义上引导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解和应用上来,避免或杜绝在课堂教学上进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在上课或者课后的时候多开展课程训练的活动。这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水平。
很大一部分教师,课讲得非常好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后实践环节做到考虑周全。因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程教学方法,并没有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自如,在课后也没有认真地回顾、内化和钻研,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没过多久就会把学习到的东西忘记了。所以,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学习问题,因材施教,协助他们激发出自身探求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帮助学校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做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纯知识理论的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乏味的课程。如果有得选择,我相信有很多的学生都会选择不来上课。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学前儿童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课堂情景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虽然在这些案例当中也会有很有精彩的情景。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牵强的情景创设。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煞费苦心”。给听课的人一种感觉,好像学前儿童数学课程脱离了教学情境,就会脱离了书本的教学内容,就不是一节好的课程了。事实说明,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教学情境,由于诸多缘由,使得教学情境创设往往会出现不好的反响,从而导致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我们所授课的内容,不仅要参考教材,还应该融合当下的专业发展进度,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材作为最基础的资源,同时也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今的大学生大都喜欢刷短视频,那样教师在讲解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内容的时候,可以穿插短视频讲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接着,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对应的教学探究,帮助学生去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学会和学生做到积极互动,课前准备好互动的材料,备好课,这样才能在一节有限的课当中发挥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材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在阅读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材之后,也能从中得到思考,也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建立一种能促进启发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去思考的交流方式。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助于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的互动并不是随意互动,而是需要遵循课堂教学环节的互动。同时,在互动的时候,教师应注重语气和言辞,不要随意地对学生的观点和做法进行即时严肃的批评,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使用恰当用语,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懂得善于捕捉学生的各种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分享相关的经验。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合理、温馨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2]。
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都是大学生,大多数已经成年了,他们的自主意识比高中生要强烈很多,因此,就不能还是以说教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要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然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国内外的前沿性研究,利用这些课本上没有提到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做到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同时还能拓宽其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分析,能够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再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在真正为学前儿童上数学课时遇到问题应如何去解决。因为学前儿童的特殊性,在对学前儿童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去解决呢?所以,我们作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与发挥,要懂得培养学生自我效能信念,要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例如,在教学第七章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时,当幼师了一整天的时间都教不会学前儿童,1+1=2的时候,那么幼师就会负面情绪,甚至,还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况。所以,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遇到挫折要理性看待,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不断在实际的学前儿童的教学过程当中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几个常用的方法来具体讲解一下。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方式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开展情景剧教学。这里的情景剧教学,我们要针对的是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来展开。我们并不是让学生纯粹学习这些教育活动,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进入角色,感受到学前儿童参加这些数学教育活动的心情和状态。同时,通过情景剧教学,思考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要从学前儿童的思考方向出发,找到帮助学前儿童解决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一名学前儿童教育的老师,只有从学前儿童的思维出发,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学前儿童数学知识的好的方法。
我们能够发现情景剧的介入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传播课堂教学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能说明,情景剧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当中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发性,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从而减轻学习上的压力。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地学到好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而成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在日常的学前儿童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学前儿童的好奇心较重,也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
在教授第六章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时候,我们知道,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物取数。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播放两至三个的学前儿童10以内数的概念的教学过程视频。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前,老师要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教学视频。每次看完一个教学视频之后,就让学生起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让学生快速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去分析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的课后作业布置,还能让学生回去把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结果写出来,并且进行整理,这样除了能在课堂教学上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还能让学生课后合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1)学生可以通过做出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2)学生可以选出代表在课上进行总结报告;(3)学生还能通过授课的形式进行表达,解读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一样,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选择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选择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组员的多少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行了,唯一的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任务质量。合理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任务驱动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具体,具体的任务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有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去学习。同时,组成小组的其他学生要懂得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由于短视频APP的流行,一些比较典型的学前儿童教学视频就很容易在网上进行发酵,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其中,肯定也会有一些是关于学前儿童课堂教学上的视频,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够把这些视频拿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的过程当中,也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答。
如第六章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学前儿童在数数的问题上,一开始的教学我们教师可以选择的是数手指,在学会数手指的时候,会增加一些其他事物就行数数。在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有的学前儿童只会数同类的物品,不会数全部的物品。这个时候,教师就能出示相关的课堂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教学问题。怎样才能从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向去理解到眼前的事情。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能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讲台讲出小组的看法,并且让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还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提问,还能对这些提问进行解答,帮助课堂上的学生开辟更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碰撞,那么课堂上的学生就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做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独自的学生只能学习到局限的观点,大家一起来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才能把简单的课堂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知识,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发挥出来。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引路人,要时刻考虑的是,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有没有帮助,或者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我们的学生吗?这些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吗?而非将文本中的教学方法照搬到课堂教学上面,要懂得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更新。时代的不同,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代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偏好,我们做老师并不是要迎合学生,而是要上好这一节课。那么,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这样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课堂的时候才能够找到适合的教学切入点,才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好一节节好的数学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工作。我们作为教师,要懂得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反馈中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提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探究的同时,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经常去一线教师的课堂上进行听课观摩学习,这样才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我们的学生带来最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把这一门课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