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2-02-09 02:31福建省莆田职业技术学校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心

福建省莆田职业技术学校 王 薇

如何优化中职教育教学,创设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为社会输送大量技术型人才,是中职学校在新时代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使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手段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师生的主体地位发生改变,学生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者,而是探究者、实践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主观意愿探索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及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逐步发展成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

一、“以学生为中心”概述

“以学生为中心”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2年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罗杰斯认为,要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基于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行,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已成必然。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转变师生在课堂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与核心,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的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等,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可以说,“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是一种“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种宽泛、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能力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中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总结中职教育教学课程的总体特征,即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实践性强,有助于强化中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但是,分析中职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材更新不及时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相对陈旧,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发展脱轨,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滞后。由于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优化创新,学生在学习时无法认识到知识学习的价值,失去学习兴趣。同时,过于老化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中职教育教学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从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时,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使用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学生长时间处于一成不变的课堂环境中,会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不满足普通高中的要求,再加上旁人的一些言语,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感,觉得自己是别人眼里的“差生”。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在中职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步发展成社会缺失的技术型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得成就。

(四)现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中职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却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学校中一些资质较高的教师,尽管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从容不迫,但保留着传统教学理念,习惯使用“满堂灌”的方法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影响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五)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到“对症下药”,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随着生源量的增加,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比例失衡,教师无法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而是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授课,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职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要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诠释,借此实现培养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要求中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育人思想,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改变。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中职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导入形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等,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完善教学体系。中职教学体系应协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最后,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创新教学方式,应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技术开展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专业学习当中,不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中职教师只有摒弃以往的思想理念,才能做到“以生为本”,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常用举措,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立足于专业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问题探究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鉴赏、演讲等方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文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文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均衡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情境中包括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等环节,指引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优美诗词,为了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视频,呈现相应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教学《海洋与生命》时,多媒体播放关于海洋的纪录片选段,将学生带入海洋的情境中,初步感受生命的真谛,然后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的应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使其在放松的心态下学习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重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在中职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传授知识和技能,做到因材施教。具体而言,教师要从考试成绩、日常交流、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学生,科学划分教学层级,即A、B、C三个层级。其中A层级为学习成绩优秀、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B层级为成绩和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C层级为成绩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然后明确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A层级学生应注重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拓展,B层级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拓展,而C层级学生应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同时成立“帮扶小组”,上一个层级的学生可以为下一个层级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大家共同进步。分层次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相契合,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时代,当代中职学生对新媒体、互联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教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放宽手机政策,不要用“禁止玩手机”束缚学生,而是将其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专业教师可以创设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专业知识,如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未来趋势等,丰富学生的专业内涵;语数外教师可以应用手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班级学习平台中发布微视频供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中重点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段落、词汇、公式等,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课后让学生使用手机上传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并纠正,与学生在学习群中讨论交流。实践课中,面对复杂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录制视频,课下反复观看,逐渐掌握。除了手机外,教师还要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对于新时代下的中职生来讲,要按照他们的意愿,适当放松政策,将以往的“禁忌品”——手机应用在学习中,使其成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让学生重新定义手机,借此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五)创新教学评价形式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学评价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纠正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评价通常是单向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评价形式具有局限性,难以促进学生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学评价也要“以生为本”,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参与程度等多元因素进行评价,将单向评价改成双向评价,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这样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引导和放大,而不是一叶障目,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反馈、勇于质疑,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视频清晰度、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课后作业布置、教学互动等。教师要虚心采纳,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加以改正,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领,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端正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其一,单独的教育。中职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已经开设的学校,应继续深化,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启发,拥有正确的“三观”。其二,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更加贴合专业育人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能具备责任意识、工匠精神,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逐步发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中的恐惧,勇于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荆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七)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

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生源量的增加使中职学生的求职就业面临困境,岗位竞争愈发激烈。多数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教师缺乏引导,使得他们与一些优质工作失之交臂;还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功利性较强,常被现实打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求职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扬帆远航。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明确发展方向。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会通过校企合作输送一批毕业生,但并非所有学生都想到合作的企业工作,还有着其他的奋斗目标。此时教师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帮助,传授相关的知识、技巧和技能,定期为学生推送企业招聘信息,使学生了解市场行情,在不断的努力下达成愿望,提高就业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提供光明之路,而且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使其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促进中职学校长久发展。

(八)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实践者,其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决定着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引进高素质教学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有序开展。首先,引进高素质教学人才。中职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聘用门槛,适当增加优秀教师的薪资报酬,为其提供岗位晋升机会,一方面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减少人员流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由于专业属性和育人模式不同,所以专业方面的培训由相关专业独立完成,统一培训的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等,在不断的培训中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是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唯有动力才能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所以中职学校要整合师资结构,建立规范的激励政策,增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应用的考核,同时树立榜样意识,加大奖励力度,在教师之间形成积极、正面的竞争,使其为荣誉而战。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教育教学符合社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价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重要性,结合教育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究可行的应用措施,落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创新教学评价形式、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教学手段,全面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借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职业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回馈学校、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