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莎
(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142)
当前,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逐渐重视起来,日益提高的阅读量也给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生产压力。出版社在为人们提供充足阅读条件的同时,自身的图书编辑出版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出版社对图书编辑出版的数量大,且时间较紧,部分图书未经专业编辑人士对内容的严格审核就仓促出版,这就使得内容消极、表述不规范等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在市场上流通,不仅对文化的顺畅传播造成了影响,还容易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误导,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走进市场的图书是合格且积极向上的。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商品,其含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代表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特色文化。不管是图书这种精神商品,还是其他使用性质的商品,商品质量都是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消费者良好口碑的最关键因素。历年来,我国对于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都十分重视,相关部门为充分保证图书质量,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控制》和《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等条例[1]。同时,为进一步阻止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在市场上流通,对我国的文化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出版社图书质量的检查力度,不间断对其进行抽查。此举成效显著,查处了一大批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只有在图书内容和质量上不存在问题的图书,才能在图书市场上得到认可。20世纪80年代,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主要是通过国家控制来进行生产的[2]。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出版业已经由当初的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成为了发展必然要素,这就使得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与同类的出版社、出版产品进行对比。在价格相差无几的基础上,读者首选的肯定是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产品。出版社在对图书进行编辑出版时,只有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和制作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不断被更多的读者认可。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新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数据互通的可能成为了现实[3]。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抖音、快手、微博等一些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相较于传统的阅读书籍,新型媒体具有各种明显的优势,如形式多种多样、集音频与视频于一身。除此之外,新媒体制作者在发布作品时可进行前期处理,摆脱了发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可随时进行作品发布,并通过评论、直播与读者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更能从根本上引发观众的兴趣。正是由于此类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人们在阅读书籍、获取知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其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也变成了可能。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对新型的媒体技术产生了依赖,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来获取知识。甚至还有一些新媒体的狂热追求者在网上发布“图书出版是夕阳产业”的不实言论。但纵观历史发展有哪个在学术上有巨大贡献的学者是简单通过新媒体获得成功的?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对中华文明沿袭千年有着卓越贡献的图书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都是有其不同特点的。但无论如何,只要能够充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从阅读中获得优质的信息内容并满足阅读需求,传统纸媒的载体——图书,就能够适应时代变迁、继续保持活力。这就要求出版社在进行图书编辑出版时,应保证产品的内容质量,对其进行严格审核,以严格的工作态度、踏实工作的“匠人精神”来对待编辑工作,方能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实现出版社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代表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内容的理解程度,甚至还影响着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进行了表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上直接决定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趋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全球形形色色的文化。受此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也发生了改变,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发展造成了挑战。图书出版作为我国文化、政治、经济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出版社在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对书籍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准确性、积极性,坚决杜绝在书籍中出现不健康、消极的思想内容,坚持以宣传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为本,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健康社会保驾护航,切实维护好国家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商品。通过阅读书籍可对人们的知识储备进行提高,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图书质量和内容质量上都要有良好的保证,若图书的内容质量和装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将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好的阅读感受,影响图书自身价值的发挥。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阅读需求不断上升,出版社产品数量也逐年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对出版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水平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越来越渴望,图书出版的市场也迎来了新的高峰。各出版社为抓住此次发展机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扰乱了图书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从根本上阻碍了图书出版社的发展脚步[4]。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各个出版社因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别。又因相互之间同为出版社,经营的都是图书出版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各自的经营方向上肯定会存在一些交集。尽管这样,大部分企业还会因为自身的经营方向和模式不同,与其他出版社之间缺少沟通。在此基础上,政府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性约束,这就使得各个出版社之间为了利益互相排挤,甚至部分出版社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谋取利益。这种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扰乱了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
尽管目前相关部门为保证图书质量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对其发展进行规范约束,但仍有一些出版社“铤而走险”,对图书质量没有严格要求,致使一些没有满足质量标准的图书流入市场,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知识获取的积极性,其中最普遍的问题的就是图书编校。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产品质量法》《出版社管理条例》等对其都进行了明文规定[5]。若编校工作不符合上述条例,均可认为存在质量问题。
出版社的编校检查工作针对的不是书籍内容也不是封面,而是书籍上的所有文字、标点符号、语法等内容。其中对于书籍中的文字检查主要是侧重于语法、描述是否准确、用词是否的得当来进行的。在图书封面上检查的主要就是书名、作者以及出版单位等内容,确保不能描述得不准确以及出现封面采用图案违规等问题。最重要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就是对正文的编校,应确保不能出现错别字、漏字、多字等文字性问题。另外,遇到一些相近词义的词语一定要精准分析,如“掺和”和“掺合”、“电气设备”和“电器设备”等,避免出现字词混用的情况。还有一些知识性语句式的错误,如“大概一米左右”“增加了一百人”“增加到一百人”等。此类问题的出现,严重降低了图书质量,可能会对读者的内容领悟产生错误引导,阻碍文化的传播。
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时机。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数量呈现了阶梯式的增长。出版社在进行作品出版时,有绝大部分选题因为行业数量的增多而出现选题重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比如,目前儿童读物深受读者喜爱,市场上就涌现出一大批内容雷同的童书或报刊。
身处图书编辑岗位的专业人员肩负着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制作质量以及对图文排版进行优化的重任,其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出版社要想提高图书的编辑出版质量,首要任务就是从根本上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首先,出版社应完善对担任编辑出版重任从业人员的招聘制度,在政治素养过关的基础上,尽可能选取一些综合素质过高、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避免出现素质不高的人员上岗的情况。其次,为了能使出版社图书编辑工作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提升专业人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出版社应定期对担任图书编辑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确保由其编辑加工的图书能够在形式上充分吸引读者,在内容上也能准确无误,封面等装帧也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要求编辑人员拥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精神状态,对于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敏锐度。最后,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最关键。出版社在进行人员选拔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道德素质能否过关。毕竟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是需要从业人员长时间与文字打交道,时间久了就会枯燥乏味。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寂寞的精神,才能胜任此工作。
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不能仅仅依靠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力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对质量的把控[6]。因此,若想从图书内容上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就得建立完善的图书编辑出版审核制度。首先,建立初步的审核制度,针对图书内容中的一些易错字、多字、漏字及常识性错误进行严格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应先交由作者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审核。再交由专业的编校人员进行全面审核。最后经出版社复审、终审最终审核。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出版。经过上述审核,可以避免在图书中出现部分错误。其次,为保证各部门能够认真对待图书编辑出版的审核工作,出版社应把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在审核的过程中,对每个流程对其进行审核的工作人员记录在册。若在审核后或出版后发现了常识性错误,对相关负责人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情况给予相应处罚。通过给责任人施压的方式,帮助其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减少或避免失误情况的发生。最后,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图书编辑出版的工作团队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积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起“我为文化传播、我为知识提升”的工作意识。使他们切实感到,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不仅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更是帮助我国文化和社会文化实现快速正确传播的催化剂。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图书出版质量的提升除了出版社要通过完善制度、提升综合素质来实现外,还需要依靠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以此来维持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图书相关的政府调控监管部门应积极制定监管调控策略,依照相应的法律条文,对破坏图书出版行业公平,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严惩不贷。发挥好党和国家交予的职能权限,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综上所述,图书出版业作为我国本土文化和重大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其出版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能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也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播。因此,若想提升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必须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立起完善的审核制度,才能够实现。除此之外,对从业人员进行不间断、不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其道德和职业素质,才能进一步实现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