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慧时代。
2007 年,欧盟发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率先提出“智慧城市”的创新构想。2008 年,IBM 公司发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报告,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认为人类正在进入新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已经紧密相连,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智能化。人们借助信息技术,使地球上的东西被感知,并实现互联化和智能化。而“智慧城市”正是实现“智慧地球”美好愿景的现实举措。2009 年,IBM 公司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的白皮书中具体描述了“智慧城市”的图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为城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自“智慧城市”“智慧地球”这些理念提出,准确地说,随着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图书馆”“智慧校园”等理念接连提出,成为智慧时代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创举。
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人类社会智慧化发展无疑将成为必然趋势。
如果说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慧时代这一判断能够成立,那么,各行各业当然都不能无视自身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作为出版业最主要服务对象的读者阅读已经出现智慧化的需求和趋势,那么,出版业岂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乃至无所作为?
不用说,出版业肯定又要有人发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且机遇大于挑战”的呼吁。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出版业已经一次又一次发出过这样的呼吁,可是也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机遇,而且在一个个挑战面前损兵折将。君不见,在迅猛发展的新兴出版产业中,市场份额被各种所有制的新兴文化企业所挤占,传统出版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不断削弱。传统出版业所谓“内容为王”的自信,并没有在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优势,个中道理实在值得业界学界讨论总结。
诚然,在出版业的智慧转型中,传统出版企业正在努力有所作为。出版学专业的学者们已经提出“智慧出版”理念并开展学术探讨,一些专业出版社和学术期刊也正在积极探索智慧出版的转型发展。
据我所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较早提出并实施智慧出版建设战略的出版机构之一,该社继2014 年实现智慧出版社1.0 和2017 年实现智慧出版社2.0 之后,2020 年全面启动智慧出版社3.0 构建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数字出版技术的运用、推广和发展,积极推动“智慧七化”(互联网化、流程化、数据化、移动化、知识化、协同化、智能化)建设,构建赋能型的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和学习型出版平台。如推出智能机器人小A,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智能化统一检索。构建内容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内容知识库、出版社知识仓库等基础知识库,探索垂直学术服务生态,使业务主体有能力及时响应市场环境和读者需求变化。
我国一些学术期刊率先运用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预测系统主动适应学术研究的需求,通过智能化内容生产和数字化全媒体传播,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朝着智慧出版的目标转型。一些学术期刊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编辑的日常工作,应用智能化采编系统,对来稿进行自动查重和作者成果分析,自动推荐审稿专家,自动给作者发送稿件处理信息,自动回复读者咨询,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作者和读者的精准推送。一些学术期刊利用智能化技术,整合海量文献资源和用户资源,构建专业化、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开辟线上学术沙龙,举办专家网络讲坛,实现读者、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间的多渠道互动,在内容生产、学术传播、知识服务等环节注入智慧理念,实现向智慧出版的目标转型。
然而,出版业可不只是专业类出版、教育类出版和学术期刊,对社会阅读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大众类出版在智慧时代究竟如何应对,迄今为止,学界研究、讨论不多,业界似乎也显得后知后觉,不少大众类出版社甚至产生与己无关的错觉。其实,出版业只有能够为海量大众读者提供智能化出版服务,从而使得自身在供给侧作出更好的改革创新,这才算是真正充满“智慧”。当下,作为整个出版业最主要服务对象的阅读,正在快速进入智慧化。电子阅读、移动阅读、App 阅读、社交阅读接踵而至,在智能技术支撑下,阅读推广主体对于读者的阅读特征、阅读需求正在全面感知和智能识别,从而对推广目标、推广方法进行智能化优选,如此等等。这时候也许可以套用一句老话来自警自励了,那就是:智慧阅读已经来了,智慧出版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