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培
“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中学的育人底色。当前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是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该学什么,才是决定学校和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出发点,这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核心课题。
在“双减”之下,学校该做什么?
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育人主阵地的回归,随之而来的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放大和关注,学校的作息时间、课堂效率、学生的作业量、读什么书、体质健康情况,都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应该做什么呢?
一是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随着“5+2”的全面铺开,时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剩下的就是如何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践问题。
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提质增效的主战场,课堂要向“45分钟”要效率。在降低考试和分数压力的大背景下,创设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是减轻课后负担尤其是作业负担。按照“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作业管理总要求,强化教师职责,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到轻负高效,最好让学生能在学校完成作业。
四是回归育人本位。学校要动员家校社一切力量,不能仅仅关注分数,还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立足“读”“写”“趣”,确保育人质量
如何在“双减”的政策下“弯道超车”,个性化地彰显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是萦绕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问题。从最初的文件解读、基礎调研、理念上的冲撞,到学校课后服务方案的试行、修订,再到现如今的秩序井然——“双减”颁布的百余日里,学校不仅积极主动落实“双减”的系列政策,还针对学生的成长现状和家长的综合素养,立足“读”“写”“趣”,直面新中考、劳动教育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从课后延时服务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确保“双减”背景下的育人质量。
我们认为,“双减”政策想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守好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立足校情如何做大做强,使学生“爱笑、愿说、善学、能做”,每天都能拔节生长。学校从顶层设计和过程优化上重点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科学拟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育人目标和实施路径,统领学校发展步伐,直指“爱笑”综合素养目标。
二是深耕课堂。主抓课堂提质增效和作业管理,推动“慧动课堂2.0”变革研究实践,直面“愿说、善学”的自主发展素养目标。
三是重点突破。将体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依托对上争取资源,对外发动家长,联系社区和企业,探索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怡美的“五育”融合发展新样态,直达“能做”的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素养目标。
凝聚“人人都是服务员”的“双减”共识。“双减”要求减负不减质,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心,教师的身份不再是各学科教学的“教练员”,而应该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引导员”。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一是要弄清楚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始终把握育人方向,才能为党育人。二是要专业发展,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知识量,教得出真货,方能为国育才。三是精研课堂,从备课、上课到作业的全流程优化,不仅教课堂,还要教成长,为发展学生终身学习力奠基。
暮读、暮写、暮趣,确保“堂堂都是营养餐”
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学校首先考虑到家长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的需求,安排教师每天下班后轮流值守,确保学生课后在校期间每班最少有一个学科教师陪同;其次,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需求和学校“培养爱笑、愿说、善学、能做的纯朴少年”的育人目标,学校对每天的课后服务进行了规划实施。
暮读20分钟——一方面是将传统的经典诵读活动和课后服务融合,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又实现了传承文化的初衷,学生或在教室里齐声诵读,或在树荫下浅吟低诵,放学时的诗文背诵构成了一幅书声悠扬的画卷;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利用暮读的时间对当天的学习笔记进行全面的梳理、补正和背记,在全面回顾当天学习收获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暮写40分钟——主要是学生自主在教室里独立完成各学科的书面作业,优先完成自己感觉有困难的作业,留守的各学科教师随时巡视辅导、答疑解惑。
暮趣40分钟——一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在每天都有阳光大课间的基础上,学校专门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教练,带领七八年级学生进行足球或篮球训练;二是除周四的两个栽培社团外,每班每周增加一节劳动实践课。
三个月下来,教室里的书声更加爽朗了,绿茵场上的身形更加健硕了,“会劳园”里的蔬菜更加青绿了,大家的笑脸、互相问候的寒暄,还有学生字里行间传递出自信阳光。
“双减”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儿童保卫战。作为一所城郊薄弱学校,如何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取家长所需、延教育之实、息社会乱象,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千树万树梨花开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双减”及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规范下,学校将进一步探讨和优化“五育”并举的现实路径,把课后服务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落好,力争让每一位师生扬着笑脸来学校,带着想法上讲台,带着问题进课堂,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和满意地将自己孩子送入家门口这所成长中的优质学校。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