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数单位统领“数与运算”教学

2022-02-07 11:26吴汝萍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整数月饼小数

○吴汝萍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在“数与运算”中,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整数、小数、分数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它们都是基本计数单位累加或细分的结果,感悟其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借助计数单位理解算理

运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算理与算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算理是算法的原理和依据,算法是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生只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相应的运算技能,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回放】

师:12×20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12乘2等于24,后面添一个0,是240。

师:对!20×30呢?

生:先算2乘3等于6,后面添上2个0,是600。

师:这样算又对又快!以后遇到整十数乘法就这样算。

学生凭感觉得出一个数与整十数相乘,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末尾添0。如果仅知其“法”,不知其“理”,让学生口算60÷20,学生很容易迁移其“法”得出商为300的错误结果。

【教学重构】

师:12×20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12乘2等于24,后面添一个0,是240。

师:这样算有没有道理呢?2表示什么?

生:2表示2个十,12乘2个十是24个十,24个十就是240。

师:原来算出的是24个十,所以再添上1个0就可以了。口算20×30呢?

生:先算2乘3等于6,后面添上2个0,是600。

师: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呢?

生:20乘3个十是60个十,60个十就是600。

生:2个十乘3个十是6个“十十”,10个10是100,6个“十十”也就是600。

生: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20×30=2×10×3×10=6×100=600。

教师通过追问“这样算有没有道理呢”,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深入思考算理,从而理解:12乘2个十是24个十,即240;20乘3个十是60个十,即600,并从多角度分析得出2个十乘3个十是6个百。

运算的本质是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也就是对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课标(2022年版)》也强调,要让学生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二、借助整数计数单位“1”认识分数

学生之所以觉得分数难理解,是因为它既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又能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即比率。其实整数也是既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又能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即倍比。为什么学生认识分数比较困难呢?是不是分数的引入出了问题?

【教学回放】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吃,每人能分到多少?

生:每人能分到半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如果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4块,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重构】

屏幕上出示4个苹果、2瓶水、1块月饼。

师:这里的4、2、1都是用来表示整个物体的个数,叫什么数?

生:整数。

师:对,我们以前认识的数都是整数。整数最小的单位是——1,一个也没有就是——0。整数有多少个?

师:整数能不能表示出各种大小不一的物品个数呢?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吃了多少块月饼?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人分到半块,不到1,不好用整数表示了。

师:整数不够用了,就创造了——分数。

师:如果分1米长的线段、1千克的大枣,可以得到什么分数?还可以分一个什么?(引导学生分一分,认识米长的线段千克千克的大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是分整数几得来的?怎么分出来的?

生:是分整数1得来的,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一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半块”则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强调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块,这是从表示数量的维度来引入分数。明确1块蛋糕分成2个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米、千克等表示数量的分数。学生逐渐明白了: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数,几分之一是平均分整数1得到的。等到五年级理解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单位1”不过是“整数计数单位1”的简称而已。如此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宏观的、完整的、结构化的认知结构,这也正是《课标(2022年版)》所倡导的。

三、借助整数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小数

十进制计数法是建立整数概念的基础和核心。小数最基本的特征与整数一致,也是十进制。人教版教材选择从长度这一具体量入手认识一位小数,再延伸到人民币模型,其出发点是希望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一位小数,但这样忽视了一位小数的本质是将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弱化了一位小数与整数计算单位1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回放】

师: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生:1.3米。

师:为什么是1.3米呢?

师: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呢?

(学生茫然。)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听说过1米3分米就是1.3米,但并不清楚其原理。另外,学生对1分米是米也非常陌生,因为在初步认识分数时,分数的后面基本上是不带单位名称的。所以,从长度单位或人民币单位入手认识一位小数,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很难真正理解一位小数的内涵。

【教学重构】

师:森林里正在进行吹塑料棒的比赛,塑料棒滚过1格的成绩是1分,你知道熊大和小狸成绩是多少吗?蹦蹦呢?

生:熊大成绩是4分,小狸成绩是1分,蹦蹦0.5分。

师:数是数出来的,哪里能数出0.5呀?请大家先看看涂涂的成绩,感觉是多少分?

生:0.1分。

师:的确是0.1分。想一想,这个0.1是怎么来的?

生:把1格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0.1。

师:你们怎么想到是平均分成10份的?为什么不是9份或11份呢?

生:因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师:这个0.1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哪个分数意思一样?

生:十分之一。

师:我们再来看蹦蹦的成绩,现在知道为什么是0.5了吗?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蹦蹦正好吹了5份。

师:对,数一数,能数出几个0.1?想一想,10个0.1是多少?

(这里让学生认识到10个0.1是1,感悟小数与整数之间都是满十进一。)

师:毛毛吹了多少格,成绩是多少?光头强吹了2.3分,你知道他吹到了哪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米尺和1角硬币,让学生理解0.1米、1.2米及0.1元、1.2元的含义。

《课标(2022年版)》指出,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单位,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上述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整数4和1表示熊大和小狸的成绩,接着表示蹦蹦和涂涂的成绩时,因为不足1,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将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得到小数单位0.1,如此,学生很容易理解一位小数的内涵,并认识到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之间的一致性。理解了一位小数后,再让学生理解0.1米、1.2米和0.1元、1.2元也就水到渠成,达到理解、迁移、掌握与运用的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
整数月饼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中秋节里吃月饼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