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思政格局 助推人才培育

2022-02-07 02:11□郝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思格局培育

□郝 隽

高校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其根本目标为改善学生思想和道德素养上的问题,通过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诠释,发挥思想政治课堂在育人中的有效作用。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高要求,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将传统理论融入在育人实践中,通过多方位育人主体的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保障思想政治育人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大思政内涵与特征

大思政格局主要是指有效整合高校思想政治上的育人资源、管理资源、文化资源等,通过对校园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在教育体制内设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融合,完成育人方法上的优化,与校园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形成全方位、全员、全程育人的格局,实现思想政治育人的最大合力。在我国思想政治会议上针对人才培育工作,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指明方向,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以培育什么样人才、怎么培养、为谁培养为整体的思路,通过育人体系的支撑,促进高校人才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大思政育人的方式一方面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凸显高校在创建新的工作模式上的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各类管理和育人活动结合过程中,大思政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育人方式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大思政重视以当代新的理念和思想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加贴合时政热点的内容,可有效转变传统育人的思路,使更多主体参与到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的成效。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大思政更加重视实践,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整合,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三是育人活动有着一定的延伸性。面对当前信息快速传递的发展趋势,学生作为成长在信息时代的群体,在学习中更乐于接受传统课本知识外的内容,对于多元文化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大思政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准则,在落实根本任务过程中勇于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将思想政治内容和学习空间作出有效的扩展,将思想政治理念带到学生生活学习中,实现知识入脑入心。

二、大思政格局下人才培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课堂育人功能弱化。大思政以“三位一体”育人格局为特色,在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中,需要高校、企业、家庭都能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思想政治理念,其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可持续性提升。然而,在高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由于教育主体育人功能的弱化,会使育人格局失去平衡,人才培养达不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一方面,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育人是高校的教育职责,将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在校园外对于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意识薄弱,家庭育人失去原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思想政治课堂的冲击下,部分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交流的习惯发生改变,相较于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内容的学习,更愿意在网络平台中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这就造成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权威性降低,育人功能逐步被弱化,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构建大思政格局,由于存在资源挖掘不深刻,教学改革难以落实等问题,造成大思政格局的构建缺少统一的指挥,所培育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在当前社会各类价值标准和取向共存的环境中,学生面对多元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考验,部分学生辨别能力较弱,在道德和情感上容易出现选择偏差,并存在品质上的两面性。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于思想政治育人的要求,主要为全面优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但学生其自身的发展,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在课堂上和校园环境的约束下,能够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当步入社会后缺少大思政的引导,就容易出现认知层面的偏差,其能力素养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大思政格局助推人才培育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大思政人才培育平台。在全球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我国生产领域、服务领域以及教育领域也获得普及应用,力求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来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效率,为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保证自身能够与时俱进更新、与时俱进发展。所以,面对这一发展形势,在构建大思政格局,助推人才培育进程中,也可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线上大思政人才培育平台,来实现自身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一是可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深入挖掘有关于大思政格局构建,以及人才培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教育资源库,为大思政格局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通过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式与政策》等三门思想政治育人课程,来进一步完善大思政格局体系建设,加快完成构建大思政格局助推人才培育的建设工作。二是需明确认识到构建大思政格局,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即教学资源、校园育人资源、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来梳理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方案。比如,可通过将团课教育、党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纳入思政课教育体系当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可通过充分利用校园实践育人资源,比如组织开展班周会、宿舍党建等活动,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三是可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大人才培育环节中的思想教学功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制定深层次、分重点的具体大思政育人方案,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大思政人才培育。此外,还可通过积极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大思政人才培育信息化建设,搭建“红色导航”新媒体平台,主导校园思想动向,发挥网络媒体宣传教育功能,提高学生、教师大思政格局与受教育思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教职工思想与时代同行、与学校同步。

(二)优化人才培育顶层设计,打造全方位“一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优化人才培育顶层设计,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不仅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变,发挥其真正人才培育功效,还可最大程度地发挥联动协同作用,形成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著名教育学家—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所谓的多人协作,也就是将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体,融合建设为一个更强的总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以多方力量相融合的方式,造就“新的力量”,与它的一个个单独力量的总和是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的。”所以,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若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来助推人才培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人才培育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培育顶层设计,最大程度上带动多方协同联动作用,着力构建多方力量融为一体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形成助推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一是教育工作者应聚焦课堂主渠道建设,积极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以及育人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二是应聚焦时代热点,注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大思政实践育人功能,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积极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以党建为核心,以团学为抓手,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我与书记有个约”“红色基地参观”“献爱心志愿活动”等思想政治育人活动,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三是可通过将“五四表彰”作为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氛围的契机,以树立优秀先进典型、自强之星、优秀团员学生干部、创业之星等楷模,在学生群体中抓典型、树标杆,发挥榜样联动力量。四是还可通过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等,来推进大思政格局建设能够依法治教,始终将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作为构建大思政育人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大思政格局科学研究。一是应针对当代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心理动态,坚守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形成学校-分院-班级-宿舍四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全方位管理学生身心健康与思想健康。二是可通过开展阳光资助工作,根据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实际受帮扶需求,建立分层次、针对性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材的提供强有力保障,解决个别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耽误学业等问题。三是可通过借助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健全的学生发展服务测评体系,对学生入校、毕业的全部成长过程与成长轨迹进行记录和收集,在就业创业指导环节加以利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自身问题。四是若想做好大师中格局贡献的科学研究,就必须要上升到科研层面,建立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室,比如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咨询研究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等等,将科学研究人才、专家教授以及专业背景相同的优秀人才纳入科研队伍当中,通过发挥科研功能带动大思政格局人才育人体系构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思政作为社会转型发展下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向,在教育领域的落实能够整合思想政治育人资源,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高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全新的三全育人模式,解决教育领域提出的关于人才培养上的根本问题。从多个角度和多方位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培育更多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大思格局培育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小人物的大格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