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一丁 朱瑞雪 唐 丹 张金瑞
贵州省贵安新区成立于2014年,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面积达1,795平方公里,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市(区)21个乡镇,是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唯一一个被赋予生态文明示范区使命的新区,肩负绿色发展的战略责任。近年来,贵安新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绿色金融、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推动了贵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大数据产业。自贵安新区建立,大数据产业一直是贵安新区优先发展的绿色产业。在贵州省2016年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基础上,贵安新区发挥自身在云计算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
2015年,富士康进驻贵安新区,之后腾讯、华为、苹果、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现代和188个5G基站相继投入建设和使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实力日益增强。至2019年底,贵安新区已有140多家大数据企业,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制造、数据中心、软件及信息服务。2019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23.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7%。
(二)高端装备制造。贵安新区建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按照“高端、绿色、集约”的要求,坚持高端、绿色发展的路线,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贵安新区创建了“发电端、储能端、配销端、汽车制造端、电桩端、售后端”一体化的新模式,将打造1,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航空产业方面,贵安新区建成了以中航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项目为龙头的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而且,在大数据+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示范企业,如福爱电子、浪潮、高点科技、航谷动力等。2019年,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产值达59.2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33%。
(三)大健康医药。贵安新区在平坝新城建立了大健康医药产业建设基地,着力构建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包括医疗、保健、康体、健康管理、健康药食材等产业。贵州巨生源生物科技、宁方生物工程等多家企业已签约贵安新区,将从事细胞修复,生产国际天然药物、多肽口服液等产品。此外,贵州云医院落户贵安新区,建立了大数据云医院服务平台。
(四)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将为节能环保、绿色产业等提供金融服务。2017年,贵安新区被批准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国家级试验区。目前已有20多家金融机构在贵安新区建立了35个绿色金融专门机构,初步形成了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除此之外,贵安新区还创建了连接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绿色金融项目数据库;实施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与各级财政合作,为全公益性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为贵安新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五)旅游业。贵安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显著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形成了文化旅游、国际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康体旅游的“大旅游”格局。贵安新区拥有独特的屯堡文化和布依文化,还有中国最大的樱花公园——平坝万亩樱花园、贵安禅茶观光园等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到此游玩。贵安新区还上线了“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使旅游服务更加人性化和方便。
(六)现代服务业。贵安新区不断进行服务贸易创新,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云服务、大数据服务、金融外包、保税维修等现代服务业。贵安新区还打造了“大旅游+保税会展+跨境电商”的外贸新模式,从而把贵安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一)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当前,贵安新区涉及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多是关于能源开发、污染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对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绿色财政和绿色金融等政策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在财政方面,虽然中央和地方对贵安新区绿色产业发展进行了大力资金扶持,但对整体产业发展来说仍不足够,且还未建立起稳定的预算机制。在金融方面,绿色产业的融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贵安新区绿色产业发展有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但其他社会融资方式还较有限,无法有效激励与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绿色产业的相关经济活动,限制了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产业基础还较为薄弱。贵安新区自建立以来,大力吸引各类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来此投资,已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速度快,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建立了高端装备制造园区。但由于贵安新区建立时间还较短,其绿色产业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企业间的产业分工协作还不够完善,企业间合作的产业链条还未充分建立,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和产业规模都还有待提高。
(三)绿色产业人才短缺。贵安新区绿色产业发展缺乏充足的人才,因此阻碍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贵安新区人才培养力量不足,如信息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导致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的供给在短时间内和需求还存在很大缺口。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贵安新区注重人才的引进,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优惠措施,但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当地绿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在大数据战略、绿色金融产品设计、高端设备制造、云服务等诸多产业,贵安新区都缺乏充足人才供给,尤其是高端人才。这无疑将影响未来绿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应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利用经济方式引导公司与民众参与绿色产业发展。完善市场制度,健全排污交易、资源价格、生态补助等有关制度。此外,政府要转变职能,发挥引导作用。一是创造和谐稳定的政策环境,使用经济方式和法律方式,减少现实制约,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创建科学、高效的竞争机制。二是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功能,利用政策规划和激励性举措等,引导企业对绿色产业的投资。三是应通过再贷款、财政贴息、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发展绿色信贷。发展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如绿色债券、绿色贷款、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绿色住房抵押贷款等。积极发展和创新绿色保险,对环境风险较高的企业,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二)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规模。加强贵安新区绿色产业的分工协作,将可延长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产业发展实力,提高经济效率。如2020年8月,贵阳市政府、贵安新区、华为、拓维信息系统公司四方合作共建基于鲲鹏的全栈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培育基于鲲鹏生态的上下游企业。这种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有利于把贵安新区打造为计算产业高地,从而增强产业整体发展实力。贵安新区应鼓励和激励区内各产业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同时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鉴于目前贵安新区一些绿色产业的规模还较小,贵安新区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绿色产业规模。因此应加快承接东部省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寻找跨区域协作产业对接。如2021年2月,贵安新区就与北京开展了跨区域协作产业对接活动,北京一批中高端产业项目“云上”对接贵安。这种高端产业合作无疑将扩大贵安新区绿色产业的产业规模和整体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是要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加快贵安新区花溪大学软硬设备建设。花溪大学城集聚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10多所高校,为贵安新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因此应推动花溪大学城产学研结合、融合、融通发展,通过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疏通学生素养提升、成长成才的轨道,保障学生适应绿色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加强学校培养中知识与技能的联动,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引进大量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爱护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人才”的氛围。改善政策环境,为人才提供更灵活的工作环境。生活中关心,科学研究中积极支持,工作中大胆使用,利益上给予倾斜,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此外,为了在把人才引进来的前提下,还保证留得住,还应该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在户口迁移、子女就学、住房、工资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从而使高层次人才真正扎根,为本地绿色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