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玮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国都将食物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作为国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食物可持续消费成为各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食物可持续消费不但意味着全球及地区可持续化发展,更意味着食物消费中的饮食结构合理化及杜绝食物浪费等持续化理念[1],据此各国均将食育当作国家可持续化发展及提高国力的顶层设计。
(一)美国中小学食育发展历史概述。美国中小学食育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95年美国非政府组织开展的“食用校园计划”(The 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以期通过食育改善人们对食物的理解与认知,而后美国各州政府均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后政府根据非组织开展的“食用校园计划”制定了一系列食育发展措施,并要求大部分学校向地方农业种植户购买有机食用以此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性及有记性。直至2010年美国卫生部门发布了最新《美国饮食指南》(American diet Guide,USDA,2010)。其中主要强调与突出介绍了美国人平均脂肪含量过高及体质偏胖等问题,并呼吁大家在食物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热量较低的食品,以此保障自身体质的美观性,并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保障热量与运动量处于平稳状态。从美国食育实施来看,美国虽然作为农业大国但真正意义上让食育在中小学持续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美国民间组织及科学专家不断研究与优化制定的食育计划。以期通过食育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降低慢性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同时,鼓励学生摄取健康食物增加低钠饮食。此外,为使中小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习惯和对待食物的态度,美国推出“午餐计划”(NSLP)和“早餐计划”(SBP),成功帮助中小学学生建立了健康饮食意识。通过《营养教育法案》(XHR3800-NutritionEducationAct)的制定,进一步对中小学生午餐及早餐食用计划及标准制定了精细化的要求,其中要求学生每年应接受50小时食育营养教育,学生应结合校方实际情况,为各年级及各类型学生提供相应标准的营养食育课程,通过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学习方式如报纸、期刊、杂质及网络等方式积极了解与学习食育课程。同时学生制定了一些协调食育计划,通过膳食计划及社区营养服务计划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广与引入了水果、蔬菜、谷类及低脂奶等健康食品。此外,学生根据食育发展及变革制定了科学且合理的教师及其他员工知识的培训计划,通过全方位的食育保障机制及食育管理机制,促进学校食育持续化发展[2]。
(二)美国中小学食育文献综述。美国食育研究主要以营养教育、干预为主要方法与途径,通过连续不断地对设计、主体、方式及效果等实验内容及数据分析对比,以此找出最适合美国推广的食育研究。Contento对营养教育375例随机干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干预对象、方式及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对整体效果具有实质意义。Brug与Oenema研究了[3]营养教育内容使其效果好坏的重要变量结论,通过研究得出较比国家、学校、社会组织普通课程而言被教育对象饮食现状、预期目标及食物认知水平的个性化设置更为重要。研究中指出,基于心理学及环境影响理论分析中小学生对食物的认知主要以固化形式发展,它表现在以某一固化模型延展后续思维活动,因此制定个性化营养教育方案可以让学生加强自我关联意识,继而转变饮食习惯。Tilles-Tirkkonen基于博弈论赋权对172名中小学生营养教育干预发现,干预对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健康教育内容标准》(HECS),其中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一)均衡饮食。在饮食平衡教育方面,美国对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并推进了多种食物的摄入。此外,美国重视让学生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及其功能,让学生了解营养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食育教育,美国强调从低年级开始学习食物的分类,通过对食物热量、营养及对自身健康程度的有益性分析,以此保障自身食物摄入的科学化及合理化。此外,较比其他国家食育教育相比,美国在均衡饮食方面较为关注。其中,日本在食育教育中,从小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管理饮食均衡性。而美国中小学食育教育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根据自身所学食育知识,结合自身体质为自身定制与打造饮食计划及营养目标。
(二)合理营养。关于合理营养教育,美国人主要把重点放在学生选择健康零食上,鼓励学生少吃零食。另外,美国强调在确认食品标识之后选择零食,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少吃零食来预防肥胖。
(三)饮食习惯。在饮食习惯培养的食育措施中,美国主要以提高学生早餐科学性为核心。较比我国食育而言,美国更多的是以早餐及外部因素对比与激励为核心。其中,我国食育在饮食习惯培养上主要以强调与重视事物珍贵性为主,鼓励学生不浪费粮食,而美国通过实践与外部因素影响的食育模式展开教育,如美国中小学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食物生产与加工企业,通过了解与熟悉食物制作的可贵性,提高中小学生对食物的重视。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会通过外在形象及注重自身形象等方式,引导学生饮食节制。
(四)安全食品选择。在了解食品安全选择中,美国注重引导学生在认识到标识重要性的基础上,确定食品标识然后选择安全的食品,掌握储存食品的安全方法。从低年级开始,美国就一直鼓励学生深入学习食品标签,特别要注意糖的摄入量,防止肥胖。同时,美国也要求确认食品的来源,重视学生对健康安全食品的个人选择。
(五)烹饪。美国烹饪教育通过小学生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掌握烹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练习烹饪技术,同时教授学生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4]。
(一)要顶层设计中小学食育教育标准。为保障我国中小学食育持续化发展,我国中小学应借鉴美国食育指导方案及食育标准。一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应根据中小学生特点及现阶段中小学生饮食情况,制定科学且合理的饮食标准指南及食育教育标准。针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食育方法与措施进行全面优化与革新,培养专业化及实用型营养师,为我国中小学食育持续化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二是以育人为总目标,制定食育的总体目标,在学生层面进行食育,将食育纳入学生具体成长标准,设定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社会性和身心健康等目标。学校根据学校的食物培养目标,制定各学年的食育指导总计划和年度指导计划等。
(二)要强化家校融合。家庭教育在食育中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父母不仅是中小学生食育的启蒙老师,亦是监督与管理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通过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通过结合家长对食育的措施与要求,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家校食育管理机制。学校应定期、不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食育学习内容,主要从学习内容、饮食计划及营养目标入手,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与监督,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优势。同时,校方可组织召开食育讲座,通过家长、学校共同参与,以此为学生饮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生活质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中小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及我国未来社会中坚力量,加强中小学食育教育成为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与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国应不断加强中小学食育教育标准建设与有关规定的落实,对中小学食育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整,并打造家校共育的模式,推动我国食育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