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昊 杨佳雯 曾庆涵
摘要:税收政策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本文选取创业板2020年部分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实际负担的所得税越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越大。并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分组上存在差异性。相比而言对信息技术业、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的激励效果较好。并针对这些结果,提出完善稅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激励;上市公司
1.引言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我国未来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力拉动经济增长。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里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得创新能力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引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主要手段。我国针对每年的经济变动形式以及战略需求不断调整各项税收优惠细则,每年在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上的成效亟需测定,并不断调整政策。
2.税收优惠政策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税收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经济政策,往往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一段时期内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对生产和发展的前景需要。同时也在引导企业经营活动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来说,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税收优惠缓解了研发成本,企业会更加愿意对研发活动加大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这样促进了企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增加了资金运转效率,使得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益得到提升。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一项重要的科技创新研发活动,往往需要进行大胆尝试,其回报率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而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质上将科创活动的风险进行了分担与保障。
最后,税收优惠政策会对企业的科创人力资源产生供求影响。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决定了企业研发活动的过程质量与结果产生。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会对从事科技创新研发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支持,科技工作者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研发活动,使企业科技成果产出更加顺畅。企业对研发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等知识性投入,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往往予以补贴。使企业倾向加大对研发人员的需要,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3.税收优惠政策科技创新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3.1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wind金融终端、东方财富网等渠道得到相关数据。并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99家样本,共594个有效数据。并将样本依照行业、所有制及地区进行分组,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2研究假设
税收优惠可以减轻企业科创的资金压力,降低研发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考虑到企业所在行业、不同所有制类型,以及所处地区不同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由此提出假设H1—H4:
H1: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激励企业增大研发投入。
H2: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企业类型有激励作用,民营企业效应更好。
H3:信息技术行业的税收优惠激励效应更显著。
H4:东部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激励效应更显著。
3.3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3.3.1因变量
过去学者研究中,一般选取研发投入额来反映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的情况。而本文选取研发投入强度指标,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用Y表示。相比而言,更能反映企业对科创活动的重视程度。
3.3.2自变量
企业的税收负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所得税。且由于当前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本文采取企业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率作为自变量,即25%-所得税/利润总额,用Itr表示。
3.3.3控制变量
选择以下变量为控制变量:研发人员数量占比(Tec)、年末总资产数额的自然对数(LnSize)、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Deb)。
3.3.4模型设定
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我们将部分变量取自然对数,这样更好地评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根据以上变量选取分析,设计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Y=β0+β1LnItr+β2LnTec+β3Lnsize+β4LnRoe+β5LnDeb+ε
3.4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1显示样本企业的平均的研发投入强度(Y)为9.45%,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科创活动较为活跃。但标准差为11.02,最小值与最大值差距很大,可见创新投入的差距较为悬殊。企业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率(Itr)均值为12.59%,说明大部分公司都明显享受到了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而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5%。可见有些公司完全享受到了税收减免,而有些公司则没有得到政策优惠。而研发人员占比(Tec)均值达到了29.39%,但最大值为78.51%,最小值只有4.37%,反映出企业在研发人力资本的重视和岗位结构设置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资产的自然对数(Lnsize)均值为3.653,标准差为1.117,说明样本中上市公司规模差异较大。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为10.04%,资产负债率(Deb)为39.11%。它们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差距较大,反映出样本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负债结构的明显差异。
3.5回归分析
对先前设定的模型进行回归后,结果如表3-2所示
回归(1)是全样本的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286,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实际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率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科创投入力度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则假设H1得到验证。
回归(2)(3)是在不同所有制分组下,分别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组样本进行的回归结果。回归(2)显示,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508,在5%水平下显著。而回归(3)显示国有企业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为0.155,显著效果不强。由此可见,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激励效果存在差异性,民营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上比国有企业更加有效。民营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外部力量支撑较为薄弱。需要不断进行高质量科技创新,才能获得更大收益,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经营生存压力。国有企业相比而言,有政府与国家的更多资金倾向与扶持,对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的反应灵敏度较低。由此验证了假设H2:税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激励效果更好。
回归(4)(5)(6),是在所属行业不同分组下,分别对信息技术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分组样本进行回归的结果。回归(4)显示,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信息技术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回归系数为0.547,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回归(5)与(6)中,制造业行业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研发投入强度相关系数为0.305,其他行业的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为-0.112。显示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甚至出现了负相关。该结果表明了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信息技术业、制造业等一些技术指向型行业的科技创新激励效果更好,其他行业分组中产生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相较而言,信息技术行业在税收激励效应上最为显著,则假设H3得到验证。
回归(7)(8)(9)是在不同地区分组下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分组样本进行回归的结果。回归(7)显示,实际所得税减免率对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正相关性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347,在10%水平下显著。而根据回归(8)和(9)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94和1.527,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明显看出,税收优惠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在不同地区上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而言更为显著。相比中西部地区而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环境更为发达,企业的资源分配更优越。且科技型公司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享受到了比中西部地区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由此也验证了假设H4。
最后,分析一下各控制变量的影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Tec)在绝大多数分组回归结果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与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呈正相关。可见研发人员的强度大小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有直接作用。一个企业的技术型人员越多,科技创新越富有活力。资产负债率(Deb)对研发投入强度,在大多数分组中呈负相关,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一些情况下,公司的举债经营比率越高,导致科创活动的投入或将减少。其余控制变量,总资产自然对数(LnSiz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在多数分组回归结果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税收优惠可以促进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对比而言,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激励效应更好。信息技术行业比其他行业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民营企业相较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效果更为显著。
针对以上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针对区域差异,制定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对中西部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等。(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高质量科技创。要加大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带动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加大国有资源在重点行业的投入。(3)新注重科创人才培育,加大对科创人员支持。(4)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化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通过普遍立法实施,提升一些政策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梦茹.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企业创新激励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0.
[2]刘芷伊.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J].商展经济,2021(05):92-94.
[3]田發,谢凡.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3):297-303.
[4]孟丽娟.税收优惠政策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史昊(2001-),男,汉族,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会计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