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2-02-06 12:06晏星漳州正兴医院骨二科福建漳州36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髋臼活动度股骨颈

晏星 漳州正兴医院骨二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内容提要:目的:对比分析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置换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月、第6月实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月、第10月实验组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预后更好,且远期并发症更少,建议在合理评估后选择合理术式。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由撞击、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造成,好发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其典型症状为关节活动受限、髋部剧烈疼痛、下肢畸形等[1]。随着病程延长还会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同时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一般损伤范围较大、损伤程度重。同时由于该骨关节具有特殊剪力作用及骨折后局部供血受影响,导致骨折固定难度较大、预后差。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针对股骨颈骨折应用率较高的两种骨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部位包括人工髋臼及人工股骨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置换部位仅为人工股骨头,因此二者在置换范围上存在巨大差异,二者如何选用一直是股骨颈骨折治疗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2]。鉴于此,本次研究筛选出82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以上两种关节置换术的实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82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15;年龄38~71岁,平均(57.27±7.23)岁,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16例;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3:18;年龄40~73岁,平均(57.36±7.15)岁,左侧骨折28例、右侧骨折13例。组间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者;②82例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并经X射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③无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合并其他系统危重疾病患者;③既往存在髋关节手术史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临时骨折固定,保持患者血压150~160/80~90 mmHg,血糖4.0~8.0mmol/L,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并完善相关影像学及全身查体检查。

实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首先行硬脊膜外麻醉,健侧卧位,患臀侧垫高,骨盆、躯干与水平面保持90°;将粗隆顶点作为手术起点,随后在沿粗隆顶点至髂后上棘方向做一条纵轴线,再沿这条轴线做7~10cm斜向切口;后逐层切开肌肉、筋膜等皮下组织,摆放患者内旋患侧髋关节,再对外旋肌群实施切断,充分暴露髋关节及股骨头、股骨颈,后由操作者直接触摸小转子,设置股骨矩预留长度,再行股骨颈截骨,去除股骨颈与碎裂的骨折碎片并取出股骨头,充分暴露髋臼;切除病变滑膜、关节囊、盂唇及残留圆韧带,对髋臼实施磨锉,在髋关节45°外展、前倾20°置入人工金属髋臼,再使用螺钉固定,固定髋臼内衬;经冲洗及引流管操作后,置入股骨头假体并固定,再确定置入假体牢固后实施髋关节复位,再次检验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最后实施常规引流并闭合切口。

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首先实施硬脊膜外麻醉,抬高患肢并辅助患者处于健侧卧位,保证该体位能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将大转子作为体表定位标志,距离其远端4cm处向近端作为切口,保证切口贴合大转子后缘。随后在髂后上棘作一处圆弧形切口(长度约为10~12cm),对臀中肌、臀大肌实施分离建立手术窗口。对股骨头实施截断,对暴露的关节囊实施T形切开,在股骨小转子上端实施股骨颈离断处理,离断组织包括圆韧带、关节囊,再去除股骨头;使用生理盐水、敏感抗生素反复冲洗髓腔,随后实施扩髓并注入骨水泥;置入双极股骨头假体;确定假体牢固逐层闭合创口,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arris)情况。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超过90分为功能状况优良,80~89分为功能状况较好,70~79分为功能状况尚可,低于70分为功能较差。评估时间为术前、术后第1月、术后第2月;③对比两组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活动度。评估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第5月、第10月;④随访对比两组远期(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脱位、压力性溃疡、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n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1 193.05±20.24 90.05±9.47 14.97±1.64实验组 41 272.36±30.12 132.64±14.14 15.12±1.68 t 13.994 16.025 0.409 P 0.000 0.000 0.684

2.2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月、第6月实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Harris评分对比(±s,分)

表2.两组Harri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术前 治疗第3月 治疗第6月对照组 41 35.07±4.01 73.05±7.46 83.09±8.44实验组 41 35.15±4.09 78.29±7.92 88.97±9.03 t 0.089 3.084 3.046 P 0.929 0.003 0.003

2.3 对比两组髋关节活动度

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5月、第10月实验组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3.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 n 屈髋活动度 外展活动度 外旋活动度术前 术后5月 术后10月 术前 术后5月 术后10月 术前 术后5月 术后10月对照组 41 58.47±6.68 78.12±8.04 101.25±10.97 12.47±1.48 14.23±1.56 20.04±2.41 13.05±2.42 19.03±2.03 27.96±3.15实验组 41 57.56±6.59 84.98±8.71 111.87±12.47 12.39±1.41 19.17±2.03 25.06±2.69 13.17±2.46 22.47±2.45 30.55±3.62 t 0.621 3.706 4.094 0.251 12.355 8.900 0.223 6.923 3.456 P 0.536 0.000 0.000 0.803 0.000 0.000 0.824 0.000 0.001

2.4 对比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8%和21.95%(P<0.05),见表4。

表4.远期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是指暴力冲击导致的股骨颈完整性、连续性破坏,而股骨颈是股骨头、股骨干的连接部位,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及股骨头表面覆盖关节软骨保护,在髋臼的周缘至股骨转子间有厚而坚韧的关节囊包裹[3]。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因此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予以干预。

随着医疗器械更新、医疗技术进步,髋关节置换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是指将病变的髋臼、股骨头切除,随后安装人工髋臼或股骨头,帮助髋关节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及功能[4]。目前临床针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两种常见关节置换术为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置换部位仅为人工股骨头,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操作便捷等优点,但该手术关节承载活动量有限,随着假体置入时间的延长,髋臼关节面磨损程度较严重,不利于髋关节功能及正常活动度的恢复[5]。本研究中,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多的原因在于全髋关节置换需对髋臼、股骨头均实施置换,因此手术总体时间较长,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更强,术中出血量较大[6]。本研究中,术后第3月、第6月实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月、第10月实验组髋关节屈髋、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原因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替换结构有人工髋臼及股骨头两种结构,人工髋臼可有效避免髋臼磨损情况,使髋臼与假体吻合度更高,能极大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适应过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髖白完全暴露,手术视野宽阔,稳定性好,使髋关节和假体能够完全匹配,假体和关节之间的摩擦较少,因此术后早期患者即可开启早期康复训练,因此髋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更佳[7,8]。在唐仁德[9]的研究中,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7.50%,差异显著(χ2=4.571,P<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最后,无论是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会造成一定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因此术后应告知患者尽早活动肢体,防止髋关节内收、外旋等功能受限;在日常生活中需给予患者一定术后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术后半年内不可下蹲、跷二郎腿、盘腿、侧卧,由此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0]。

综上所述,针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存在一定优缺点,因此在实施治疗前需开展明确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

猜你喜欢
髋臼活动度股骨颈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