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首在课程。现行课程标准向上承接教育目的,向下指导教学实践,是联结“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要得到精准落实,需要不同层级的课程协调运作,贯通一致。古德莱德从课程运作的角度,将课程分为5个层次(图1),从“理想课程”到“经验课程”,课程逐层运作的过程中每一次转换都可能导致课程理念出现偏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是对相应版本课程标准的发展和完善,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结构更加优化,在“理想课程”和“正式课程”的层面已经获得了认可,然而,课程的良性运作是课程目标得以准确实施的关键,当前课程分析的重点应转向“课程的再设计”和“课程的实施”。因此,着力于从权威部门认可的“正式课程”到教师的“感知课程”,再到教学中的“运作课程”,最终成为学生经历的“经验课程”的运作通路和落实方略,对于当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图1 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从“正式课程”到“感知课程”,即从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与教材到教师实际理解与领会的课程。教师能够将文本所蕴含的编者思想以及所传递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加以诠释、转化与呈现,实现“懂、透、化”,才能将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教师对课程理解的本质,是在教师与课程之间建构一种合理的关系,阐述教师以课程为对象,如何理解课程,用怎样的方式理解课程是问题的关键。
理解课程文本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让一线体育教师学习、理解、实践新课程,课程标准中所描绘的全新场景和积极变化才能够成为现实。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教师迅速领会、深入理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一大难点。课程专家应深入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标准与新教材专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研促教,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度,通过培训指导,使教师在思想上对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有深刻的领悟,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促进其实际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不仅需要与专家加强联系,更需要立足实践进行教学研讨,探索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和优质课程。可以市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组建专业团队,在课程标准中选择主题,尝试进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可以利用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成员为主开展主题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交流研讨。加大资源支持,为教师教学搭建资源平台,由教研组组长牵头带动全组教师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本科、硕博士)是学校体育系统改革的驱动因素,其影响存在于学校体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他们的研究是学校体育政策制订和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体育教师教育者在未来教师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从体育教师培养的源头支持学校体育治理的持续改善,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具有深层的影响力。
在课程运作通路中,从“教师理解”到“师生互动”实质探讨的是课程具体操作的层面,这一层面的课程实践亟须一场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转型。
关键课程和教学向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体育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的实现应构建联通体育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而教学模式正是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发生对话的载体。教学模式是在行动计划或经验的框架指导下,课程实施的具体化操作方式。经过实践的多元教学模式,是课程标准的落地,是可借鉴的教学实施过程,是进一步教学研究的新起点。
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特定目标与主题对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整体统摄的模块或单位。从单元安排的角度来看,课程的组织无非遵循“强调知识结构的学科逻辑”和“偏重认知生成的经验逻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单元设计无论采用何种组织逻辑,都需回应知识学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由此,单元教学设计模式的确立需要围绕目标、方法和评价展开,回答“到哪儿去”“如何去”和“我现在在哪儿”3个重要设问。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明确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情况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与目标;其次,聚焦知识建构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应用情境和学习经验融为一体;最后,应围绕有效的学习反馈设计单元学习评价,“知识评价”向“素养评价”转向的本质追求是“为学而评”,重在描绘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之旅。
课程理论研究不再是学者的特权,课程教学实践也不再仅是教师的领地。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案例实质是专家课程的延伸与解释,为专家的课程理念与教师的课程实践提供了交流平台。专家与学者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库模块,既为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清晰、可视的课程范例,也为体育教师培训、体育教师教育等相关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从“运作课程”到“经验课程”,核心在于教学关系的变革,即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经验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的最后一环,学生经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经验能够直接反映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落实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为指引,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在何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和理由进行解释,教师在纠正与补充的过程中有侧重地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趣味运动会、运动竞赛等教学活动,对体育课程进行拓展与延伸。
情境化学习创设强调将创设情境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和知识的独特理解。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有价值的主题,设置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深刻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在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育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生主体来看,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学生评价,学生评价要彰显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兼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统一的评价过程。多主体参与是学生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能够使各主体敞开心扉交流,提出自身的诉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不同层次课程的流畅转化是课程标准落实的关键,这需要体育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确理解(聚焦课程目标)、精心设计(聚焦课程内容)和精准把握(聚焦学习评价)。课程层次理论捍卫了课程发展的公共属性,旨在彰显课程价值中的人本性,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转化有独到的启发作用。
周珂
2022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