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探索

2022-02-06 19:11□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工民办应用型

□王 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但可以增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能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步伐。同时,新时代学生个性特点较强,因此,在进行教育融合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对教育融合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科学、合理的展开教学工作,并有效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优秀人才。同时,随着我国将高等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民办应用型高校开始呈遍地开花趋势。加强学工与教学融合,不但能有效提升民办应用型高校整体办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还能为民办应用型高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而且,加强二者融合,也能有效完善传统教育弊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00后”大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

一、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内涵

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参与学习是个体和组织主动性的直接表现,在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人本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并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不断将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在高校落实。同时,学工与教学工作的融合,也能将各部门参与学生和学校教学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这样也能提升学生对学工与教学融合工作的重视。在学工与教学融合期间,还会采用鼓励学生参与、服务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等形式,提升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姿态,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和各项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发展,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学生在教学与管理相互渗透和发展的模式下,提升民办高校在育人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质量,进而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引导和帮助,促进高校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学工与教学的融合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传递学生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强化知识能力,并且达到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相互转化的目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工与教学工作的融合,也是增强学校育人工作合力、凝聚力的关键,目前还存在学工与教学融合两张皮的问题,未能将实践育人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也需要发挥学工与教学融合的作用与价值,达到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目标。

二、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同时为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大多地方高校纷纷提出工程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前高校主体学生为“00后”,而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培养“00后”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型、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关键所在。目前民办应用型高校在培养“00后”新一代大学生,不断探索素质人文教育和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工和教学工作培养目标不清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任务。学校教育主体是学生,而教学和学生工作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中最重要和直接的工作。但是在现实中,教学工作者往往重视教学工作、应用实践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以及人文关怀上有所忽略,重“教”而轻“育”。学生工作者往往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缺乏专业背景,往往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本专业的应用相结合,重“育”而轻“教”。

同时,在高校中存在着“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认为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强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须向教学工作让步。同时在师资配备和待遇上,差别很明显。专业性教师在职称评比、交流学习、课题研究、工资待遇上明显较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高出许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按照1∶200进行配置,日常工作琐碎,待遇和专业教师差距较大,这样的差距如果不加以改变容易造成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普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容易忽视学生工作者的想法和建议,对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无法清晰定位和完成。

(二)学工和教学工作缺乏联系、相互独立。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育人平台和信息资源的相互独立上。在管理体制上,教学工作由教务处以及各二级学院的教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主要由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的副书记、辅导员负责,相互之间责任分工清晰,界限独立,缺乏沟通和交流。在育人平台上,教学以课堂为主辅助实验以及专业生产实习,围绕专业教学与实践应用开展。虽然专业性更高,针对性更强,学生的积极性却不高。而学生育人工作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采取暑期社会实践、党团日活动、课程思政、先进班集体评比等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参与感更强烈。育人平台的差异化特征导致了教学与学工活动往往以“教学—学生”、“学工—学生”单线互动的模式进行,难以真正融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任务量,也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信息资源上,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专业性,而学生工作则涉及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在以上三方面缺乏交流和联系,相互割裂,导致工作上的冲突和矛盾,降低了工作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措施

(一)教学与学工部门加强合作,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清晰明确。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著名命题。每位大学生都涉及到:教学关系、管理关系、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教学关系和学工关系的重要连接。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同等重要,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个性化管理中厚植人文情怀,培养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薪酬待遇、学习交流机会、职称评比上也要做到一视同仁,否则很难改善“重教学轻学工”的状况,只有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同样的重视,给予教学和学生工作同样的展示平台,才能真正实现“教”和“育”相统一,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明确和统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任务的指导下,才能让每位大学生都能实习自己的中国梦。

(二)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相融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专业课教师担任班级班主任的优点在于,专业背景比较深厚,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有所指导和帮助以外,在实习实践、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规划专业走向、就业择业等方面更能给予专业的指点。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以自己为榜样潜移默化地进行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心理状态,个人规划以及在学习中遇见的困难等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加强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交流。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也可以自学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熟悉学校相关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之外,也要进行深刻思考:在将“00后”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时,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突破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思路,开拓眼界,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储备,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意义

(一)民办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民办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应该突出本科底蕴、注重应用能力、强化实践应用的三大本质内涵。民办应用型高校将学工和教学融合能起到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作用;克服实践性教学条件潜力挖掘不够、资源整合不科学、教学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大类招生以及转专业的方式,通过大一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大二选择专业方向为日后择业提供保障,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行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同辅导员一起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采取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的方式,避免了对学生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不到位,以及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与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偏颇,院校特色不明显的问题。

(二)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高等教育面向的主体是广大学生,他们的需求是一切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教学和学工线的教师在分工、职责、专业背景上有不同,但作为高校教师,都共同承担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高校培养目标归宿。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是相互统一的。在民办应用型高校中,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为他们的应用实践提供支持,才能做好教学和育人工作。

五、结语

民办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更有主见和思想的“00后”大学生,结合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性质和宗旨,在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强大的冲击,为了培养“00后”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型、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应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和“以生为本”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将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并加强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联系交流,相互促进,真正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工民办应用型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学工—教务联动育人管理模式探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