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学结合理念促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2-02-06 15:56王常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工学经济学应用型

□王常林

一、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流行于欧美国家以及受其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观点和学说,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并延续至今的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将其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有机结合,作用于中国经济体系和发展趋势,可以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独特的专业视角和分析思路。因此,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事实上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其对于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以及有志向从事此方面工作的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趋势也相对清晰。

二、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困局

(一)考核传统导致“重知识、轻技能”。很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仍然采用填鸭式,重在老师上课时的叙述,忽视了学生是不是对知识都接受了、是否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受限于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安排的影响,很难实现学生课后的指导和教学效果的检查跟进,导致学生得过且过,并存在侥幸的心理。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单项选择和问答题的试卷考核为主。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模型,就能应付考试。因此本质上其他们不能清楚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课程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无论是在授课还是在考核中,都存在这样的“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一些真心想深入研究、深造的学生,反而会因不能全面学习而心有余力不足。

(二)学科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不匹配。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的必修课,在管理相关专业的学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整个学校范围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授课范围是很广的,故而受限于学生的导致相关专业教师力量明显不足。除了专业必修的课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晦涩难懂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这样就明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教师的教育经验不足,课程中涉及的例子大多比较老套,与当前经济事件关系不大,导致知识与实践脱节,也容易令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产生排斥。此外,学生的专业课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很少,导致缺乏相关理论来支持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来自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导致西方经济学的课时屡屡压缩,导致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封闭的课堂教学难以形成经济思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脱离经济学的实际论述,经济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故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然而,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单方面描述经济新闻,不能结合当下的经济新闻来整合西方经济学观点,而在课本中,课程使用的案例比较陈旧,让学生的经济思维停留在书本和过去,对现代经济研究意义不大。整体上学生对枯燥的经济学理论不感兴趣,因此难以形成经济思维,所以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也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

(四)学生缺乏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大多数学生仍然停留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模式。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这样一来,本科学习就无法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以后的研究道路越来越艰难。因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所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更大。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完成了说教和教学,并没有解决学生的疑惑。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自主的思考并会产生疑惑。学生更像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讲的基础理论,而不是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更不用说将知识应用到身边发生的经济事件上。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生活的融合,并且这种融合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与以往计划经济相比,中国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客观上要求经济主体之间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并起到切实指导和优化经济建设实践的目标。西方经济学虽然是研究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之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也能从更深层次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工学结合培养的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的基石,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是从宏观角度上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两者都是助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促进应用型教育改革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也随之调整,并逐渐完善,近年来,各高校为社会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重要性被屡次提起。尽管如此,但许多地方高校处于相同的办学定位、相似的专业设置、格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有鉴于此,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应用型教育改革,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工学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改革和发展趋势,在西方经济学学习中,融合工学结合,更是一种提升应用型教育质量的重要模式。

(三)培养学生的数字经济思维和运用能力。近年来,随着诸多领域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市场竞争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需求结构也随之产生了重大改变,这迫切要求地方高校转变教育模式。例如,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微观领域的企业和市场,还涉及宏观领域的政府,这就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数字经济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工学结合”正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做好课上教学,创新授课和知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基于大多数非经济专业学生每周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西方经济学课,我们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课程设计,设计更多与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相关的案例,避免简单的黑板教学的局面。例如,在解释双头垄断理论时,要对理论进行阐述,关联中国出台的垄断法,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商业案例,例如,高通垄断行为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影响与发展变化,分析高通及受影响的厂商,其在垄断之下的商业战略、合作或竞争,以及不同商业战略的结果。在系统地教授某一章或某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相应的案例内容,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也可以课后布置案例,课堂讨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讲解无法充分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穿插,重点关注重点案例的讲解。

(二)优化课下实践,增加实验教学和课上学习的比例。有效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课下实践也非常重要,否则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基于实验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利用实验的方式内化知识。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法具有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巩固知识记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验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可以在既有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开展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必须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统筹各项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增强实验教学在课堂学习中的比例。教师可以使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利用好学生的课下时间。教师应以优质的线下教学为基础,不断尝试和引用各种线上教学的方式,有效将二者衔接起来,提高西方经济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鼓励学生课外实践,用比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西方经济性课堂教学应打破传统理念式教学的禁锢,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占比,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下时间,多参与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保证其通过实践的方式真正运用知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全国高校经济学实验大赛”为例,比赛囊括了宏观经济调控与预测以及微观经济性决策两个方面。其中宏观经济部分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颁布,对经济指标的准确性进行预测;微观经济部分包括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竞标、生产要素的要求与供给等。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中还有关于宏观、微观经济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参与相类似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中国本科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通过教学调研可以看出,普通本科院校在教育中主要是以知识教授为目标,反映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则存在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不能统筹兼顾的问题。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缺陷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因此更需要我们优化教学模式,让西方经济学实现需求扩展,发挥出西方经济学自身的教育价值,并发挥出其能力培养和支撑功能。

猜你喜欢
工学经济学应用型
盐工学人
——宋辉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简明经济学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