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奎
自2019年国家针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证书制度的试点改革,其主要是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整合,通过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多方位认证,以保证在固有的评价机制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可以真实反映出整个教育效用。通过学校、社会、企业的三方评价,整个评价机制规模几乎涵盖了整个职业院校范畴,这样对于1+X证书制度的设定与执行,可以进一步由评价机制深化整个教育主旨,推动产业转型。对于中职院校来讲,1+X证书制度的落实可以真正将职业教育力量进行协同与整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保证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可以真正契合于国家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高标准及多元化需求,进而体现出中等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特色化专业的彰显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及就业岗位而言,1+X证书制度的影响下,提高学生对岗位能力的认知标准,且整项教育模式仍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保证各类教育资源的阐述可以精准落实到学生学习诉求中,进而对1+X证书制度的落实,起到反推动效果,强化整体教育质量。本文则是针对1+X证书制度下中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推进下,新基建时代所起到的经济效应,在社会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加大。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所呈现出的人才需求来讲,则必须由教育体系向社会体系输送多方位的人才,保证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真正对工程项目建设及管理起到推进作用。1+X证书制度则是建立在政策机制、市场变化属性之上,通过多方机构针对整个职业技能体系进行界定,对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考核标准,这样从宏观角度来讲,人才培养的针对化,进一步落实到产业发展规划中,以此来保障教育体系与社会岗位的精准对接。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目标。近年来,部分中职院校开始实行学分银行,即类似于商业银行的一种存储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然后针对时间点与空间点的规划,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学分,毕业期间可以通过获得的学分来兑换学历证书。学分银行的建设是针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分化核验的一种重要举措,其是将整个考核模式建立在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行为之上的,这样对于整个学习效果来讲,将令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意愿。在此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实行,则进一步深化了学分银行的改革目标,即为学生在参与技能考核时,可以依据学分银行所设定的各类规则,依据考核内容进行基于课程取代类的学习,学生考核期间可以通过学分进行认定,进而表明该学生在当前领域已经具备相对应的考核资质,通过成果认定,令证书与技能之间进行相互认证。
从1+X证书的实施效果来讲,其对于职业教育体系所呈现出的价值更多倾向于学生实践技能及理论知识是否满足岗位及教育需求。与此同时,在书证融通视域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所呈现出的教学导向可以深度将管理及考核基准进行全过程的约束监管,保证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是以知识内容为导向,更多的是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到职业素养之上,真正打造出德技并修的教育体系,以此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
对于学生来讲,1+X证书制度的落实是进一步深化的主体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审美等方面,实现对复合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保障学生在日后步入岗位工作中可以具备核心竞争力,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同时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是属于新时代人才发展的主要诉求点,特别是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人才来讲,更是通过工匠精神的融入,令学生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好地落实到建筑项目开展中。
职业院校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等,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得以认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面,令学生真正得到全面提升。但是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来讲,其整项合作理念与实际合作方案呈现出差异性问题,例如学生在步入到企业实习岗位中,其对于人才培养与学校所表述的人才培养不一致,造成学生在毕业以后,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不到企业中,进而产生知识反馈力度不足的现象。而在此过程中1+X证书的落实则是进一步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模式形成隐性化监督,确保学生在毕业真正学到相应的技能,并通过证书予以认证,提高学生社会岗位中的应用效能,为建筑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打造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将学校的理论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实践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领悟到知识点所具备的实际含义,从而不会令整个知识内容过于空泛。对于此,在建设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学校与企业在教育融合体系中的地位,且整项合作模式必须全过程落实到人才培养规划中。一是在对教育资源进行规划时,应以建筑行业在社会市场及等级证书考核基准中所呈现出的关键点,制定出具备可行性、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所产出的教育资源,必须确保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对接性,以此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在人才培养规划时,企业与学校应共同承担人才教育的实际效用,例如企业在岗位规划中应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设定出相对应的岗位,然后结合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属性,制定出更为全面的培养规划体系,以确保书证融通下的课程教育板块,真正对知识内容与职业认证基准之间起到促进效用。三是在实际教学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共同承担企业教育育人的效用,即为学校教师通过理论技能与企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同步授课,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得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共同学习,进而保证学生领会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对自身岗位进行精准定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搭建融通型的人才培养平台。融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学校教育目标以及社会需求等构筑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教育育人的实际效用,以强化整体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1.专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出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分化类教育体系。例如思想政治课程、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及各类选修课程进行整合,积极挖掘出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各类精神点,然后以思想政治元素为引领,真正为学生树立相对应的学习意识,令学生对专业内容产生主观思想上的认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2.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进行融合。为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实现基于技能认证的创新发展。例如学校可定期组建技能活动大赛,令学生积极参与到技能竞赛中,且整个竞赛流程需要导师进行专业审核指导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到知识内容。
3.文化方面的融通。其主要是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通建设,令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匠精神通过活动组建全过程的渗透到校园管理中,为学生构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专业属性建设出具有代表性、文化性特征等,将企业活动平台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将企业文化带入到其中,进而真正形成宏观层面的文化同源效应,令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的本质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证书融合。证书融合是指学历与技能之间的融合。职业技能考核基准针对建筑课程及人才培养规划进行全过程的制约,确保相关教育培育工作可以真正实现以专业学科为导向的技能化学习,令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真正了解到专业技能所呈现出的效果。
(三)建设对接性教育体系。对接型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指建筑类专业与岗位之间形成精准对接,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协定出具有产学研特征的教育培训体系,令各类内容精准落实到人才培养定位之上,保证学生在步入社会期间可以真正实现人才需求的对等化供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起到内驱效果。与此同时,应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职业基准进行精准对接,结合岗位工作中呈现出的各类规范机制,构筑出相对应的人才匹配属性,令各类考核基准精准契合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规划模式是进一步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进行整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得到同步提升,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针对化需求,进而为职业教育目标的建设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