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2-05 00:18李赫男孙立晨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李赫男 孙立晨

摘 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基于校企合作,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特色化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130-03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一个立足于农学、面向中药学的专业,介于两大行业的交叉渗透处[1],有机融合了中药学、农学及生物学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中药资源与栽培、中药鉴定与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从事中药材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养护、品质鉴定、质量控制、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目标、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最终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合作型的办学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补,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于2008年创办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专业,历经10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该校为适应转型发展,培养能胜任经济建设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有效途径,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现“社会需求为根本,能力培养为目标”这一人才培养目的。

1 凝练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的人才培养,能最真实、有效地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3]。近年来,该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致力于中草药种植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与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度探讨研究,通过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交流和进行岗位体验等多种形式,掌握企业急需的技术能力,切实获取岗位需求与能力标准,确定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和能力目标,科学制订与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先后深入到抚松、靖宇、通化及长春等地合作企业走访调研,掌握岗位人才需求及行业未来对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聘请长春玖盛堂、抚松参王植保、延边大阳参业等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还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专家、教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并在通修课程及专修课程基础上,采取分散加集中的顶岗实习形式,即:第五、六学期生产旺季学生到企业进行4~6周的顶岗实习实践,让学生逐渐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将理论与实践融合,逐步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第七、八学期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分别深入企业进行28周的顶岗实习。内容涵盖中草药引种栽培能力训练、加工鉴定能力训练、分析检测能力训练,让学生熟悉岗位技能要求,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经验,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凝练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人才培养方案。

2 优化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实质所在,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在当前全社会倡导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学院始终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的一部分,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现能力培养、技能提高这一教学目标。学院成立了由院长及教师、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共同探讨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研究课程。坚持能力为核心,立足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调整、充实、优化相关课程内容,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整合了一些在内容上有交叉的学科课程,比如将药用植物遗传学和药用植物育种学2门课程通过内容优化整合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弱化理论、突出实践;把强化能力培养的课程进行细化,如药用植物栽培学和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为适应企业需求,药用植物栽培学在开发课程培养内容和方向上作了调整。与学院合作的抚松县参王植保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农药销售、质量监测、人参植保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企业除需要人参种植岗位外,还对销售岗位及检测岗位人才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在课程内容設置中专门增设了该2项培养目标,培养“地方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

3 培养特色化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践工作场所才能获得。学院多年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将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不间断地贯穿教学始终。

3.1 种植、采收、加工、检测“一条龙”实践不间断 积极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一年级阶段结合实训基地建设,设置1周专业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锻炼劳动技能;学校有约20hm2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中药分析实验室,学生从入学第二学期开始,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中草药栽培实践,以小组形式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到分析检测“一条龙”的实践。学生在整个流程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药用植物的栽培、加工及分析技术,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2 校内外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该校逐步探索出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结合、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学院每年大约成功申报10余项学生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自主设计试验并出色完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还利用假期到学校周边或回到自己家乡深入农村基地进行科技服务实践活动,向人参、五味子、桔梗、苍术、玉竹等种植户传授专业知识,多年来赢得了好评,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毕业后能更快胜任生产一线工作,同时也培养提高了创业思维和能力。

3.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就业 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唯一路径。学院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地方中药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了企业、学校、社会三方利益的共赢,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中药学院目前已与抚松参王植保、延边大阳参业、吉林省辉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合作,在二、三年级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到企业生产旺季时顶岗实习,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又可使学生在岗位上得到了锻炼,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互利双赢。学生在大四实行一整年(28周)的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岗位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胜任岗位工作,缩短了试用期,也为企业减少了岗位人员培训的投入。

4 建设特色化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为“双能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5]。教师以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技能锻炼,不但增强了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及时掌握了企业对人才需求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使企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实现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双赢模式。近年来,学院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先后邀请了参王植保冯志伟、马友德、吉林农业大学许永华等专家讲授人参、五味子、北苍术、细辛、平贝母等长白山药用植物种植技术及药材质量评价,传授一线技术经验,学生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学院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先后有多名主讲药用植物栽培学及中药新产品开发课程教师通过“下场锻炼”“科技下乡”“三区人才服务”等形式分别深入抚松、集安、通化、延边等企业或种植户,为企业和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教师的实践技能也得到了强化和升华,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学院积极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从企业引入3名技术骨干、4名博士为专业教师,将他们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前瞻性思维和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5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和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传统的评价体系与企业需求、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吻合[6]。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侧重理论知识、学业成绩、就业率,学业成绩多为期末一次性考核,其成绩不能完全反映人才质量。校企合作建立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死板的评价模式,结合企业用人标准的考核,真实地考察学生对能力掌握的实际水平,同时将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团队配合能力和职业精神等多个方面纳入考评体系中。其考评模式由过去的集中一次考评变成分散的动态的考评体系,将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将校内考核与企业内考核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注重“过程”的考核、能力的测试,淡化对“结果”的考核,构建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表明,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实现合格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径,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保证并提高了专业技术强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琼,杨俊杰,尹健.药栽培技术专业教育中多学科融合模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40-1541.

[2]郝传波,王骏飞.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87.

[3]阳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探讨[J].智能城市,2016,7:284-285.

[4]张忠宝.关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路径的探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8):110-112.

[5]张和平,励宁.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辽宁教育,2018(22):40-43.

[6]申君歌,张国政.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1):100-102.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