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安琪
摘要:“快乐读书吧”作为教材中的全新版块,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但受限于教学时间、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依托二年级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讨论了迁移运用各单元语文要素,提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旨在探究切实开展“快乐读书吧”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 语文要素 策略
笔者以二年级上册教材“快乐读书吧”中“读读童话故事”为例,探究了结合课内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浮光掠影,翻看无章
(一)生词难句,囫囵吞枣
“快乐读书吧”的五本推荐书目均出自名家之手,故事情节精彩有趣,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学生在阅读这五本推荐书目中时,会遇到不少生词,但很少有学生在遇到生词时会去查阅字典,以至于大多生词就一阅而过,学生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整个故事。
(二)故事内容,一知半解
每本书中除了推荐的五篇故事之外,还会附加该作者的其他童话故事,所以出现的人物数量较多,且每篇故事篇幅长短不一,内容有深有浅,有几篇故事的作者采用比较隐晦的写作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再加上学生不理解生词,对故事内容就会一知半解,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情感道理,不甚了了
由于对生词和故事内容不理解,学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想要阐述的道理就更无法领会。部分学生看完后,对故事没有印象,不仅是因为看的遍数少,还因为没有体会文章的主旨,对故事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当然,这对刚开始独立阅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
二、依托要素,阅读有法
(一)词语夯实,阅读之基
1.分类积累强记忆
积累词语的任务大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较少参与。但是,二年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差,对什么是好词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词语的分类整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语,不仅能够目标明确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还能够深刻地记忆这些词语。
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小青蛙找妈妈》为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许多生动的动词,首先,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在“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中摘录你喜欢的动词。有了明确的摘录目标,学生在面对摘录作业时,就不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动作演示来表现课文中的动词,如分别表演“追上去”“迎上去”来区分这两个詞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积累和理解更多的动词。另外,还有的学生举例《小鲤鱼跳龙门》中的一段话:“他们(小鲤鱼们)穿过了激流,游到水势缓和的地方,露出水面吐着气,觉得很舒服。”并以动作演示“穿过”“游到”“露出”“吐着气”这四个动词,让其他学生更深刻地记住了这四个动词。
如果没有经过理解,课外积累的效率是相当低的,而且长以此往,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生词就会越来越多,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此,在课内教学中,教师以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联系“快乐读书吧”阅读推荐书目时获得的词语,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再通过分类积累的方式,就会提高学生记忆词语的效率。
2.联系前后促理解
理解词语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学生只有准确理解了词语,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意思,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因此,除了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阅读技巧。如在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可以补充《一只想飞的猫》的片段,进行阅读技巧的迁移运用,如图1所示。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知识点,它贯穿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通过迁移运用联系上下文这一理解词语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时,就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生词,从而帮助学生消灭阅读道路上的小障碍。
(二)内容充盈,阅读之本
学生初升二年级时,刚接触故事性的文学体裁,如何读懂故事、了解故事大意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快乐读书吧”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练习,并结合教学进度修改任务难度,使课内课外训练同时进行。
1.关注插图解文意
学生熟悉故事大意,并将故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表述出来,才算是完整地复述。要考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就是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课文都配了不同风格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不同版本书籍中,都配有了与文章内容相符且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选取恰当的插图作为学生复述故事的材料。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文章配有两幅生动的插画,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两幅画,大致说说这三种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对生动的插画兴趣十足,对促进她们了解课文内容助力不少。二年级上册的五本推荐书中,《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连贯性强,插图与文本的关联性也比较强,教师可以选择《小鲤鱼跳龙门》作为补充练习。
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只看插图不看文字,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更快地了解故事发展走向,只会快速阅读故事,反而忽视插图。插图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美化页面,给人在阅读中以美的享受,还能解释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
2.串联词句述故事
重点词句一般是行文的线索,故事是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的,所以学生可以借助重点词句减轻复述故事的难度。在学生复述前,教师可以从文中摘取能描述故事发展各阶段的重点词句,或者从文中提炼出重要信息,作为学生复述故事的提示。
在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到“借助词句,了解故事内容”。在《大禹治水》的课后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文意概括的四句话来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用四句话连起来简单讲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给每句话加上恰当的连接语,之后让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讲讲《小狗的小房子》的故事。
在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到“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在《风娃娃》的课后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讲故事,三个提示是从文中选取的三个关键句。相比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需要复述故事,不再是了解故事,所以对学生的复述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要在原先简洁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完善故事细节。
通过这样一个系统训练的方式,既达成了简要讲故事的任务,又巩固了复述故事的阅读方法,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了解推荐书目的主要内容,为之后的体验人物情感、明悉故事道理做好铺垫。
(三)情感深化阅读之意
学生理解了作者在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领悟了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深度思考,更深入地走进文本,领会故事中的人物个性特点,明晰故事的主旨。学生透过文字和作者进行对话,能体会作者写文的用意。
1.初述道理明是非
寓言、童话这两种文学体裁往往都是以生动的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选取了四篇寓言故事,要求学生能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但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比较片面,所以体会文章讲述的道理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寓意。
如在教学 《寒号鸟》时,为了学生更深刻地领悟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生活你们有没有遇到過因为懒惰而获得不好结果的人?”
领悟文章道理,其实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童话故事的道理并不像寓言一般清晰明了,但在丰富想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处世的道理,学生仅靠阅读来领悟有点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学法迁移,给学生一块垫脚石,那么他们就可以轻松地摘取知识果实了。
2.体会品质表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最鲜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文中人物的看法,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到“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根据第七单元的课文编排,“体验初步的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就是体会人物品质。
以《雪孩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雪孩子的动作语言来思考“雪孩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学后,教师可以节选推荐书目中的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主人公的看法。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更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对故事中的人物大多只存有大概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人物的行为语言来分析人物品质,再进行迁移运用,能让学生在走进故事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这一阅读板块上得到更大提升。
综上所述,二年级学生刚开始行走于阅读之路,教师需要指明方向。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目标,紧抓各单元的语言要素,在课堂中补充恰当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减少学生阅读之路上的障碍,让学生学会遇到不同难题时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施惠.设置言语活动 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以“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的要素落实为例[J].小学生(中旬刊),2021(1).
[2]唐晓慧.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材插图的应用策略研究——以统编版二年级教材为例[J].新教师,2020(12).
[3]谈侨.体会道理 学习表达——例谈部编教材二上第五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20(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横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