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可持续产业链研究

2022-02-05 19:21蒋哲冰杨芳李奕玮徐涵盛烨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蒋哲冰 杨芳 李奕玮 徐涵 盛烨

一、总述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环保理念提升到新高度,国内外对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通过明确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思路,建立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完善法规,职责明确以及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等手段,积极提升垃圾利用率,但是多数研究只聚焦于某一方面对垃圾回收利用的影响,关注点存在局限性,缺乏对总体框架的认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其局限性提供对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而垃圾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因而国外研究及发展经验仅供参考。调查研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及思想,以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分析传统处理与新兴处理交接问题,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揭示问题产生原因,完善理论结构,为构建基于垃圾回收的可持续产业链提供积极的理论建议和数据支持。

二、研究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各种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我国垃圾的产生量位居世界第一,且垃圾产生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众所周知,垃圾中有许多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一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垃圾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十分严重。但是,我国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找到合理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迫在眉睫。我们的项目就是构建基于垃圾再生利用的可持续产业链,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一些新技术减少垃圾污染和提高经济收益。

习总书记曾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一个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程度。废弃垃圾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中含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出许多无机有害物质,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危害市民身体健康。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堆积的垃圾给老鼠、蟑螂等有害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垃圾堆积减少了耕地面积,更让大面积的土地遭受污染,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导致许多动物失去他们的栖息地,也会导致人类粮食的短缺。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想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该项目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如何实现垃圾的环保回收和有利循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数以万计的生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世世代代都能够在这个地球上幸福的生活着。

从回收后利用的经济效益来看,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构建从垃圾回收到如何利用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垃圾价值利用最大化。垃圾中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财富,回收得到的纸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成为纸张制造的原料,塑料可以被还原成汽油、柴油,建筑垃圾可以打碎后用于抹墙、用作道路的路面基层以及制造外墙保温材料等,诸如此类的垃圾都可以通过低价回收后制造新的产品,既提升了垃圾回收利用率,又带动众多产业的发展,此外,产业链体系的构建无疑是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来处理垃圾,但是由于资金、人工、设备等问题,许多技术都得不到普遍的应用。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优化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降低垃圾回收处理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可持续发展,而垃圾回收利用一直是一个大缺口产业,因此国家有许多政策向这方面倾斜,我国对生活垃圾、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各种垃圾都发布了针对性政策,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本项目属于“环境管理体系”,在前期的资金投入上,可以获得国家扶持,申请国家性基金作为公司资金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将我们的项目计划、盈利预期等信息发布到平台,吸引投资人为我们注入资金,同时引导民众重视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

综上所述,该项目研究的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缓解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垃圾利用率,利用多渠进行道融资,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各方面的支持。环保和盈利两手抓,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重视融资手段的创新,对目前回收利用垃圾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善。本项目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积极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建设创新性循环绿色产业,推广环保理念。

三、垃圾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不断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现在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12月31日印发的《“十三五”城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期间,投资总额累计达到了2518.4亿元。

国内垃圾回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晓乾(试论通过大数据实现城市垃圾分类的途径[J]。经济师,2020(08):11-12.)通过研究分析基于大数据实现城市垃圾回收的前端、中断和末端途径,何敏欣(Java虚拟机垃圾回收机制的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0-11-10(A06).)通过Java开发虚拟机中的垃圾回收机制从而力求实现垃圾的自动回收。一些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进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加快传统回收企业创新转型步伐。例如,格力电器投资数十亿元在全国设立了多个再生资源公司,从事无害化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工作。

2.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诸多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已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通过解读其手段,从中汲取经验。德国是最早实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设计了双向回收系统,并设立环境警察,实行“连坐式”惩罚措施,。在垃圾处理方面,日本明确各方责任,采取”3R原则“,即”减量控制、回收利用、循环再利用“,并且通过精细标准、严格监管、重视教育、实行奖惩等手段来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瑞典生产者责任制的首创国家,联合政府、生产商与处理商三大主体,将垃圾处理划分为预防、再使用、物质再生、能源转化、掩埋五个层次。一些国家通过激励政策来推行垃圾回收,如:泰国设立“垃圾银行”,使孩子用垃圾兑换学费,委内瑞拉凭垃圾可以得到食物,也卓有成效。此外,美国垃圾处理行业蓬勃发展,已诞生的百亿美元级别垃圾处理公司着眼于垃圾回收前端市场,如:WasteManagement Inc.(美国废物管理公司(121.99,0.07,0.06%),WM.US)收集转运、垃圾焚烧与垃圾回收利用“三轮驱动”RepublicServices Inc.(共和服务公司(101.75,0.69,0.68%),RSG.US)运营垂直市场,以及WasteConnectionsInc.(废物联合公司,WCN.US)深耕下沉市场。

四、现阶段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为垃圾回收利用的企业提供大量的补助补贴,但回收效果较差、回收效率仍然较低,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垃圾依旧以社焚烧与填埋为主,给予项目带来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回收设施分类过于单一。

我国虽然道路上的垃圾桶随处可见,但是大部分都分类简单或毫无分类,极大多数都是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乃至最多的添加一类有害垃圾。面对这种情况,不管是怎样的分类,垃圾回收设施的单一化导致回收无法直接再利用。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地推进,城市垃圾成分也趋向于多元化,可回收垃圾的种类也趋于复杂,因而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创造更多的分类依据,例如可回收物可以分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等。而如果采用单一的一个可回收垃圾来分类,那将极大地增加后期回收的成本与时间,并且导致回收率的下降。为此,可以通过建立多方面全功能的垃圾回收站,较为分类详细的多个垃圾桶与检索垃圾如何分类的智能交互系统,消除分类设施过于单一的问题。

2.社会普遍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与分类知识。

如果垃圾分类投放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缺乏居民的分类意识与知识,那基础设施将形同虚设。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并且较为仓促,大部分都是十年间由农田转变为高楼大厦,居民的思想大部分停留在城市化前,垃圾分类的意识欠缺,并且如何分类垃圾知识浮于浅层。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接近百年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在社会大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收到熏陶,养成了较为成熟的分类意识。而中国由于国情,并且从小的教育中并没有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教育,因而导致国民素质垃圾回收方面欠缺。针对于这一点,可以借鉴隔壁日本的相关经验,从小可以加入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从小灌输资源回收概念,在潜移默化中为下一代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意识。

3.国家普遍缺乏强制政策。

目前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法律条文有所完善,但相较于西方完善发达的体系,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缺少强制性的政策,大多数的文件条文都是引导与鼓励企业、倡议个人进行垃圾分类,缺乏行政处罚方面的法律责任。人在面对奖励与惩罚时,往往会对惩罚的情况反应更加强烈,因而在面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条文时要付出代价时,会自然的去主动遵守相关的条文,因而会促使与推动法律的执行力。而如果没有强制力,仅仅依靠人的自制力,必然导致某些政策法规执行力不到位,形同虚设。回顾我国的诸多地方性法规,大部分都是奖励性鼓励措施,缺少奖励的细则,额度受限,社会公众推广面少,从而激励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鲁迅先生的话语可以指导我们初期该采取何种政策:“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因而在现阶段,如想要大力推广发展,不借助于法律法规与行政强制性手段,让居民从罚款等行政处罚与自觉垃圾分类中选择,单纯依靠居民的自觉性与道德约束,恐怕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回收垃圾时存在混装混运。

垃圾分类回收分为前端、中端与末端三个环节,而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则是末端环节存在垃圾混装混运。如果垃圾的末端缺少三方审核,为了图方便一起混装运走,那前面付出的努力则功亏一篑,整个运转系统白建设。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前端居民分类好后,运输至中端中介机构,使得垃圾分类更为细致,深入分层。末端则是对最后的垃圾整理与运送至所需区域,但末端往往缺少独立的审核机构,因而常常为了图省事、图方便,将所有已分好的垃圾投入放置在一起,运输至最终去处。这种现象的存在,打击前端居民的粗分类积极性,并且间接性导致中端细分类的价值型降低与再次污染的风险。

五、国家、社会、公众如何推动垃圾回收利用的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不断提高,因而对于各项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增加,相应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也爆发式增加,这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卫生、自然环境等,这不仅是环保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人们面临的巨大威胁。

由此可见,垃圾的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迫在眉睫,但是垃圾的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看似很简单却行之不易,这不仅需要国家领导,还需要社会协同,更离不开公众参与。

(一)国家领导

1.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健全垃圾分类体系。

当前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进展较慢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当前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就问卷结果来看,当前分类垃圾桶的覆盖面较窄,且分类垃圾桶的标志不够明显。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回收起步较晚,实践经验较少,垃圾分类的标准划分地不够细致,较为随意和粗糙。因此,国家一方面可以优化分类垃圾桶的设计,并且大规模投放社会,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并且细化垃圾分类标准,实现垃圾的多级分类,健全垃圾分类的体系。

2.教育与监督并行,培养全民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意识。

宣传教育也是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有力手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国家仅仅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却忽略了宣传教育的力量,人们没有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意识,就会更加缺乏相应地行动,这将收效甚微。因此,还需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制作相关公益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等,潜移默化,促进人们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的培养。同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效果。

当然,仅靠教育也是不行的,还需要监督的力量。可以向社会、学校招募一批志愿者,以说服教育为主,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硬性监督,由相关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未能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人们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经济处罚,敦促他们自觉遵守。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大力处罚违规企业,责令整改。

(二)社会协同

1.开发新型垃圾再利用技术,加快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

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运行符合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开拓新的渠道,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效率。此外,有关垃圾处理企业还可抓住时机,顺应时事,为加快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明确责任主体,进行责任细分。

当前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一大障碍就是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由此可能造成各方互相推诿,因此,应该将责任细分至部门、社区等,敦促各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处理。

(三)公众参与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垃圾处理的形势,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并自觉培养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个基础,才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融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分类。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