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融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助于加强时政新闻传播质量,基于此,全面的开展时政新闻传播研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传播路径,加强与融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力,保证时政新闻更加有效地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融媒时代下新闻媒体具备亲民化和故事化的基本特点。融媒时代下,新闻内容报道的趋势更趋向普通民众的庸常生活,语言方式也更加亲民,即使是时政类的新闻也被平民化的彰显出来,使时政类新闻提升了亲切感和感染力,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融媒时代下时政类新闻也具备更强的互动性,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民众展开交流和互动,提升良好的新闻体验度。同融媒时代下新闻要点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不断变化,报道过程能够清晰地体验对民众感受的重视,并用民众喜欢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引导民众更好体验到新闻的内涵,增强时政类新闻的幽默感和亲切感,使融媒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更加亲民化。
融媒时代下新闻媒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故事化,时政类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中,一改以往枯燥刻板的传统报道方式,不再以陈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而是将抽象而复杂的新闻演绎成许多生动故事,促使民众更乐于去了解和关注时政新闻,同时更透彻理解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扩大时政类新闻的手中范围,利用故事性的强烈特点增强传播效果。例如在两会时期,我们针对国家是否要收取房产税这一问题展开报道,假如时政类新闻仅仅陈述单纯事实,一定较难吸引观众注意,但反过来以故事化的形式表述问题内容,民众便会将自己的处境自发性地带入其中,更能理解方针政策的内容,最终实现以小见大的传播功效。这种故事化的传播模式显然更容易受到民众的接纳,引导民众感同身受地理解传播内容,最终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时政新闻作为政策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类型,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现,单一传统的信息文本已经满足不了当下互联网网民们的整体需求,因此要通过以更好地展现方式提升可视化阅读体验,为读者创设更丰富的浏览空间,因此时政新闻的可视化非常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政新闻内容场景化特征明显,时政新闻打破了以往信息交互的限制,为受众提供第深入新闻现场的新鲜新闻素材信息,促使受众对第一事件获取的信息具备深刻的共鸣和感受,及时产生对新闻事件的强烈感知。
作为党及政府开展舆论引导的主要工具,时政新闻传播模式朝着个性化内容和用户主导为发展方向,这也是融媒体发展的必定趋势。例如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作为新闻类主要公众号内容,与当下社会热点紧密相连,更重视与粉丝的互动,具备独特的用户交互模式,时政新闻用户交互频次显著提升。
下面来说说现阶段时政新闻在融媒体平台下的传播现状。伴随国内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前进发展,国内时政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项目内容,备受关注。我国时政新闻传播也不断被应用在融媒体平台,并通过平台广发应用促进时政新闻的广泛传播,因此时政新闻基于融媒体平台的传播状况主要由以下表现:
第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发展融合趋势猛烈,依托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推动了主流媒体进程。因此,时政新闻在该时代背景发现发展下,于融媒体的传播成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珠三角、长江三角一带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传统媒体平台与区域融媒体平台的有效结合扩展了时政新闻的覆盖范围,并为传统新闻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转型机遇。
第二,改变传播媒介从一定程度上也极大提升了时政新闻在融媒体平台的发展机遇,据研究表明,国内早期的时政新闻传播普遍依靠传统媒体和纸媒,极大提升了传播成本,并限制了时政新闻的受众面,融媒体平台则很好改善了这一问题,优化传播效果的同时,提升时政传播的覆盖面,为国内时政传播打下良好基础。
融媒体时代下,稳定和充足的流量入口能够保证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针对时政新闻节目设计处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当下覆盖主流媒体的平台,利用全媒体运营提升传播价值。彻底改变以往紧盯住微信公众号的固化思维方式,重点搭建融媒体平台。打造全媒体矩阵,为时政新闻的曝光提供丰富的流量入口。首先,依托于时政新闻来创设总体方案,搭建能够统筹时政新闻新媒体运营的全媒体中心。针对一线员工开展集中训练考评,逐步创建复合型采编人员编制机构,并在新媒体岗位实施招聘和培训,将编、采、数据应用分析和新媒体平台如何运用设置为重点培训方向,着重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意识,不断优化获取时政资讯的渠道。并针对不同的平台归纳整合时政新闻内容,融入舆情监控和热点推荐,利用友情链接等各种推荐渠道实现传统门户网站与全媒体矩阵的有效关联,为快速流转流量提供可能。同时要注意于融媒体时代下,针对时政新闻做好新媒体异化制定,使其与不同移动终端完美适配。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等,进一步提升终端与时政新闻的匹配程度,并建立高效的采编新闻机制,以快速三审占据流量入口和舆论高地,保证时政新闻的流量入口更加丰富稳定。
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时政新闻是了解到社会大事以及国家政策的最为主要渠道,不论是国家级的时政内容还是地方性的时政新闻,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因此不论是哪一级别的时政新闻,都需要以融媒体环境为核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作业。在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时政新闻在传播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将“以人为本”纳为核心理念,积极主动地前往节目受众的区域进行民情的搜集和了解。近年来,对时政新闻进行“恶搞”、“二次创作”而引发的舆论问题屡见不鲜,我国对此在2018年4月加强了对时政新闻和互联网舆论的监管工作,对红色事件和人物进行恶搞的应当下架,对相关制作人员根据相关规范予以处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时政新闻的创作,但也与之带来了一定灰色产业的生成,恶搞内容分为两类,即娱乐目的和商业目的,但无论出于哪一种意义和价值,都应当对国家社会新闻内容作为独立探讨,严禁任何对价值观念的扭曲,只有加强对时政新闻的探索,引导正确的风向和讨论,才能保证时政新闻的意义,加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严肃性。
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以及可移动端设备的普及,使得时政新闻的内容也得以就短视频的方式加以呈现,在融媒体时代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的传播力,采用短视频是有效策略。目前我国最大的时政新闻平台新华社、中央媒体等代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如《丝路故事》、《大道之行》,对我国的丝绸之路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不仅契合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念,并且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关注,表现出了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新路线。除了中央级、国家级的媒体以外,各区域地方性的媒体也在尽可能地打造地方特色性的时政类、新闻类的节目,使得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融媒体的时代下能够更好普及相关的新闻舆论内容,为长效输出国家的思想和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伴随我国科技的持续发展,针对时政新闻的表现形式也迎来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所呈现的媒介平台也越发丰富,对媒体的融合走向来说,其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信息交互的主要平台。互联网门槛的降低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媒体传播以及媒体创造的门槛越来越低,过往只有经由专业的媒体人和制作团队才能完成的时政新闻编辑内容,逐渐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均可完成的简单任务。对此,为了更好适应融媒体的时政新闻发展要求,相应的媒体工作者就需要加强视觉回归的意识,以图像处理和文字编辑作为核心的能力自制,媒体呈现的意识包括如下几个维度和需求。
首先,强化对不同融媒体的媒介多样性意识理解。相关的媒体工作者需要对不同的时政新闻媒介有一个全面地了解,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媒介的呈现方式有一个排布分析,例如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媒介、广播媒介,再到全新的视频媒介终端,其不同平台也有专门的媒介呈现形式,如类似于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信息,在报纸上,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但是在微博上则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果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视频则要注意时长控制,一般不超过10秒钟,而且要以竖构图为主。与之相对应的,报纸的排版与视频的排版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结合手机屏幕相对较小的特征,其图片以竖屏结构为主,并且要考虑到图片分辨率的情况,同时为了便于识别,其字体应当以宋体、黑体等结构为主。
其次,加强关注融媒体时代的媒介互动性。融媒体时代下,传播方式出现了诸多的变化,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即为“去中心化”,强化了互动性的特征。所以,在时政新闻的内容创造上也需要考虑到其交互价值,要将内容更为亲和、亲民,以此提升用户对其互动的意愿,提升其交互性。
最后,加强对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整合价值。融媒体的场景下需要多元内容,力求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时政新闻均可被接纳,因此整合工作需要更有系统性,在时政新闻尤其是每天定期推送的新闻内容,应当以完整的链条出现,保证内容的前后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时政新闻的可阅读性、可浏览性,以求达到最佳的传播成效,实现良性的传播循环。
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内容应当更为全面、完整,不能仅仅将国家大事或领导人发言作为主要的报道范围,而是要尽可能地完善报道的内容,扩充时政新闻的报道维度以及重点,使得群众在收看新闻的时候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到国家的观点和新闻内容,使得时政新闻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在进行新闻创作的时候,相关的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选择最佳报道的角度,除了宏观层面以外,要尽可能地从群众视角出发,传递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给到,如部分新政策颁布后如何影响群众,普通群众如何收益等,这是融媒体时代下对时政新闻受众的广泛分析和需求。具备如上视角的信息内容更具备冲击力和实用价值,所以媒体工作者在选择报道角度的过程中应当更具备相关性,需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群众之中,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在新闻内容创作的时候能够更好领会国家政策的价值,从而全方位地了解到来自群众的想法和概念,达到最佳的播报效果。除此之外,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还必须要加强自己在监督舆论方面的作用,不仅要为群众传递具有积极作用的新闻,还要做好新闻的把关人,重视报道的真实性、要直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努力解决问题,为党推进工作提供建设性的作用。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的内容和维度都较为宽泛,时政新闻的播报内容应当更加注重在角度上的选择,寻求更契合群众想法的内容进行播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态,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在部分时政新闻进行播报的时候,部分群众会反馈新闻的内容过于“假、大、空”,即在时政新闻浏览的时候往往缺乏指导价值和意义,对于其内容的播出,群众普遍反馈其为知悉信息的内容,缺乏对新闻的深度理解和对自身生活的思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来自媒体工作者的问题。在融媒体时代的要求下,为了进一步降低时政新闻的阅读理解难度,就需要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细节处理:首先,时政新闻必须要加强对实用性和价值性的研究,时政新闻不是对中央政府内容的转播,而是要将新举措、新战略进行解析,尤其是加强与普通群众的关联度,通过积极的联动实现对新闻价值内容的反馈,也是输出“以人为本”时政新闻的要点。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者,必须要挖掘新闻背后的实用价值,切忌被“教条主义”所束缚,将时政新闻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才是时政新闻报道者的主要工作,也只有加强时政新闻的实用性,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阅读、浏览时政新闻中去,感受到时政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新闻工作者要从小细节入手,运用更多生活化的视角解读时政新闻,让时政新闻背后的国家政策理念,被更多人认知、理解与认可。另一方面,任何新闻工作者应当丢掉自身的新闻包袱,拒绝任何的经验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视角上进行新闻的传播和报道。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应当也遵从短小精悍的原则,让新闻的阅读难度降低,让新闻的关联度提升,得以更为全面地解读国家政策,为后续的长远报道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性的循环。
融媒体时代下,任何舆情的反馈都出现了时效性的特征,目前时政新闻的传播平台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平台以外,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平台也能够适应当下时政新闻的传播需求。对此,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建设成为当下新闻工作者的主要问题,加强舆论与事件发生的频率成为核心课题。因此,在电视时政新闻的制播上要放大融媒体的舆情聚焦功能,实时追踪重点问题及热点问题,让电视时政新闻始终与网络媒体信息保持频率上的及时一致,提升时政新闻的舆论传播效果。在对融媒体中的网络渠道充分利用后,电视时政新闻才具备与新媒体结合应用的可能,相关的新闻工作者才能与时俱进地创作新闻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第一手的时政新闻内容进行了解。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的时效性,相关的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新闻创作者的培训,不仅是在拍摄、播报层面,需要加强应对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设备的拍摄需求,如手机创作等。在播报上,相关的主持人需要具备应急能力,对突发事件有现场报道的能力,才能更好完成对时政新闻的播报任务。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从多方面总结了时政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传播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时政新闻传播效率,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借助融媒体技术,科学地制定完善的传播方案,进一步促进时政新闻有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