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
事业单位是我国进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不仅仅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支持我国稳定建设,由此可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人民,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开展相应的社会公共管理工作,并且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妥善的处理我国公民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但是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快,我国的社会公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公共管理新型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为了加强公共服务质量,强化公共管理力度,必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升级,而财务内控管理能够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由此可见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推动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仍然有一部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了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内控意识,对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过于的流于表面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意义,甚至起不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会直接降低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甚至还有可能阻碍事业单位公共职能的履行。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迫在眉睫。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上文已经表述清楚,近些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开展了一定的改革与升级,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正在逐步的挽回劣势。但是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优化,下文将从以下四点进行剖析。
1.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财务内控方式来对自身的经济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充沛以及资金的流动性,确保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社会的服务工作,提高自身的核心服务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发展态势来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过分的流于形式,根本不会高度重视财务内控的各项措施,在进行财务职能的发挥过程中也没有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指令进行落实。事业单位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意识和组织方法,根本无法推行财务内控决策的改革与优化,只能逐步陷入思维僵化的困扰局面,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缺少了财务内控体系的帮扶,逐步的流于表面工程。
2.内控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相对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每一项管理措施的科学和精准,确保自身内控管理方案具有针对性。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有一部分的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并且在执行财务内控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执行机制。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针对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时候,关键性的财务管理环节和业务流程没有一个清晰明确具有代表性的规章制度流程。尤其是涉及到大量资金往来的时候,管理更是十分混乱,例如采购活动基建活动等等。由于这些经济活动没有一个具体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使得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资源,也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最终使得财务内控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效果添加。
3.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详细。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财务内控的管制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每一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实到位,这也是我国现如今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执行不彻底的一个主要原因,缺少了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在进行财务审核的时候,缺少着一定的规范化基础,很少会针对财务的经济贸易往来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与跟踪,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应急处理,很难起到财务内控管制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无法提前预知经济风险,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给出正确的参考意见。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重要经济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方向上的失误,使事业单位面临巨大的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同时由于监督管理机制不够详细,无法对财务内控薄弱环节进行帮扶,甚至提不出相应的优化改革意见,只能参考传统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的推进,思维过于僵化,工作形式过于死板。
4.财务制度很难落实。
财务制度的落实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工作进程的推进,但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具备着一定的能力基础,但是专业会计业务能力并不是十分强横。再加之缺少相应的监督意识和管理意识,审计人员也无法发挥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仅仅是完成日常的普通工作,无法对财务制度的落实提供一定的支持。这就导致整个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很有可能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财务管理部门的会计执行岗位设计的也并不是十分合理,由于制度过于传统,老旧很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岗位重复,责任与义务混乱的现象。这就使得财务监督管理审核过程过分流于形式,受到各单位部门互相的牵制。最终只能成为表面形式,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或者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检查。
1.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与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内的其他经济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也十分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但是更多的是为社会运转和社会进步提供相应的服务。一切的工作核心都是尽可能的为人民服务,提升自身的核心服务能力,增加我国公民对事业单位的信任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一切的改革方向都是应该使自身的运转更加优化,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也应该以此为基础,例如事业单位中的科研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科研工作,确保自身所研制出来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使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升级。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基础,才能够为科技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所以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可以首先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升级加强相关的宣传力度,让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层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才能够为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其次,在进行财务内控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设置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和机构,配备专业的高级人才,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使得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推动财务内控实施力度提高。
事业单位若是想真正的将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监管推动力度,确保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产经济措施都纳入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管控范围,无论是采购工作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收支统计,工作资金调度等等工作环节,都要采取财务内控加强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际工作与预期的财务计划相符。可以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采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对每一笔经费的支出和应用进行跟踪调查,掌握资金的流动进度,避免经费挪用的现象,使资金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一旦资金支出就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一个系统的统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根据最终的经济报表对财政的支出进行改革,不会过度的浪费事业单位的资金实力,而是将资金用到真正需要并且能够取得相应社会效益的部门。
3.全面贯彻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也应该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的管理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的角度来说,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也是实行内控管理体系优化的主要动力。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最后再到预算评价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预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真正的财务内控,立足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之下,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影响着每一个事业单位项目的运转以及开发还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所以预算部门应该针对各部门的支出和收入进行分析,强化预算控制,贯彻会计核算标准。将每一个预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系统的总结出来,统筹重点的费用支出和保障,尽可能的避免预算出现问题,但是也要根据市场的波动以及事业单位发展预留出足够的应急资金和社会资源,以便应对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例如在落实内控管理系统的优化是必须要设置合理的财务工作岗位,避免责任不清,岗位混乱的现象,这样才能够针对每一次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例如采购工作就需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对其采购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尤其要注重采购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采购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相应的审查审计工作,实行预算填报制度,防止暗箱操作。还可以要求课题人员按照相应的项目提交资金申请报告书,做好项目预算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因素的分析。并且保证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所有的资金使用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积极的对财务进行控制,保证成本以及费用不超过预算的额定数值,实现最优化的财务内控管理。
4.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系统完善的内控管理体制,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和标准,才能够发挥内控的最大约束作用。
(1)完善内控机制。
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诸多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和优化,在相关领导层的支持之下,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慢慢进行改革的重点工作。其中涉及到报销审批制度,经费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预测决策管理制度,考核考勤制度等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者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目标,制定专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使内控管理体系具有着科学性和针对性,并且建立相应的财务手册推广。让每一项财务工作都有可以参考的规章制度,保障财务内控工作的规范化和公正化。
(2)明确岗位职责。
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设置特定的岗位,才能够将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我国目前因为岗位设置较为混乱,工作职能重复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优化与升级,所以需要确保财务内控管理体制岗位设置的合理,并且建立配置完善的财务推进队伍,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配齐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审计,会计,内控,资金管理等等岗位。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应内控管理工作的落实,以便后续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推广。
(3)执行轮岗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以齐全的管理团队为基础实施轮岗制度,能够有效的推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落实。事业单位与其他的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要尽可能的避免违法乱纪以及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如果一个工作人员长期的处于一个工作岗位,不仅仅阻碍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所以要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发展目标确定岗位轮换机制,通过设置完善的工作规范条例,确定岗位轮换的范围,时间周期,确保每次岗位轮换都具有着可追溯性和完整的交接流程,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成为财务内控管理的推进者和优化者,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内控管理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工作的推进,也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4)设置内部审计岗位。
通过加强会计事业的工作,并且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的监督,能够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一定的基础,可以设置相应的内部监管审计工作岗位,这样能够使得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有失公正的现象。也能够让事业单位其他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更加的信服,使后续内控工作的落实更加顺利。例如事业单位中资金账务比较繁杂,设置内部审计工作岗位,对资金的报批和往来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给予最基本的评价,使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还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资金体系出现漏洞。
(5)加强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对每一次财务资金使用以及申报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工作,由于财务报表的总结周期较长,不利于进行财务分析,这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编制财务报表,定期性的向领导进行财务指标汇报。为财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5.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只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到一起,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的贬值,才能够真正的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稳定发展,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点。可以采用一物一卡一条码的管理模式进行清点,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而且还能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需要强化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事业单位现存的问题,提高财务内控实施制度,使经济利用效率最大化。为自身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