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临事而惧”勿“临事而拒”

2022-02-05 10:47陈常国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使命感子路

○陈常国

“临事而惧”出自《论语·述而》,讲的是子路请教孔子的事。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子路问孔子,“如果您统率三军,您会选择谁来充当助手?”孔子回答说:“那种空手与虎搏斗,徒步跋涉急流,纵然身死也无悔意的勇猛之人,并不值得赞赏。而那些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善谋良策去成就事业之人,则可以共事。”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就是遇事小心谨慎、头脑冷静,不盲目盲从,而是注重谋划策划,通盘考虑、全面计划,如此才能克服困难和问题,取得成功和胜利。由此看来,临事而惧并不真正的“恐事”“怕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对“事”的正视与重视,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临事而惧”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做事态度。正是心中有干成、干好、干优、干出色、干出彩的责任意识、做事态度,才担心事情“砸”在自己手里,担心事情干不好给集体“丢脸”、单位“丢誉”、自己“丢人”,以至于有顾虑。党员干部心中有“顾”才能更好去“虑”。正是因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才去为“顾”大局、“顾”全局而“周到考虑”“殚精竭虑”。

“临事而惧”体现党员干部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真正有智慧、善办事的表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只要尊重客观规律、遵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谋划问题,依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的本质,就能找到破解问题难题的“金钥匙”、攻坚克难的“好路径”。

与“临事而惧”相反,是真的临事而“惧”,真的怕事,以至于出现临事而“拒”,对困难问题进行回避、推诿,更有甚者找各种理由拒绝。因“惧事”而“拒事”,归根到底是党员干部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敢担当、不想担责的问题。

党员涵养“临事而惧”的精神品质,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在注重加强政治建设、党性修养、理论武装、业务提升等“基本功”建设上下功夫。要坚持问题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时刻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忧患意识,以放不下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使命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前行路上,既有机遇亦有挑战,需要党员干部保持临事而惧、临危不惧的果敢勇毅精神,善谋而动、好谋而成必胜信心,奋力走好新征程上的“赶考之路”。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使命感子路
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具有使命感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