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翠莹
(德州市公安局,山东·德州 253000)
在2019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现如今,智慧警务已在全国开花结果。
智慧警务是公安现代警务模式与先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公安信息资源,统筹公安业务功能,智能综合分析研判,构建全维感知、全能运算、全域运用的公安智慧化支撑平台,使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运用”,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智能化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①刘绪崇,苏欣,唐德权.智慧警务——大数据环境下新时代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智慧警务建设中将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数据有效整合,通过各种技战算法、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研判,智能响应业务需求,快速获取情报信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对各类案事件的精准分析预测,具有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的特点,切实为民警减负增效,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支持,让犯罪嫌疑人无处可逃。
近年来,公安机关以智慧警务模式为导向,先后开展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警务数据云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和科技化水平,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众所周知,毒品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其引发的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极大损害社会经济发展、公民切身利益,甚至动摇国家安全根基。我国坚持对毒品“零容忍”的态度,始终保持禁毒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一切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高额利润的诱惑驱使毒品问题禁而不绝,违法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采取更加隐蔽、极端的方式作案,从而给公安机关禁毒工作带来更大难度、更强压力,以及更多危险。智慧警务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特征契合了禁毒工作的难点,为解决新时期毒品问题提供了智慧方案。
自我国组织开展“天目”铲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以来,境内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基本禁绝,但零星非法种植问题依然存在,①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EB/OL].http://www.nncc626.com/2017-03/27/c_129519255_2.htm.且更具隐蔽性。近年来,在禁种铲毒工作中,公安机关利用无人机探查快速发现、精准锁定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及时予以铲除,弥补了人工踏查方式中警力多、效率低的不足。在实战运用中,部分地区创新举措,使扫毒无人机自带内置芯片,存储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甚至包括风霜雨雪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形态图片,有助于无人机进行信息比对,自动、准确识别毒品原植物。在这种智慧警务模式下,民警实地踏查结合无人机“天目”扫毒,使禁种铲毒更加智能、精准,极大提高了打击效能。
目前,我国制毒窝点呈现隐蔽性强、小规模化、零散且流动性强的趋势②张晓航,王玮.我国制毒窝点的现状及打击对策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04).,制毒原料、设备、技术利用网络传播交易,多使用“隐语”进行交流,以合法“外衣”掩盖犯罪真相。因此侦破制毒犯罪案件需要强大的情报力量。智慧警务模式下采集的数据覆盖了人员的各种生存要素、活动轨迹以及各类社会信息,形成多维动态感知体系,通过智能分析,提取数据之间的关联价值,完成数据到信息的转变,为查获制毒犯罪案件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情报网。一是建立涉毒隐语数据库,并及时予以更新,便于禁毒民警快速识别涉毒犯罪;二是监测易制毒化学品流通,毒品价格,水、电、煤气等信息的异常情况,对制毒犯罪进行预警;三是利用智慧警务平台对各地收集到的涉毒案件线索和信息进行梳理,实现网上查证、串并案件,提高效率;四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对制毒犯罪案件涉及的上游易制毒化学品买卖以及下游毒品销售环节进行全链条打击,积极扩大战果。
以最为广泛的零星贩毒案件侦破为例。零星贩毒是毒品流通的最后环节,直接面向毒品消费人群,具有作案频繁、手段隐蔽、交易迅速等特征,社会危害性严重。公安机关打击力度持续增强,不断挤压零星贩毒作案空间和交易渠道,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寄递行业的快速发展,零星贩毒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非接触化。据统计,在公安机关每年破获的网络涉毒案件中约有90%以上为零星贩毒案件。犯罪分子以“互联网+寄递”方式贩卖毒品,并利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获取毒资,实现人、货、钱的分离,给公安机关禁毒执法、调查取证造成挑战。在智慧警务模式下,禁毒民警可以利用信息化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人的资金流、电信流、网约APP信息流进行汇集、分析和研判③高玉璇,王淑合.信息化背景下零星贩毒案件的治理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2).,为及时侦破网络零星贩毒案件收集、固定证据。通过强化对物流寄递行业的信息化安全监管,使公安机关侦破寄递渠道零星贩毒“如虎添翼”。据报道,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就针对物流寄递业监管研发出一款手机APP,快递员可以通过该手机软件对寄送物品、寄件人身份证、快递单进行拍照,同步传送到警方管理终端进行全程管理④李成龙.”互联网”背景下快递业治安管控对策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对防控寄递渠道毒品运输起到积极作用。
吸食毒品不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还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通过运用智慧警务模式下的科技手段,加强对易涉毒场所和人群的监管力度,可以从根源上预防减少毒品滥用问题。当前,福建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智能化污水验毒,即在线智能污水取样,通过遥控取样、连续或间隔取样进行污水验毒,并建立形成数据库,可以准确监测特定区域毒情形势⑤孙榕.福建:构建智慧禁毒生态系统[N].中国禁毒报,2021-07-30(005).。将该技术手段应用于娱乐场所、旅馆住宿等易涉毒行业的禁毒监管中,便于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形成有效管控,促进行业自律,减少滋生毒品滥用问题的“土壤”。此外,通过智慧警务平台建立吸毒人员管控模型,对重点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预测、事前预警,也可以有效预防减少毒品滥用及其引发的“毒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例如,江苏省泰州市警方在智慧警务平台搭建涉毒前科人员名下登记车辆信息与卡口自动比对模块,动态掌握涉毒人员实时轨迹。2016年9月,借助该平台成功抓获吸毒后驾车外出的殷某,并当场从车内缴获毒品若干及吸毒工具一宗①赵家新.泰州姜堰:公共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破解四大“软肋”[N].人民公安报,2017-04-13(07).。
智慧警务模式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支撑,需要一定的装备、财务、人才、技术予以保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装备、技术投入成本过高、专业性较强,而应用范围较为单一,投入产出比不高,令基层公安机关望而却步。以无人机为例,在多数基层禁毒工作中主要用于禁种
铲毒,每年有固定的使用期限(即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生长期),其余时间基本闲置,而购买和维护的费用却超出了一般的基层公安机关承受范围。污水验毒技术亦是如此,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且要求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储备。这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2009年建设的禁毒情报研判系统是公安机关第一个专业情报研判系统,为公安禁毒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情报支撑②徐志刚,王海涛.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的思考——以禁毒为例[J].警学研究,2019,(03).。就目前来看,虽然禁毒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意识不断增强,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大数据思维,这也是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寻求自身需要的数据,不能及时向系统反馈收集到的数据及进一步的情报需求。对于智慧警务建设参与程度不高,多数人员停留在信息检索、简单比对等低级应用阶段,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业务能力的主动思考,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开展禁毒情报综合分析研判、科学预测预警等前瞻性、预见性警务工作。
在智慧警务建设中,受经济水平、重视程度、使用效率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业务警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最为普遍的是,各地区、各警种部门按照自身需求建立了纷繁复杂的应用系统“各自为政”。由于技术过度依赖、受制于科技公司,导致形成愈来愈多的公安信息资源孤岛,信息爆炸而又情报缺乏,是公安机关当前面临的尴尬局面。禁毒工作对情报的依赖性最强,目前各警种业务系统数据融合性欠佳,不能充分共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利用大数据服务禁毒工作。
运用智慧警务开展智慧禁毒工作,既需要懂毒品案件侦查的业务人才,又需要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现有状况是,智慧警务建设大都由公安科信部门主导,对基层一线民警的业务需求不是特别清楚,建设过程主要依靠技术公司来完成,公安机关实战部门参与程度不高,导致智慧警务在功能上不能很好地贴近实战,达不到应有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缺乏信息科技专业人才,不能充分运用智慧警务开展工作,遇到技术瓶颈找不到突破口。
在智慧警务建设与运用中,公安机关要拓展思路,综合考虑实际水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经济有效的方式拓宽运用范围,解决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最大程度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例如,采取“警企合作”或者“以租代买”的方式使用无人机开展禁种铲毒,建立与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污水验毒工作机制等。通过合作、租赁或者直接购买服务的方式,既能实现禁毒打击、预防工作目标,又避免了巨额的经费开销,同时还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
公安机关建设智慧警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缓解基层任务繁重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数据要战斗力。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跨地区大案要案增多,犯罪手段花样翻新,毒品种类不断增加,禁毒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传统主要依靠人工筛选甄别信息进行禁毒情报研判的模式不足以解决禁毒业务需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禁毒民警的大数据思维,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加大信息化应用考核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机制,提高民警主动采集、反馈情报数据信息的能力,强化开展智慧警务模式下禁毒工作的实战演练,促使民警养成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开展禁毒工作的思维意识。
智慧警务建设出现各自为政的现状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标准。要解决这种现状,应该自上而下尽快出台公安机关智慧警务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及智慧警务的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功能接口标准等,打通各地区、警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互享①刘绪崇,苏欣,唐德权.智慧警务---大数据环境下新时代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的沟通协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府其他部门社会数据对公安机关开放共享,为禁毒及其他公安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要注重对禁毒这类对情报依赖性强的工作扩大开放使用权限,使情报直接对接一线禁毒民警,确保情报信息的时效性,实现对涉毒犯罪活动的精准预测、监控、打击。
公安机关应该建立适应智慧警务建设的人才管理和保障制度,吸收引进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鼓励公安民警学习深造,挖掘并培养一批智慧警务实战运用尖兵。同时,探索形成与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的合作机制,精准对接需求,找准攻关方向,提升联合创新能力。加强与网络安全、技术侦查等警种间的协同配合,构建大禁毒格局。以实战运用为导向,以科创队伍建设为抓手,实现公安实战需求与技术供给侧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智慧警务模式下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效能,推动禁毒情报工作由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高效性、科技密集型转变,为智慧禁毒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与人才支撑。
智慧警务建设与运用减轻了基层民警负担,提升了公安工作效能,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向数据要战斗力的目标,在复杂危险、形势严峻的禁毒工作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但是,这一先进警务模式受到经济发展、人员素质、信息壁垒、科技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运用受限、效率不高、人才稀缺等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应该抢抓创新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打通信息壁垒,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满足需求、服务实战的智慧警务模式,使涉毒案件等严重危害社会发展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无所遁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